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智界S7,华为在设计上做对了哪些?

    岳界Nexa头像岳界Nexa头像
    岳界Nexa2023-11-18

    在工业产品行业中的顶级品牌,多扮演着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从设计角度反观,在既定规则中不断前进的空间是有限制的。但参与规则建立的品牌,制定进化规则才能更多地获得业内的话语权,要成为规则建立者,你必须先打破现有的规则,开辟出自己的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叩问汽车设计灵感,越是产品同质化的时代,设计就越是一个品牌、一款产品的灵魂。当我们谈论汽车设计时,通常想到的是产品的外观、功能以及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汽车设计已不只是这些传统要素。进化论观点在汽车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引领“设计规则”建立者的关键理念。

    那么如何在这个设计看似统一,却又充满乱象的红海中找到新的秩序?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市场,创建属于自己体系的设计,有一个品牌的思路清晰!

    作为华为智选车业务首款轿车:智界S7(图片|配置|询价),打破设计壁垒,运用:手机设计思维、 Less, but better,以及Inside-out等体验为先的philosophy,或许正在打造一种属于华为自己的独特汽车设计!

    您说看多了汽车设计的解读,那么这一次华为智界S7就带来了破圈思维:

    1、将手机设计的经验与思考融入汽车产品;

    2、智能化,如何改变汽车设计?华为正在做!

    3、内外合一(inside-out)的设计理念是一次打破传统的尝试,且是貌似挺成功的做法。

    ※ Less, but better (高阶之美:克制)

    代表着21世纪汽车未来的纯电动汽车,也是顺应“Less, but better”设计思潮的产物。

    使用电力驱动的动力总成所带来传统设计结构上的精简,带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率。Less,but better。

    如果你关注设计,华为从手机设计以来的美学原则和“less but better”有异曲同工之妙,DESIGN PRINCIPLES分别用极致、纯净、简约,洞察了人类对产品最本质、最朴素的需求。

    简洁和纯净也是华为在汽车设计中的核心,只有简单的东西才能散发很大的力量。做减法是最难的,需要剔除很多的干扰,把最强的功能给消费者,设计也一样要做减法,要做到很简洁是很难的。


    从华为Mate系列的胡杨林、雅鲁藏布江,背后的精神图腾均会给消费者带来情绪价值,不禁让人拿手机去感受美、去发现美;开上汽车,他能够去探索、敢于突破。而在智界S7,华为设计团队从古代传说中的“鲲鹏”中汲取灵感,完成了一些在我看来很有突破性的设计。


    ※ 鲲鹏是文化精神 并非具象设计

    通过注入“精神价值”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并与业内其他品牌区分开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来吸引和打动消费者,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智界S7的发布,带来了“鲲鹏”设计概念。对于华为,无论从手机还是汽车,在设计的灵感上面从来不会从物到物,更在意境界和抽象的点。


    “鲲鹏”背后蕴藏的突破、敢为的精神,实际上是设计团队在设计智界S7时候希望抓住的神韵。因为智界S7本身的定位是偏向年轻、偏向运动的调性,所以设计团队希望把这种年轻人敢于突破、敢于去打破传统观念、敢于去挑战的精神状态融入到智界S7整体的气质当中。


    从侧面看智界S7俯冲的姿态,也可以理解为鲲鹏的跃起姿态,通过拟物设计与鲲鹏形成了一定的精神契合。贯彻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智界S7就以不同于传统造车理念,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敢于突破的,以及全新的设计比例。


    ※【OneBox比例创新:是一厢 不是三厢】

    智界S7采用了OneBox的创新比例,直白一些或许我们可以称:智界S7是一款OneBox一厢车;因为它的内部空间更接近一厢,所谓一厢就是华为的设计更强调乘员厢;这样的设计,把更多空间还给消费者,就像买房是有得房率一说。在电动时代传统的三厢车布局在智界S7上被打破,相对更短的前、后悬,其实是打破传统的审美秩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OneBox设计促使智界S7比行政级轿车空间标杆奔驰E300L 整舱多了 150 升的空间。


    【之所以特别 是因为敢于打破审美的秩序】


    打破这种以往的审美的秩序,是因为华为汽车的设计是从功能出发,从底层逻辑去思考这个产品,敢于去挑战普世审美。


    ※ 内外合一(inside-out)


    另一个,划重点时刻!智界S7的整车造型设计,以华为智选车全新的设计理念为原点,内外合一(inside-out),坚持以人为本,体验为先,打破了传统车的设计思路与架构空间束缚。华为的设计团队认为:“极简的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不被超越而成为经典。”


    智界S7通过OneBox全新车身比例,展现了浑然一体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好处在哪里呢?兼顾了美学,又平衡了风阻与空间! 从高处来看,黑色车顶与车身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辅以完美的车顶弧度,给人如同天际线般的视觉享受。


