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全车配置天花板,安普联合BINZ打造,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实拍

    2021年,德国联邦国防军和依维柯、安普、Binz等公司签订了协议,订购了一大批具备高机动能力的轻型救护车。这批车型基于依维柯Eurocargo中卡底盘打造,被称之为UVT gl,即不带装甲防护的救护车。

    然而,这批新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采用依维柯EuroCargo底盘。在早期的样车阶段,车辆仍采用了奔驰乌尼莫克U 5023底盘打造,与前代车型形成了传承。它们的越野性能强悍,配置特殊而极具特色。在今天的文章里,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聊聊它的背景。在德国陆军的车辆定位中,UVT gl的主要任务是伤员运输及后送。它一般不会进入交火区域执行任务,因此驾驶室及箱体均无需进行装甲防护。同时,为了满足极端路况下的运输需求,车辆必须具备强悍的越野能力及超高的机动性。因此,乌尼莫克就成为了新车初期的不二选择。

    为什么选择乌尼莫克?Binz是这样解释的:它不仅是一款高性能车辆,而且还极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改装适应性。凭借其强大的发动机和较高的涉水深度,乌尼莫克U 5023能够在运输重物的同时穿越最困难的地形。

    车辆采用奔驰乌尼莫克U 5023底盘进行打造。作为奔驰特种卡车部门的王牌产品之一,乌尼莫克以强悍的越野性能而闻名全世界。随着时代的前进,乌尼莫克也正与时俱进。如今最新款的乌尼莫克U 5023已经能够满足欧六排放标准,并且内饰更完善、性能更强大,成为了一台更好用的工具车。

    在进入欧六时代后,乌尼莫克的设计语言也进行了更新。它的前格栅由多级细格栅变为了两级粗格栅,奔驰三叉星徽镶嵌于其中。这一改动使乌尼莫克的前脸变得更大气,同时也能够为后方的发动机水箱提供更多气流,改善散热性能。

    作为一台救护车,那警示灯光效果必须到位。在前格栅内部,车辆安装了两枚蓝色爆闪灯。同时,车顶上还安装有两顶蓝色旋转告警灯,带来出色的提示效果。

    磕磕碰碰是越野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事。因此,乌尼莫克U 4023采用了钢材制成的坚固保险杠,同时集成发动机护板,有效提升了车辆前部的保护性能,更从容的应对磕碰与剐蹭。

    车辆灯光采用标准圆形灯组,镶嵌于保险杠内部,外部带有金属护网,受磕碰损坏的几率更小。同时,圆形灯组还具备左右对称的优势,备件无需区分左右,降低了维护和更换成本。

    车头红外灯光

    车尾可见光尾灯及红外尾灯

    针对军用车辆的隐身需求,车辆还在车头和车尾另外配备了红外灯光。这些灯光发出的是不可见光,仅能在夜视仪等红外观测设备中看到。它们与车辆原配的可见光大灯组合,可在夜晚的漆黑无光条件下保持隐蔽,安全行驶。

    在动力系统方面,乌尼莫克U 4023采用了奔驰OM 934 LA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排量5.132升,输出231匹马力及900牛米扭矩,匹配UG 100/8八速自动变速箱,并搭载全轮驱动系统。对于一台总重较轻的战地救护车来说,如此的动力水平可以说是相当豪华,能为车辆带来优秀的动力表现。

    当然,乌尼莫克的精髓之处还不止如此。作为一台专为越野而生的特种卡车,这台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搭载了竖置排气及高位进气、旋风分离器等配置,涉水深度高达1.2米,同时能够在沙漠等沙尘飞扬的环境下使用。同时,乌尼莫克还采用了门式桥+螺旋弹簧悬架+柔性车架的机械结构,它们共同造就了乌尼莫克的强悍越野能力。

    门式桥使车桥轴心高于车轮轴心,提升了离地间隙;螺旋弹簧悬架行程长、减震性能好,同时可靠性不输板簧悬架。偏置柔性车架+焊接管状横梁设计使乌尼莫克能够实现600mm的对角扭曲,与悬挂配合,使车轮时刻贴地,越野性能极其优秀。

