发布作品

    国产新能源车你怎么看?听听开了8万公里的卡罗拉车主怎么说

    图说汽车头像图说汽车头像
    图说汽车01-14

    作者/小贾

    我是一名卡罗拉(图片|配置|询价)的车主,2020年10月份入手一辆1.8L CVT精英版双擎卡罗拉,到现在也有将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程不到8万公里,有好多的话想说。

    首先咱一块看看车辆现状。

    这是我的第二辆车,不管是驾驶还是使用过程中,说实在的过了那股新鲜劲了,重视程度和爱惜程度和第一辆车也是天差地别,洗车频率也没有第一辆车高。

    小磕小碰用车过程中也是有的,前后保险杠小剐蹭就不提了,反正也不影响开。在市区因为堵车太严重车距太近,被后车蹭过一下屁股,连个划痕都没有,不是卡罗拉多硬,主要还是因为车速低的原因。还有一次上马路牙子角度没找好,蹭到了底盘,去4S店检查了一下说磕掉了一个卡扣,但是也没有相关配件,无伤大雅就没在管它。

    用车近四年也是遇到过不少情况,要说我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前两天一宿没熄火的事。那几天的北方实在太冷了,零下十几二十度,下车去后备箱拿东西就走了,车也忘了熄火,就这么一下午加整整一夜在外面开着暖气,第二天上车的时候我人傻了,排气筒滴水都凝结成了一个手腕粗的冰柱!好在卡罗拉是足够省油的,一夜过去表显少了大概150km+的里程,其余目前没有什么异样。

    保养的话,目前也不去4S店了,虽然还有优惠券没用完,也就就近找个某虎之类的地方做个小保养和4S店优惠完价格差不多。半年或者一万公里就保养一次,大概维持这个频率。至于洗车,那就是全凭老天心情,老天什么时候下雨下雪,我就什么时候洗一次车。

    使用频率

    通勤用的频率很高,因为家庭原因,需要早晚多出一趟送孩子的行程,每天的通勤里程大概在通勤在80-100km左右,一个月除去限号和休息日,大概要有1760-2200km的里程,还不算其它出行安排。一个月下来,加油大概三次,油费优惠完每次大概是240-270元不等,一个月油费要七八百八九百的样子。

    从价格来看,用车成本似乎并不低,但是考虑到我的通勤里程数和使用频率,这个金额已经很低了。一来是卡罗拉油箱不大,像双擎版本就四十几升,和纯燃油车55L的油箱相比还是有点差距;二来就是卡罗拉的确省油,不少人说用车三年或者八万公里以后,就费油了,目前表显数据的确是要比刚提车的3.8L/100KM高一些,但也在4.5L/100KM左右,比起小编以前的福克斯来说,已经很友好了。

    会不会换新能源?

    有考虑。除去插混,不管是增程式还是纯电,在用车成本上的优势的确很明显,出于这一点考量,也的确有心动过换一辆新能源。再加上当初买这辆卡罗拉,办齐了也要在16万+,现在完全有更好地选择,比如深蓝S7。但是车这个东西,永远都是越新越好,再等等永远有最好的,所以也不是那么迫切。

    倾向于哪类车

    首先我选择卡罗拉,是放弃了丰富的配置和空间,或者精细的做工,在当时落地16+的前提下,选择它诉求就是燃油经济性稳定可靠性,这两点上卡罗拉的表显,也的确没有掉链子,虽然配置差,做工也很差,舒适度表现很一般,但是主要诉求是满足了。

    所以现如今如果选择新能源车型,也是依旧倾向于新能源车用车成本低,纯电车考虑,插混就不考虑了。电车或者增程车,通勤费用大大降低。

    最好800V,降低时间成本,电车的用车成本也的确低,很有优势。深蓝S7和智己LS6都能满足这一点诉求,甚至在空间、配置和整体用车感受层面,都能有明显提升,越级别体验。

    而另一个选择,就是特斯拉,不得不承认,特斯拉在稳定可靠性层面,还是经过了充分的市场检验,比起冰箱大彩电,像小编这类的消费群体,更倾向于三电的稳定可靠性,所以特斯拉就很符合这一点,作为新能源领跑者,它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有更多的造车底蕴,和技术积淀,也有着充分的市场反馈,包括车辆的电控系统以及娱乐影音的操作便捷程度,都要明显优于其它竞品。所以预算充足的前提下,首选特斯拉。其次如果预算没那么充裕,很大概率就会侧重于深蓝S7或者智己LS6,就看不同价位。

    考虑过比亚迪秦PLUS吗?

    有考虑,毕竟这款车的确从哪个维度来看整体产品力表现和均衡都是越级别的体验,而且还有高销量和庞大的保有量,经过充分市场验证,选择它的确不容易出错。

    但是插混身份对我本身来说有点鸡肋,如果作为纯电使用,续航里程不够久,如果作为燃油车,油耗表现差距改变也不明显,说不定还没我的车省油,对于我来说,主要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插混车型短时间不考虑。

    怎么看现在的新能源市场

    惊喜,短短几年的时间,从没什么可选,到闭眼挑也不太容易出错,的确是令我感到惊喜。而且在新能源领域,可能没有太多技术壁垒,各大车企的造车底蕴和时间以及技术积淀都差不多的水准,所以给了国产车机会,并没有像燃油车领域,国产车的形象就很难超越合资车,在新能源市场,消费者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现在国产车的加入,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作为一个消费者是很惊喜的。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20万左右的价位区间,断层比较明显,国产新能源车型不像30万+或者10万+选择更多,很难有车能够真正的和特斯拉对标竞争,所以还是抱有期待吧,希望国产车能够真的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

    .万次阅读
    16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16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