    仔细去看,黑色的悬浮分色车顶,像极了华为Mate 60 Pro后盖的设计,远观也有一种温润的观觉,像碧玉一样。呈现了一种平面化的 icon! 有网友会问,这款车为什么会看起来不那么像一台传统轿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内外合一(inside-out)的设计理念。


    【关于inside-out 这个故事不得不听!】

    inside-out内外合一的时候面临的瓶颈和困难其实还挺多的,挑战了很多传统的构架和逻辑。inside-out本质的核心:要把更多的空间让给舱内的乘员!智界S7的定位为“高能大空间智慧轿车”,因此在设计层面强调了一些前、后轮包的强壮的肌肉感和力量感,希望让用户感知到豪华和速度。


    其实,仔细去分析很多类似的轿跑车,为了把轮包做出来;较大的程度上挤压了后排的乘客的空间;但是智界S7的设计则是通过后排乘客的位置,从外部空间向内收、内部空间外扩的方式,既达到了所需要的造型的肌肉的力量感,同时也保证了乘员的内部空间。


    ※ 设计的千禧回潮 打破设计的同质化

    新时代的电动车不止「无脸」

    如果说一家车企采用了无脸式外观,可以理解为独特的品牌设计语言。但一类车在短时间内都进行了如此同质化的处理,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样做是否得当。


    我们可以类比手机的发展。从大哥大到小灵通再到现在的直板智能机,手机的造型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每次革新时除了售价越来越贵带来的哀怨,造型的大方向上并没有特别的槽点。起码在手机领域,造型是随着功能的升级而进化的。小灵通的小屏幕加按键使得手机除了打电话,还可以发短信,而智能机「bigger than bigger」的屏幕则带来了更加多彩的内容。

    汽车领域中,现在大家对「无脸」的吐槽其实并不单纯是对造型的不满,更是一种无奈。下一个时代的交通工具究竟该是怎样的形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被大众认可的方向。

    眯眯眼成风,大眼时代千禧回潮

    1、鲲鹏展翼设计语言 与头灯不“眯眼”

    我们知道,汽车前脸的设计分为五个大的要素;过去经典的汽车设计中被世人记住的无非宝马的天使眼、奥迪犀利的“锋锐”大灯、奔驰的“虎头奔”带来的经典设计,他们无外乎都满足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炯炯有神。




    然而电动化、智能化这个时代产出的设计,“口罩脸”、“眯眯眼”,满足不了大家对于神情、态度、状态的一种拟人化设计需求;


    不过这一次智界S7前脸运用高度整合归一的造型手法【ALL-in-One】,以功能为导向,以体验为驱动,将位置灯、远近光大灯、转向灯、角灯、风刀、侧进气帘等功能都融入同一元素,围绕居于视觉重心的水平线,延展出半开放式的弧形翼状轮廓。


    聊天至此,我不禁想问一问各位车企的设计师,车灯的设计怎么在近些年“全眯成一条缝了?”那,这一次智界S7打破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陷入的设计“困局”,智界S7的大灯尺寸巨大且炯炯有神,与华为问界M9的大灯有一些相似之处。大灯内部配备了4颗LED灯珠,下方还有下垂的LED日行灯。


    破局之后,也能感知到大尺寸的头灯还是更加符合普世审美,未来大尺寸的头灯风潮会不会就此回归呢?关注汽车设计的您,需要静观其变!


    2、智界S7的天际线,在汽车设计中的学名被称为【水切线】


    天际线,囊括了智界S7还有问界M9,是一以贯之的一套设计,这个设计实际上在传统汽车,以及目前市面所有的车型都是没有的!


    智界S7的车顶设计它是上下分色的,干脆的、平直、水天一线的天际线,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天际线之上,智界S7想强调的是智能座舱、舒适空间;天际线之下,是整个华为智能驾驶的平台及其带来的智能驾控体验。


    同时具体到智界S7它还提供上下分色设计,也可以让S7这款轿车也显得修长、优雅、低趴、时尚,然而在问界M9上是一种很豪华的分色,同样这个手法体现了高贵的感觉。


    如果你认为天际线仅仅就是一条分界线,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从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天际线形成了简洁的一个环形,这个元素在空间上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做的。以智界S7为例,因为它是个轿车,从侧视图来观察,机盖前舱是有很多工程结构需要布置;因此天际线机盖位置就会相对抬高;但是在车窗位置又需要保证视野,因此天际线需要尽可能的低;再往后,还有后轮包,后三角窗的影响。


    接下来再带来一个知识点,汽车姿态的表现主要通过侧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三条特征线为【顶盖线、水切线、腰线】。想要做到姿态的平衡,这三条线之间要相互协调。以兰博基尼Urus和大众尚酷为例,腰线和水切线呈现明显上扬趋势以突出运动感。


