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相信未来的眼睛”看见未来,《人民日报》聚焦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

    长江日报头像长江日报头像
    长江日报2023-10-28

    【编者按】10月27日、28日,《人民日报》先后刊发《从“相信未来的眼睛”看见未来》《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

    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轻点手机下单,记者就召唤来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变道转弯、加速减速,在车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引导下,车子自如穿行于车流。

    “萝卜快跑”无人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每天,300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和30辆无人驾驶巴士在这里服务市民出行。技术人员介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构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耳朵,让它得以安全平稳行驶。

    “聪明的车”背后是一条“智慧之路”。早在2019年9月,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这是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经过几年建设,该测试示范区已建成“开放+封闭+仿真”三位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体系,成为规模大、场景多、全5G通信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发展趋势,武汉经开区重点吸引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岚图汽车工厂内,机器人正按照数字指令完成生产步骤,数字化的生产车间充满现代与科技感。这里曾是东风雷诺武汉工厂,如今已成为东风打造新能源乘用车品牌的智能生产基地。除了东风岚图,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路特斯全球总部等新能源整车项目均在武汉经开区顺利落地。中创新航、电池银行全国总部、武汉爱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也陆续落户,使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辆汽车平均要搭载约1000枚芯片,新能源汽车更是用“芯”大户,而国内汽车对车规级芯片的进口率超过90%。为解决“芯片荒”,武汉经开区大力布局车规级芯片产业链,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2023年5月,东风公司联合8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共建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2022年,武汉经开区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实现工业产值3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000多家。从传统燃油汽车换道至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车谷”正加速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何欣禹)

    从“相信未来的眼睛”看见未来

    (现场评论)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细胞,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创新的引擎,当不同行业的企业都能自发创新,就能汇聚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势能。

    “用户在手机上下单,10天就可以交车。”在湖北武汉东风岚图汽车生产车间,运营负责人自信满满地向记者介绍,岚图已经实现了定制化、订单化生产。有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车辆,免去了库存成本压力,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选择颜色、配置,不用接受千篇一律的产品,而能选择个性化的高端新能源汽车。

    岚图汽车焊装车间,焊接机器人如变形金刚一般快速转动,对车身部件进行焊接。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在一条生产线上,黑色、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杂糅其间,小轿车、MPV、SUV等各种车型前后交错,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得到满足,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这背后,体现着传统车企积极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创新力”。拥有专利2400多件,研发人员占比36.5%,探索员工参与企业持股……走出存量舒适区、开创增量新蓝海,有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有艰苦创业的氛围,更有创造可能性的冲劲。

    企业创新活力有赖于创新生态的构建,这就需要培厚创新土壤、完善公共服务。比如,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更强大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道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现5G通信网、数字空间网、智慧道路网相互联通,为新能源车企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再比如,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征,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首创“中试服务平台”,助力研发人员在实验室与产业化之间开辟通途。给企业以资源便利,给创新以试错空间,才能更大程度点燃经营主体的创新热情。

    如同优良的土壤可以生长娇艳的花朵,只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也可以在细分领域进行多姿多彩的创新尝试。在武汉,宝龙达电脑致力于建立完整可控的电脑供应链体系,产品器件自主率不断提升;中兴新材在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精耕细作,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字认证在CPU上做密码芯片,用现有服务器就可以进行加解密。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细胞,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创新的引擎,当不同行业的企业都能自发创新,就能汇聚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势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九州通医药集团、良品铺子等企业的仓储中心,都已实现智能化。凭借二维码身份证,无人仓库中成千上万件货物自动归类、分拣、流转、出库。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微观创新有活力,宏观发展有合力。从宏观上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背后,正是一家家在各自领域矢志创新的企业,是一条条实现个性化与规模化相结合的智能生产线,是一个个眼中有光、为美好生活打拼的普通劳动者。其实,在各个企业采访,除了那些闪亮的创新成果之外,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双双相信未来的眼睛。“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如细土垒成高山,如细流汇成深海,无数微观主体的澎湃活力终将叠加成宏观经济发展的磅礴力量。而这,正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坚实基础。(评论部编辑李拯)

    【来源:人民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