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理性思考:纷繁复杂的车市,到底需不需要小米汽车?

    短腿马车社头像短腿马车社头像
    短腿马车社01-09

    我目前正在写一部关于中国民营汽车发展的小说,在写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时间线的时候,笔者深有感触。因为,在那个年代,中国汽车行业遇到了第一个大规模转型造车的风口。而回顾当下,历史总是那么地相似。


    转行造车,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八九十年代,很多制造业甚至是汽修行业的厂商,都认为“造车”是一个风口。

    不管是搞汽修的、做汽配的,还是做电池的、造冰箱,都进军整车制造领域,试图成为强大的车企。当然,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驱使下,有很多企业获得了成功,比如吉利、比亚迪和长城等;也有不少企业消失于洪流之中,贵州云雀、四川野马等企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历史总是一个轮回:在201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大潮的兴起,造车再次成为了风口。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传统制造企业进军汽车行业,而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造车。

    汽车网站掌门人创建车企、数码科技厂商开始造车或参与造车……在这个浪潮之中,我们将这些转型的企业称之为“新势力”。

    相比起“蔚小理”这三家新势力,在2023年12月才开启技术发布会的小米汽车,算是后来者。

    在小米技术发布会上,“雷布斯”化身“累不死”,用连续三个小时的激情演讲,试图让我们相信小米汽车“有的是技术”。

    自研的高转速发动机、自研的800V高压平台、自研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甚至是自研的压铸技术和“泰坦合金”……这一系列的技术成果,都让人大呼过瘾。

    在这个技术为王的新造车时代,没有一点技术功底,是唬不住人的。

    所以,不管是先来的“蔚小理”还是“后到者”小米汽车,都“刻苦钻研技术”,并且以技术为本,试图在这个很卷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看完小米发布会之后,笔者身边有很多人为雷军以及小米汽车喝彩,认为小米将在汽车行业中继续延续其在手机行业里的神话。


    也有人不看好小米,认为造车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极强的工程,而小米汽车始终还是“嫩了点儿”。


    预判一下,小米汽车发展之路如何走

    其实在进入到“新势力”时代后,很多初创的汽车厂商,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

    创维、威马、爱驰这样的企业,给不少新势力车企留下了这样的警示:“新势力造车,一定不能太Low咯!”


    所以,小米汽车在技术发布会的当天,还公布了首款新车“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的官图。它长这样:

    可以看出,小米SU7其实还算是一台看起来比较高档的轿车。

    整个设计姿态优雅而又干练,在拥有和谐感的同时,精致的细节做工也能共同营造高级感。

    有一说一,小米SU7的门把手设计比较好,它一方面能保持隐藏式门把手的低风阻特性;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不错的便利性,至少在天寒地冻时不至于打不开车门……有这样的工业设计,至少能说明小米汽车基本上已经跨过了“造车”的门槛。


    但是“能造车”与“造好车”还是有差距的。

    笔者清晰地记得,2019年夏天,理想首款新车理想ONE刚刚问世。


    笔者是首批参与试驾的媒体,当时的产品经理,说理想ONE的底盘调校由保时捷团队完成。

    我本来以为这辆车的底盘有多牛,但真正上手开了之后才知道,这家伙的底盘软塌塌地不像样,过弯、刹车时毫无支撑性。直到后来理想进行改款优化之后,理想的底盘才越来越好,初具“好车”形态。

    这一点,其实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也有参考意义。

    一个从未涉足过造车的企业,其在推出第一款新车之后,它虽然号称有很多先进技术。但是调校、整合方面由于经验缺乏,其产品的完成度大概率不会高。


    这样的问题,几乎可以说是“历史规律”,小米无可避免。

    就连丰田大众这样的厂商,也无法避免一款全新车型在上市初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小米造车,在初期大概率是会碰壁的。我们可能无法预判到底车辆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小米需要用长期主义的行事思维,耐住寂寞、守住孤独,在困难中前行。


    当然,这种场面话说多了没啥意思。

    那么在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一个问题:小米汽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能为消费者和汽车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小米汽车,市场中的一条鲶鱼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其实并没有对小米汽车抱有极端的期待。

    相信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也是和我一样,持观望态度。如果车是真的好,那就下手;如果车还有各种各样的BUG,那就再等等。

    总体来说,小米汽车在上市后,主要思考的问题,还是如何把车造好。

    因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情怀不能当饭吃,即便是我这个从高中到现在都在用小米手机的用户,在买汽车这个大件的时候也得思量再三。


    另外,我希望小米汽车能在汽车市场拿出“1999交个朋友”这样的霸气。

    说白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还不错,而我们之所以说市场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那是因为大家的价格都贵。

    蔚来ET5,我所欲也;智己L7,我所欲也;智界S7,亦我所欲也……当它们价格高、卖得贵的时候,我就没有购买的欲望了,甚至还要说它们在设计端、性能端、智能端有着太高的相似度。

    但是,如果以上这些车型在现有产品力的基础上,把价格控制在15-25万元之间,那么它们还是很香、很有竞争力。价格下探这个重担,被不少朋友交给了小米。但雷军在技术发布会之后也明确表示:“小米SU7价格低至14.9万基本没有可能”。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小米官方虽然嘴上这样说,但身体还是会很诚实的。

    如果小米SU7的价格真正与问界S7、蔚来ET5相差无几,那么我很难想象,有什么理由去买小米。


    雷军说100度的电池,成本都要十几万,所以小米SU7的价格不会低至15万以内。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给小米SU7的低配车型配一块75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再配个单电机。而小米只需要把智能化功能搞好一点,然后入门价格定在15万区间。至于高性能、长续航车型,卖25万、30万也没啥问题。


    如果小米汽车真能贯彻这样定价策略,我相信,小米汽车能够很好地走下去。

    而且,小米之于市场,也将成为一条搅动活力的鲶鱼。

    比如吉利,可能是想要在小米之前,一举拿下性价比的优势。在不久前完成了吉利银河E8的上市,这款纯电轿车的起售价仅为17.58万;而极氪007,这款偏高端的纯电座驾起售价也不过20.99万。


    至于小米SU7的最终定价,笔者相信还会有惊喜,我们大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结语: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小米用户,我对小米的感觉其实是蛮复杂的。

    我用小米6、小米13的时候,对这个品牌充满了好感;但是在用小米8、小米11的时候,却对其报以失望的态度。


    无论如何,小米已经跨越了从制造手机到制造汽车的关键一步。而在接下来,小米汽车到底是让我们兴奋还是失望,一看车辆的综合产品力,二看产品的定价。如果这两个维度都没问题的话,那么恭喜小米,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次阅读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