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03-11发布

    家用汽车在中国普及十多年了,但是很多人对汽车安全性的认知还是粗浅的,或者说是错误的。他们还是固执以汽车碰撞后表面的破损状态来评价汽车安全性,而不是看汽车对车内、车外人员的保护程度,从来不会科学、客观、理性的评价一个事情。 一辆车的安全性如何,就看权威机构的碰撞测试,比如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J-NCAP(日本汽车安全评估机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等。他们有一套严格而又正规的测试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是科学、客观的。 相反,一些民科、自媒体,或者车企,为了宣传或者吸引眼球,可以拍摄汽车翻滚、顶压、坠落等测试,很多都是不严谨、不科学的测试,有些是针对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车型,甚至不排除对汽车做相应的改装。这样得出的结论,大多是错误的,或者是不严谨的。还有些测试是极具危险诱导性的,比如追尾大卡车试验、大卡车夹击试验、卡车压顶试验,等等,会使某些车主误以为自己的轿车安全性奇好无比,在大卡车面前也毫不畏惧。事实上,任何小轿车在大卡车面前都是渣渣,即使是几百万的劳斯莱斯、宾利,以安全性著称的沃尔沃,在高速行驶的大卡车面前都是一堆废铁。如果给车主树立了“我的车被大卡车撞了都没事”的观念,会把车主引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汽车安全性评价主要是看车辆对人的保护程度,而不是看车本身的损伤程度。请相信权威机构做的碰撞测试成绩,他们说安全性好的车型,对人的保护一定不差;他们评价安全性不好的车型,一定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所以,我们不要再以汽车碰撞后损伤程度来说汽车的安全性如何了,更不要以特定场景下的车祸来说某些车安全,某些车不安全。看汽车的安全性,就看这些权威机构的测试,其它的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