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03-12发布

    说句真心话,别老想着让老百姓贷款了,他们真的不容易。 刚看到一篇帖子,大概意思是说正在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其实关于要不要贷款这事,春节我还跟老父亲辩论了一番,先说明一点,我是一名90后。 在老一辈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就是每天不思进取,要么就是承受不了压力,比如就不愿意贷款买房、结婚,整天嚷嚷着没钱,等攒够钱再说。而在他们看来,钱永远没有攒够的一天。 说这个不是要引发两代人的对立,而是想实事求是的讨论一番。 毕竟我们的父辈基本都是贷款过来的,甚至有好多人都是还了一辈子债务,可以说是从刚成年就借了一屁股债,刚还的差不多,又开始给子女贷款,接着进入了下一个还款阶段。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种生活很悲哀——谁还不想为自己活一次? 改开后第一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有很多二代也进入了这个循环,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一个国家两代人都债务压身,真的合理吗?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反映到经济上,就是大家天天喊着的“消费起不来”。这是个显而易见的现象,老百姓连手里的房子、车子,甚至很多生活用品都是贷款买的,每个月的收入都用来还贷款了,哪还有额外的钱消费?现阶段房子就是中国人最大的消费品。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我们可以想想,当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背上了20年的贷款超前消费后,爽的是一时,难受的却是未来的几十年。 自从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后,所有人都跑去贷款买房,那20年国内经济也是突飞猛进,但是到了这几年,不仅房子卖不动了,经济增速也下来了。这其实就是一种“透支”:大家过去贷款买房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社会微观层面进入到偿还债务的阶段,经济和消费自然就不景气。 不过从数据层面看,国内的存款金额每年都在上涨,这也就给了高高在上的专家一个错觉:老百姓只存钱,不消费。 关于存钱这件事,你要从多个角度去看。 首先,在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人们开始变得缺乏安全感,只有把钱放在手里、存起来才能安心;另一个是要偿还债务,而最近几年投资市场也不景气,与其贸然投资亏钱还不如放在银行吃利息。 归根结底,现在国内跟2000年的日本十分相似:不管政策端怎么刺激,老百姓就是不消费,反而开始消费降级。 用辜朝明的话说就是“修复资产负债表”。 那么,我们再回到最开始说的“贷款”。不管降低首付比例,还是下调贷款利率,本质上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带动一部分人消费,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家不消费的痛点。 而要想真正改变现状,还是要给到大家修复资产负债表的空间,毕竟 现在偿还的是过去20年的债务,心急吃不了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