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AEB争论的关键在哪?底层逻辑是什么?20万内哪些车搭载了AEB?

    神选车头像神选车头像
    神选车2023-11-09

    近日,有关汽车AEB功能的讨论被两位业界大佬带到了风口浪尖。

    所谓汽车的AEB功能,全称“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也叫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它是用来协助司机紧急刹车的主动安全装置。它通过感知-运算-执行的闭环循环过程,基于环境感知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或视觉摄像头等感知前方可能与车辆、行人或其他交通参与者所发生的碰撞风险,并通过系统自动触发执行机构“如ESP”来实施制动,以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程度。说白了,就是在你失误的时候,帮你踩一脚刹车。

    参数表中的“主动刹车”就是指这个功能。

    若车辆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或与前车及行人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系统会视情况发出预警或采取不同程度的制动,甚至完全刹停,旨在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从而提高汽车安全性。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功能在上市之初就曾有过争议。争议点在于,一旦系统标定不合理,出现在高速时“一脚跺死”,或者误以为飘过来的塑料袋或树叶是障碍物的情况,反而增加了危险系数,反倒成了一个不安全因素。

    两位大佬之争,核心在于谁家的调校更能精准地识别障碍物以及作出更快速的反应。说俗一点就是谁更牛*,底层逻辑仍是营销:产品好,多卖车。

    那么,AEB功能哪些技术难点呢?是不是所有车企的标定都是统一的呢?其实,AEB功能的实现难点主要在于如何精准识别物体以及预测物体与车辆的相对速度和位置进行避障。

    新时代下的AEB与传统的AEB实现难度早已不是同一个等级,它需要车辆从原先的识别前方车辆,增加到识别行人、异形障碍物、小型物体,甚至是动物。静止的障碍物识别率不高,静止物体很容易被当作背景过滤掉;车尾识别率高于车头,车身基本无法识别。并且,AEB系统还需要与传统汽车的制动系统配合,以实现最终的辅助制动效果。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该功能还需要引入一个碰撞时间的概念,这是指行驶车辆计算出和前方物体可能发生碰撞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高级别的AEB需要做到:

    1、提高传感器的识别能力和准确率,使其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状态、速度、角度的障碍物,包括车辆、行人、自行车、动物、固定物体等;不同的传感器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例如,激光雷达精度高但感测距离短,毫米波雷达感测距离长但对小障碍物识别能力弱,摄像头成本低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以克服各自的缺点?

    2、通过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这是AEB功能的核心,也是自动驾驶算法中难度极高的部分。它需要准确、实时地识别出前方的障碍物,并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制动。对于不同的障碍物,如车辆、行人、自行车等,识别算法需要有不同的处理策略。科学的设定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环境、车速、车辆状态等因素,及时判断碰撞危险,发出合适的警报和制动指令,避免过度制动或误触发;

    同时,AEB功能的一个严格要求是基本达到零误触发。误触发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紧急制动,这不仅会影响驾驶体验,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问题。如何实现零误触发,是对算法和传感器性能的一个极大挑战。

    3、通过优化人机交互,使其能够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注意前方情况,同时不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避免造成恐慌或不适。

    4、此外,还需要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使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下正常工作,同时降低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虽然AEB功能对于提升车辆主动安全能力非常重要,但成本依然是厂家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AEB系统的成本,以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15-20万元区间的车型,AEB搭载率接近60%。比如小鹏汽车G3、零跑C11(图片|配置|询价)、第三代长安CS75 PLUS、第三代哈弗H6以及埃安AION Y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配备AEB功能,但消费者在购买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驾驶习惯,结合各种参数以及售后反馈等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

    对于驾驶员来讲,不要过分依赖任何系统,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才是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