    同时,车辆的油箱、蓄电池盒等零部件的固定位置较高,并采用小尺寸底盘附件。它们的最低点均高于车桥轴线,起到提升离地间隙的效果,避免对车辆离地间隙带来影响。

    驾驶室方面,这台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采用了单排低顶驾驶室,其内部最多可容纳3张座椅。驾驶室的安装位置位于前轴后方,而发动机则位于前轴及前轴前方。这种设计使驾驶室的振动更小,同时驾驶体验更像乘用越野车。当然,奔驰为乌尼莫克开发了三点式驾驶室悬置减震系统,进一步改善驾乘舒适度。

    在内饰方面,这台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也用上了新款操纵组件,与奔驰第四代Actros卡车共享方向盘及仪表盘设计,使驾驶员能够更加便利的操控车辆。由于车内空间并不充裕,因此乌尼莫克便采用了平直的仪表台设计,以此来增大车内的活动空间。

    车内共安装了两张座椅。主驾驶负责操控车辆,而副驾驶的乘员不仅需要观察外界路况、提供驾驶指引,同时还需要操控电台、数字终端等设备,保障车辆通讯功能。

    作为战地救护车,这台乌尼莫克的配置相当高级。针对车载大量用电器的能源供应需求,车辆集成了领先防务企业THALES泰雷兹打造的电源分配系统,其控制面板设计在中控台下方,类似飞机的控制面板一般。

    车辆搭载了4块100Ah容量的辅助电池,并搭载辅助发电机,可支持医疗设备及通讯设备长时间工作。同时,车辆还对环控系统做出了改进。空调机组的过滤性能更强、空气流量更大,加热功率高达11千瓦,制冷功率高达12千瓦,从而保证车辆内部舒适、清洁。

    主副驾驶座椅中央的夹缝处也被利用起来,放置各类电子设备

    看完底盘,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箱体部分。从外观上可以看到:这款战地救护车的箱体高度得到了极大的压缩,整体高度也就在3米左右。根据Binz的数据,车辆能够通过CH-47F支奴干直升机进行空运,这无疑是非常便利的。

    箱体部分由奥地利安普及德国Binz联合打造,采用三明治结构。外部两层是2mm厚的铝合金板,内部则是40mm后的泡沫层。这种设计使箱体具备了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轻量化效果也比较好。

    箱体左前方设计有一扇窄窄的小门,下方带有抽拉爬梯

    打开后,对应的是车辆的配电及数据处理机柜,与后方急救区不相通

    箱体右前方配备急救区入口门,并设计有储物舱

    打开储物舱后可放置多种随车设备

    伤者的装卸主要通过后门进行,采用双开门设计,并配备大尺寸抽拉爬梯。Binz为车辆设计了全自动的担架装卸系统,采用电动收放,单人即可将担架送入车内。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Binz为箱体内部设计了多种操作模式,包括急救模式、后送模式等等。车内的座椅及多种设备都可折叠收纳。在后送模式下,车内最多可容纳3张担架。而在急救模式下,车内仅容纳一张担架,左右区域的折叠椅将展开,供医务人员乘坐。

    车内的灯光及空调控制被设计在了天花板处,采用一目了然的背光按钮进行控制

    车内照明采用LED光源,多角度光源入射共同组成无影灯组,为医生提供明亮的视野。车顶处设计有扶手、氧气接口等多种设备,结构紧凑、实用性更强。

    大尺寸的药品柜自然不会缺席

    为了节省空间,绝大部分设备都采用了墙挂的形式,例如数据终端、配电面板、心电监护仪、急救包等等。同时,车内见缝插针的安装了多处储物柜,可用于存放药品及各类急救耗材。

    从实用性和整体性能上,这台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都相当出色。那么,它为什么输给了依维柯EuroCargo战地救护车呢?原因在于:乌尼莫克的购置价格昂贵,并且其短头设计占据了部分车辆空间,整体空间利用率不算太高。

    并且,边际递减效应在战地救护车的选型上变得相当明显。虽然乌尼莫克的纸面越野性能强于依维柯EuroCargo,但同为轮式车辆,其越野性能的天花板就摆在那里。想要进一步优化越野性能,那需要投入的资金就会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长,自然显得不划算。

    种种原因之下,德国陆军最终选择了依维柯EuroCargo战地救护车,而文中这台乌尼莫克战地救护车则保留在Binz手中,经常参与IAA等展会,用于展示Binz与安普等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当然,其本身的强悍配置、出色设计,也是车辆可圈可点的一部分。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还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商用车内容,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文:heseaotter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