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续航其实能超800公里,余承东为啥不给智界S7用CTC?

    路咖汽车头像路咖汽车头像
    路咖汽车2023-11-10

    临近广州车展,华为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C级轿车智界S7(图片|配置|询价)。

    发布当天,智界S7也开起了预售,预售价格是25.8万起,车型分为四个配置,包括标航版、长航版、超航版以及四驱旗舰版。对于这款车,华为几乎用上了自家的主流技术,包括智能座舱、底盘架构、800V系统还有电机等等。所以,能给出一个这样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多少有些意外。

    的确,这个价格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是极具吸引力的。

    不过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尤其是国产品牌的产品,最不缺的就是堆技术。目前主流车企,基本上把能做到的技术都放在了核心产品上,并且价格也都逐步走低,都在互相内卷,这一点,作为消费者已经深深的能感受到了,例如800V的低价格趋势、超充功能的普及、大电池包的广泛应用等。

    那么,这台智界S7它的优势是什么?弊端又在哪里?

    确实,这台车性价比不错

    首先,车身尺寸确实很大,4971X2950X1963mm,这个尺寸稳稳的是冲着大型车市场去的,但价位有拉的很低,直接到了中型车的价格区间内。而且硬件配置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用料是够的。包括全新一代电驱、途灵智能底盘等等(电池放在后半段讲)。

    先聊智能底盘,能帮我们做什么。

    智界S7上的智能底盘,被称之为“途灵”,这应该是个标配的配置,也就意味着入门版也可以获得这种功能。但没有公开更多关于底盘的信息,只提到融合感知、自适应扭矩系统、车身协同控制,配置有空气悬架。照此来看,华为的底盘系统也成为了一个可成长、性能不错的新能源底盘配置。

    好处,是可以具备学习能力并且支持OTA后期升级,系统相应更加精准和迅速。所谓融合感知,应该是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器的中央控制单元,它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运行姿态,例如速度、加速度、转向角、车身倾角等,并且通过算法来实现对车辆的各个部件精准的调节,例如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电动助力转向以及主动悬架系统等。

    这些,放在不同车型身上会有不同的倾向。如果放在性能向的产品,会让这台车在高速、极限驾驶的时候发挥更加稳定;如果是SUV、MPV车型行,也会额外注重越野性能和舒适性能方面的调校。

    现阶段,智能底盘不算突破性技术,一套感知方案+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就能做出来,而且还没达到匹配多种线控技术(转向、底盘等)。但有了智能底盘,如果调校好的话,可以确保这台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一个出色的驾驶质感和行驶体验(期待实测)。各位也别过度神话这个功能,只是在放大底盘的优点然后弥补底盘缺点的一个配置。

    然后,是电机系统,双电机0-100km加速成绩是3.3秒。

    双电机能把加速做到这个地步,确实不容易。翻看之前华为的DriveONE电驱系统的话,两款电驱的效率分别是93.5%和90.5%的级别;现在公布的信息中,电机效率提高到了98%(没提到是否两款电机都是98%),而且最大功率是150kW(一致)和215kW(降低5kW功率)。

    这次的电驱系统与之前的区别,就是在于加入了碳化硅元件,让系统效率有所提升,能耗利用率更高这点反映在续航上就是可以给800km做支撑。也是由于加入了碳化硅元件,大概率会拉高电驱成本。

    就算入门版,配一个碳化硅电机、智能底盘的话,也还不错。

    电池包做薄,有什么新看点?

    接着来聊800V高压系统,最近关于这个话题的密度开始有些增高了,毕竟基本新能源产品都在推800V高压系统了,都意识到了它的优势,充电快、加速快、能耗更低。然后现在做整套800V系统的成本也没有原来那么高不可攀了。于是,各家就开始给自己旗下的产品都加上了这套系统。

    在智界S7上,华为用上了全新的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

    根据已知信息,华为的800V高压电池包,在体积上做了新的变化。当然电芯还是由宁德时代来提供的,应该是有60、80和100kWh三种电池包规格,来匹配其多款产品,最大续航里程是800km。在高压系统性能上没啥变化和新突破,宣称是5分钟充电200km、15分钟充电400km的水平。主要的变化是在电池舱,产品厚度降低16.4%,业界最薄800V高压电池包。电池包采用了高集成度和极简电路,线束减少了80%。

    为什么要把电池包做得更薄,应该是不少消费者开始思考的一个点。由于车身尺寸的原因,智界S7具备可以把电池包横向面积做得很大的前提,把电池包横向面积做大的话,纵向面积理论上就可以变得更薄,也就是像华为那样把厚度缩小16.4%。

    或许好处是可以更好的控制热失控,电池包面积大就等于更好的散热性,然后给车内空间多一些利用率、塞下大尺寸电池包;这么看完全是为了100kWh电池包来服务的,如果有60或80kWh的电池包来说,它的占用面积完全没必要做的那么大,牺牲掉车底盘的横向空间来换纵向空间的面积。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对于车企的意义更大,为了在超快充面前有一个稳定的散热能力,确保电池不会热失控。

    然后,这样带来的是车底盘的横向空间会被进一步占用,更多的是留给电池的。侧边的防护虽然说有加厚的防撞梁,但对于电池的防护效果如何,还得期待一波实测结果。

    换句话说,把电池做薄的目的,是不侵占车内空间、可以塞下大尺寸的电池包。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底盘一体化电池似乎也是这个逻辑,而且理论上电池包防碰撞性可能会更好;这么看来,更薄的电池包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给底盘一体化(CTC)电池推出之前的一个备用方案。

    如果有了CTC电池方案的话,这台车实力会更强。

    .万次阅读
    109评论
    4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