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车域无疆点评怎么样

    2021-09-17发布于:ID.4 CROZZ车友圈

    外观

    4.50

    配置

    4.00

    操控

    4.00

    内饰

    4.00

    空间

    4.50

    动力

    4.00

    舒适

    4.50

    ID.4作为新能源车型,其实,在外观上你就能明显的发现它的“身份”,当然,并不止是它挂着的绿牌,而是设计。 很明显可以看出,ID系列的车型在设计上是有别于大众的传统汽油车型,整体的设计更加简洁。 当然,大众并没有打算打破消费者对于车的“审美标准”,因此,ID.4整体给人的感觉其实不算超前。你能看出它的“新”,但也都是在你所适应的范围内,消费者无需经过适应到接受的过程。 尽管如此,你还是能开着它收获不少的回头率,特别是在夜里。ID.4前/后都采用了贯穿式的灯组设计,其中包括“大众LOGO”,也会一同发光,配合其SUV的体型,看上去如同一位穿着盔甲的“武士”。 在说内饰之前,先要说一下ID.4的门把手设计,其采用的是固定式设计,通过内部的按键即可将车门打开,符合大部分人的开门习惯,同时还不失设计感,相比大部分新势力车型上采用了隐藏式把手设计(非电动),明显来得更加科学。 进入到车内,无可厚非,ID.4的内饰确实不惊艳,也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整体的设计只能说是“常规”。哪怕是你第一次坐进去ID.4的驾驶舱,你也基本没有“适应过程”,其中包括内饰布局,以及车机的UI界面,都是很清晰、明白。 特别的是,ID.4虽然作为一台新能源车,但它还是保留了“启动按键”。主要原因,疆哥认为是与它的设定有关系,当主驾驶下车后,它会默认你是要离开,车内也进入了断电状态。但如果此时车内还有其他乘客的话,你就需要按下“启动按键”进行通电,车内的空调、多媒体才会继续运行。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换挡机构,设计相当的新颖,但操作起来其实不难,挂前进挡(D挡),向前扭一下;挂后退档(R挡),向后扭一下。这样的设计,疆哥还是第一次见。 遗憾的是,由于车辆是试驾车,疆哥并未能通过车主认证,无法登陆到个人账号,对车机系统进行联网以及更多功能的体验。而对于之前网络上吐槽车机系统卡这一问题,经过疆哥的实测,并没有出现这一问题,功能之间的切换以及动画,整体看上去都是流畅的。 到了后排位置,ID.4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以体验者178cm身高为例,在前排调整好坐姿的情况下,后排的腿部空间2拳有余,非常的宽敞,而头部空间就略显局促,头发基本已经蹭到顶棚。 同时,在储物空间上,ID.4仅有尾箱空间,车头布置了机械部件。不过,尾箱的空间也是足够的大,并且布局相当规整,加上后排支持4/6放倒,放置大件物品也基本没难度。 对于新能源车,谈太多的动态感受似乎都是做无用功,毕竟,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不在此,加速力、续航里程以及充电速率,这才是消费者想知道的。 首先是加速力,ID.4并不会给你带来“大脑充血”的刺激感,当然,作为电动车,加速力是绝对强的,尽管其零百加速时间需要去到8s出头。 但得益于电输出的特性,踩下电门后的动力输出是非常直接的,随时进行超车动作都是轻松的。因此,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ID.4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也能给你带来快感。 当然,并不是大众不能把电动车的加速做得更加猛,而是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续航里程。 从实际的体验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大众对于加速与续航两者之间的权衡,明显是要偏向续航,主要体现在,无论你是使用舒适还是运动模式去驾驶,耗电量都不会相当太多。 因为,在舒适模式下,虽然动力输出没有运动模式来得猛,但同时,动能回收的力度相当轻微,几乎感受不到。而到了运动模式下,当你松开油门的时候,动能回收的力度非常明显。而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要保住续航。 实际续航表现,在80%的电量下,续航里程大概400km左右浮动,主要参考到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最主要的,ID.4的行车电脑显示的续航里程相当的准,表现与实际,基本就是一个有多无少的状况,给足了驾驶者信心。 另外,在充电速率上,疆哥特地找到了大众投资开发的超充站,经过疆哥实测,车辆从24%冲到80%,续航提升250km左右,用时大概需要30分钟。 另外,充电费用为59.04元,折合来算,每公里大概为0.2元,如果在家有自己的充电桩的话,费用会更加低。 目前,该超充站在广州周边的普及程度还算不错,但在其他地区还比较少,离大面积的普及,还有一段不少的时间。普及后,哪怕是家里没有充电桩,在用车上其实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 总的来看,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车企,所考虑并且兼顾的东西会更多,因此,在部分设计以及标定上也会更加的保守,而这,在ID.4上就能体现。它并不急于在数据、设计上博眼球,相反,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实用性,它还适当的进行舍弃。 当然,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大众还只是开始,但作为传统车企的“大哥”,其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