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汽车圈转型到娱乐圈,松辽汽车是怎么做到的?

    北城观车头像北城观车头像
    北城观车2021-08-22

    东三省是中国的老牌工业基地,在中国的造车历史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民生牌到后来的长春一汽的建设,东三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的造车发展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走的,红旗、解放、华晨等等都是从这里诞生。

    战争中诞生的车企

    1949年4月24日,恰逢解放军解放太原的这天,华东军区某军工厂在南京建立,1952年3月8日,该厂奉命远赴到鸭绿江前线参加抗美援朝的作战,主要任务就是为前线抢修车辆,等到战争结束后,工厂没有回南京,而是直接落户在了沈阳并被改编为沈阳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厂,1965年更名为7416工厂,这便是后来的松辽汽车的前身。

    1958年6月5日,军工厂以苏联的嘎斯69为蓝本,仿制出了首批车型,后来到了八十年代,为了响应军转民的政策,7416工厂便开始由汽车修理向汽车制造转型,并率先推出了SLQ6501、SLQ5021两款轻型客车。

    1983年,7416工厂正式挂牌为国营松辽汽车厂并逐渐地发展壮大,开始生产包括JY6420B轻型越野车、依维柯中型客车、SL620KT高顶旅行车在内的3款汽车,此后又陆续推出了100多款车型,其中越野车和面包车更是成为了当家产品。

    1991年年底,松辽汽车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生产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6450Y新型越野车,还在国内的比赛中拿下了速度、质量等全部四个大奖,并且还邀请到了赵本山为该车做起了广告,当时的松辽汽车的名声可谓是达到了顶峰,产能也已经突破年产1万辆。

    1993年,东南开始生产第一代得利卡,松辽汽车却已经瞄上了第二代车型,这一年,松辽汽车委托天津汽研中心以韩国现代H100面包车为原型开发了一款松辽6502,而现代H100就是现代以第二代得利卡为原型生产改进的车型,后来的江淮瑞风等车型都是它的换代车型。

    也是这一年的3月,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松辽汽车厂进行了试点改革,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成立了松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一举成为了中国企业500强。

    不过,松辽6502最终并没有能量产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后来松辽汽车被一汽坑了一把。

    因为当时的国内车企大多都没有开发冲压模具的能力,于是松辽汽车便拿出了8千万元,委托同为东北企业的国企老大哥一汽代为开发整车冲压模具,但是不知道是一汽能力有限还是不想松辽汽车在眼皮底下做大做强,反正是一直到松辽汽车倒闭那天,一汽也没能把开发好的模具交付给松辽汽车,实在耐人寻味,而松辽汽车的8千万元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打了水漂。

    看来和一汽沾上关系,结果都不是很好啊!因为这8千万元的损失,松辽汽车不光新款车型没搞出来,连老款车型都没有资金继续生产了。

    无休无止的重组之路

    1996年7月1日,松辽汽车正式上市,成为了军中第一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一汽坑了8千万导致的资金危机。

    可是,还没等松辽汽车高兴多久,就发现业绩开始下滑了,新车销量暴跌43%,主营业务收入暴跌35.1%,到了1997年,主营业务收入更是下滑53.9%,净利润暴跌216.1%,亏损高达1850万元。

    急需救急的松辽汽车此时开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先是通过深圳百富隆与福特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一款面包车和一款越野车的生产权拿到了手里,然而就在松辽汽车按照福特要求兴建的厂房和生产线相继落成的时候,合资的手续却一直没有批复下来,而此时松辽汽车的主营业务收入再次暴跌,净亏损高达1.19亿元。

    紧接着1999年,国家新政策又规定军队不能参与经营活动,于是松辽汽车进行了改制,最大股东变成了松辽企业集团,同时,松辽汽车还将之前的主力车型的生产线、库存、商标等以769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沈阳松辽汽车部件总厂,目的是为了给新车型腾地方。

    然而,合资手续迟迟没有批复,新车型没有办法投产,老产品也被处理掉了,松辽汽车到了青黄不接的处境,万般无奈之下,1999年10月,松辽汽车便被卖给了深圳百富隆,就这样,钱也花了,合资也吹了,工厂也被卖了,当年6月份,松辽汽车被迫完全停产。

    2001年4月,武汉炎黄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将松辽汽车接手,当年11月便又转手给了上海国勤投资,然后在第二年上海国勤又将松辽汽车转手卖给了安徽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天宝汽车旗下新成立的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随着生产资质的转让,松辽汽车再也不是造车企业了,转而成为天宝汽车的一家零部件加工企业。

    如果说松辽汽车的造车生涯中充满变数,那它后来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了,出人意料了。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松辽汽车不幸中招,无奈之下被天宝汽车以4.8亿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了亦庄国际,亦庄国际接手后并没有继续在汽车领域发展,而是将松辽转向了批发钢材、建材的生意,后来又再度转型光伏发电领域,不过最终却都是连年亏损。

    2013年8月13日,松辽汽车再次被转卖给北京文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始转型进军电影和网游领域,并于2016年更名股票为文投控股。

    就这样,一个战争中建立的造车企业,历经造车、被坑、上市、被卖、批发钢材、光伏发电等种种经历,最终变成了一家娱乐公司,先后主导推出了《芳华》《金刚川》等热门电影,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松辽汽车更名文投控股的时候,成龙、张国立、冯小刚、李冰冰等纷纷来站台了。

    从最初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到推出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松辽汽车的这一段历史,还真算是有始有终。


    感谢关注!我是北城观车,为您讲述汽车圈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指正。

    .万次阅读
    191评论
    478赞同
    收藏
    分享
    191评论
    47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