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能不能缔造下一个赛力斯神话,北汽蓝谷就得看享界,极狐别指望了

    2023年11月中下旬,广州车展期间,华为余承东表示,华为鸿蒙智行除了问界和智界,还有两个界,分别是与北汽和江淮合作的,正在开发中。

    几乎与之同时,国家商标局公开信息证实,华为已经向北汽新能源转让了“STELATO”商标,中文名暂定“享界”。

    今年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二个开工日,北汽蓝谷就在互动平台积极反馈,公司与华为智选合作的首款“享界”系列车型将于今年推出市场。这款车型定位于高端智能轿车。

    众所周知,华为“界”字辈,已经面市的有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与奇瑞合作的智界。而今,又坐实了与北汽合作的享界,或将在2025年兑现与江淮合作的傲界。

    根据华为高层对外披露了智选车模式的进展消息,“享界”和“傲界”两个品牌的定位,将会高于之前推出的问界和智界,是鸿蒙智行探索超高端豪华领域的一次尝试。

    所以,享界对华为智选很重要,但最多算是一个小硍节。然而,对北汽蓝谷则极其关键,是关乎生死那种关键。

    极狐的傲娇

    众所周知,享界品牌是华为与北汽蓝谷第二次合作的产物。此前,还有北汽极狐。

    2017年,彼时风头正劲,国内新能源销量王者的北汽蓝谷与华为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华为最早的合作车企。

    然而,当时身居高位的北汽蓝谷并没有预判到如今华为智选车在汽车圈的地位。

    所以,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的同年,北汽集团还与小米签署了另一份类似的合作协议,并指明为极狐产品进行赋能。

    正因为如此,极狐品牌的推进工作进展得极其缓慢。

    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北汽蓝谷的情况急转直下。

    2018年、2019年北汽蓝谷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亿元、-8.74亿元,到2020年该数据直接恶化到-66.46亿元。

    而那一年,比亚迪崭露头角,国产特斯拉规模化交付开始了,新势力开局了,而且开的都是高端局。

    情势让北汽蓝谷措手不及。

    随后,北汽极狐提速了,在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2020年10月极狐的第一款车型“极狐阿尔法T”上市。只是这款车华为仅仅在智能座舱层面有所介入,所以市场反响平平。

    尽管如此,回顾历程,从2017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算起,近4年时间,量产才完全落地。

    而真正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实际在2022年才实现交付。

    此时,距离双方最初的合作协议签订期,已经过去了差不多6年时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但说的不是北汽蓝谷,是比亚迪,是特斯拉,是广汽埃安,是蔚小理,甚至还包括了赛力斯。

    如果,当初极狐选择了与赛力斯相同的方式与华为合作,是不是情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如果”之后的结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之前的北汽蓝谷不可能与华为探讨到智选车模式的合作层面。

    因为,就在2021年6月17日,即极狐的第一款车型“极狐阿尔法T”已经上市了8个月之后,极狐与百度还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

    在智能化领域,极狐与小米、百度、华为等国产科技公司都有交集,在硬件打造领域极狐与戴姆勒、麦格纳等国际大牌同样存在交集。

    往好了说,极狐要博采众家之长;往不好了说,北汽蓝谷缺少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底蕴与积淀,只有假借他手一个选项。

    但在这个过程,涉及硬件还好说,一旦触碰到智能化领域,上汽陈虹的“灵魂与躯干论”在背景与上汽相同的北汽身上同样是一个难以化解的心结。

    北汽蓝谷不是舍得一身剐的赛力斯,彼时,它还不想别人就“某某代工厂”的言论说三道四。

    高压的享界

    如果说极狐的诞生,对当时的北汽而言,还算是高瞻远瞩的产物,只是可惜在发展期左顾右盼,贻误了战机。那么,享界的诞生则完全是高压之下,各方形势逼迫的产物。

    2023年极狐的计划销量是10万辆,但只卖了3万辆,且还是在阿尔法S大打价格战的前提下实现的。好巧不巧,问界品牌2023年累计销量刚好达到10万+。

    不仅如此,问界品牌问世以来,经历了高开、低走、重振的成长曲线,这个过程近乎完美地体现了华为智选车的韧性。

    同时,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市场占有率高达31.6%。

    问界的成长历程以及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都深深刺激到了北汽蓝谷。

    再看内部,从2018年北汽蓝谷以“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身份立世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近300亿,且无一个财年利润为正。

    北汽蓝谷旗下,除了极狐汽车之外,另一个全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也每况愈下。

    2023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为92172辆,同比增长83.69%。看似扬眉吐气,实际经不起细究。因为,去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仅为26649辆。

    问题来了,产了2万余辆,买了9万余辆,只能证明一个结果,北汽新能源2023年超过70%的销量都是消化库存得来的,既然是消化库存,必然采取了非常规的销售手段,实施了非常规的销售价格。

    所以,尽管实现了超过80%的增幅,但并不能证明北汽新能源有一个健康的肌体。

    内忧外患之下,在北汽蓝谷看来,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浮云。

    好在在享界真正面市之前,北汽蓝谷也没有完全到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第一,北汽蓝谷目前已经构建了BE11、BE22、BE21三个整车研发平台,涵盖轿车、SUV等多级别跨车型的全面产品类型。

    其中,BE22平台是高端智能电车平台,在底盘先进性、三电、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为了迎接享界的到来,北汽蓝谷已经着手将现有 BE22 平台全方位升级,打造新一代高端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平台。

    简言之,享界的母体是现成的,只是需要进阶。

    第二,北汽新能源从2018年,甚至在北汽蓝谷正式成立之前,就开始筹建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但由于所谓的战略调整,该项目就此搁置。

    2023年,该工厂建设项目重启,预计将于10个月内完工,计划年产能为5万辆。目的就是为享界的智选车型提供生产条件。

    北汽蓝谷“打个补丁”,几乎就能解决享界的先期产能问题。

    第三,如果享界如期而至,对北汽蓝谷而言,正好形成了低中高三条线的品牌矩阵。

    北汽新能源浸淫B端市场多年,虽然主打“油改电”,但胜在价格低廉,现在它就踏踏实实走低价车路线,B端走量,C端能争取多少就是多少。

    极狐品牌虽然伊始之初立意高端,但在阿尔法S高阶定价破40万+之后,随之而来的产品都逐个走低,阿尔法T的入门价跌破20万,阿尔法T5的入门价到了15万元级,极狐考拉更是拉低到13万元。

    显然,北汽蓝谷认命了,北汽极狐品牌已经完全回归到一个主流品牌,能够把12万—25万这个区间守住,就很不错了。

    享界的出现,则刚好填补极狐下沉之后留下的品牌空间。有消息证实,享界首款车定位C级行政轿车,对标BBA的56E车型。

    上述所有因素叠加,北汽蓝谷又有什么理由不入局华为智选“界”字辈这个大家庭呢?更何况极狐品牌尚在,北汽蓝谷并没有失去证明自己的机会。

    写在最后

    享界最终能不能成?

    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不应该由北汽蓝谷来回答了,而是转向了华为智选。

    相较于HI模式,华为智选车模式则更侧重于生态整合与销售网络的优势发挥。华为智选将主导享界的命运。

    兜兜转转小8年时间,北汽蓝谷认清了自己,看清了局势。一个人也罢,一家企业也罢,念头通达其实不失为一件好事。

    次阅读
    11评论
    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