    但这一次智界S7车身侧面的水切线,却是纯平的;这样的设计在工艺和实操过程,都会面对很多工程的挑战,就目前看这款车的水平水切线还是很具有辨识度。


    特征线是在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外观起决定性作用并且能够表达产品意向形态的线条。英国知名设计师Baxter提出:人们观察物体时,先快速扫描整体,然后才注意其细部。


    综合种种因素,这条线在空间设计中是有很多矛盾和约束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经过推敲和平衡,以及工程上的模具多次重开,最终带来了一条接近纯平,干脆、平直、漂亮的线条,这在以往的Sedan轿车中是独一份!


    ※ 好的设计应该更容易被读懂


    以人为核心,糅合先进技术与东方元素于一体的设计语言,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相融呈现。使用人机交互新技术加持而更加精简的乘员座舱,带来了更直接与车互动的“第三空间座舱”。


    内饰设计以游艇式座舱为灵感,环抱式设计,由于内外合一(inside-out)的理念,带来很好的视野,第一次中国汽车的设计关注了视觉空间。


    正是因为车身轮廓呈现出一体的曲线,智界S7达到了0.203Cd量产车Top级的超低风阻,同时相比长轴距奔驰E级,整舱空间多出150L,与行政级豪华轿车相比,更是在后排拥有近1米的超大腿部空间。这以上的优势,正是因为将A柱尽可能地进行了前移。


    通过动态驾驶,随享副驾,智享后排的三分区设计,将驾驶乐趣与舒享体验不再割裂,智界S7主驾设计灵感源自F1赛车,通过视野区、显示区和操控区功能区域划分,提供极致的驾控体验。



    通过C点(发动机前罩后端的最高点)前移,让轿车拥有SUV的驾驶视野。源自F1赛车的橄榄形方向盘采用上下平底设计,没有任何视野遮挡,配合饱满握感便于操控。



    此外,智界S7因为IP台前推的设计,突出了游艇式甲板前眺空间及视野,前排整体空间感(IP台以上目视可感知空间)是传统车型的2.5倍,通过机械空间最小化,乘坐空间最大化,把空间还给用户。


    平整IP让车辆在停车状态下可以随时变身专属“工作台”,笔记本电脑无需再放在腿上,laptop秒变IPtop,副驾可以放置笔记本电脑进行便捷操作;配合华为电脑、华为手机及鸿蒙座舱之间的便捷互联,可以实现高效办公,让智界S7化身移动办公室。


    此外,超大IP台配合柔光化妆镜变身专业级梳妆台,搭配业界首创的上下双开的灵活储物台,还可将化妆护肤品规整放置其中,随身随地打造精致妆容;高跟鞋、化妆包、手提包等物品可以将其放在镂空的中控储物台中,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 空间: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不同要求

    Inside-out回归车内,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智界S7同级最大的座舱“X”向空间下,根据相应的人群和应用场景进行分区设计,在每个分区下根据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① 除了用户日常实际使用的空间,车内另外一部分是感官空间,这也是华为智选车在内舱空间设计时的重点考虑。智界S7的前舱IP的区域,做了一个低IP轻薄化处理,以及C点极限前移,把前半舱的感官空间进一步的扩大,相当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前舱甲板或者汽车内饰的“飘窗”型面,这对于任何品牌、任何车型来说都是首创。


    ② 后排空间,在总布置的维度,没有发动机之后轴距相应的调大,然后整个前后轮的关系也进一步的扩大了,因此后排的空间也进一步得到提升(超过一米的空间)。


    在解决横向空间之后,还要尽量增加纵向高度,以获得更开阔的空间体验。运动型车身一般会压缩后排的空间,对于纯电动车来说还要面临电池对于座舱空间的挤压。智界S7一方面使用业界最薄800V高压电池,另一方面优化座椅材质,在保持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同时实现座椅轻薄化设计,进而让后排头部空间进一步拓展,不会出现压抑感。


    ※ 说在最后:华为智界S7 重新定义智能轿车新形态!


    汽车设计已经从机械时代到智能时代,作为智能化汽车的代表,华为智选车的首款轿车智界S7在产品定义阶段,就将自己定位智能都市豪华纯电轿车,它的潜客人群是关注时尚的小家庭,而智界S7的设计也的确能做到匹配这样的定位。


    同时,随着智界S7推出“双800”性能标准,即800+km超长续航和800V高压平台,让都市用户可以告别里程焦虑,尽情去探索。在短时间体验完智界S7,并与华为设计团队的交流后,我认为这款纯电轿车会是智能化下半场中非常有实力的竞争者。

    .万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