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飞行汽车迎来“爆点”尚需时日 | 评论

    中国汽车报头像中国汽车报头像
    中国汽车报05-17

    飞行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从今年2月掠过粤港澳大湾区上空,到4月亮相2024北京车展小鹏、奇瑞展台,再到日前出现在360创始人周鸿祎的直播间里,飞行汽车不断在公众眼前刷存在感。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以来,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飞行汽车愈发受到重视。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发布业内首部飞行汽车战略性研究成果《飞行汽车发展白皮书1.0》(以下简称《白皮书1.0》),对发展飞行汽车的战略意义、主要问题和关键瓶颈、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总结。

    所谓飞行汽车,从狭义上讲便是面向智慧立体交通、具有飞行功能的汽车,具备电动、垂直起降和智能推进三大基本特征。广义上看,面向低空智能交通和立体指挥交通的运载工具均可称为飞行汽车,主要包括陆空两栖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两大类型。

    尽管“飞”是核心,但“汽车”仍然是飞行汽车的底色。从技术逻辑上讲,在交通体系走向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过程中,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电动化、智能化、立体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航空产业未来可以向高空、深空探索,但汽车产业的立体化必须依靠飞行汽车实现。

    另外,飞行汽车必须依靠新能源汽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飞行汽车需要充分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经验和产业链优势。正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上的快速进步,为飞行汽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与此同时,飞行汽车的研发也能反哺汽车产品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实现商业逻辑的闭环。

    在应用场景的落地上,飞行汽车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首先,在城市地面交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利用飞行汽车可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大大缩减通行时间。今年2月,峰飞航空eVTOL“盛世龙”完成深圳至珠海的飞行,成功将单程2.5~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其次,飞行汽车还能应用于城乡空中交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一大重点,而修路、架桥等成本过高,对当地环境也可能造成影响。飞行汽车的应用则可以大幅降低在大山、沙漠、边疆、河网等地形下的交通基建与物流成本,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通道。

    另外,飞行汽车还可广泛运用于交通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公路巡检等领域,大大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在部分旅游景区,飞行汽车也可用来发展特色空中旅游业务,深入挖掘低空经济潜力。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仍然稍显骨感。当下飞行汽车产业还面临规则、市场、技术三大问题,在载荷航程、智能驾驶、适航安全等领域存在关键性瓶颈,亟待突破动力、平台、交通三大核心技术。其中,在最为关键的动力技术上,当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新能源电动力系统能量和功率密度尚不能满足飞行汽车要求,导致飞行汽车载荷小、航程短,尚难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另外,智能驾驶技术也十分重要。有专家认为,为确保安全性、可控性,飞行汽车要想面向公众大规模应用,就必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然而,即便在智能汽车上,当下仍无法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的应用就更加受限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循序渐进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白皮书1.0》探索性地提出了飞行汽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左右,载物eVTOL开始规模化应用,陆空两栖汽车特殊场景探索应用;到2035年,载人eVTOL开始商业化应用,陆空两栖汽车某些场景应用示范;到2050年,陆空eVTOL即陆空两栖汽车实现大众化应用,成为出行的主导交通工具。

    得益于全球最完整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产业链,我国在飞行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在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或许“打飞的”的日子离我们不再遥远。

    文:张奕雯 编辑:李卿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