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多个协会集体回应!#汽车

    上海有色网头像上海有色网头像
    上海有色网2023-10-08

    在继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更便宜,是因为获得了巨额补贴”的理由,宣布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之后,10月4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公告中提到,委员会收集的证据表明,中国汽车产业从补贴中受益,这却严重损害了欧盟工业。该消息一出,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以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纷纷针对该事件做出回应,纷纷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态度。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中汽协也表示,欧方此举将严重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此协会表示遗憾和坚决反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表示,其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中国汽车行业认为此举是严重的贸易保护行为,不仅会扰乱电动汽车行业正常市场秩序,损害欧洲广大消费者利益,更会影响全球绿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商务部发言人10月5日针对记者提问时的具体回复:

    有记者问: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方曾明确表示,欧方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中方敦促欧方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调查程序,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而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回应中提到,中欧汽车产业链相互依赖、合作前景广阔,多年来已形成共融互通的发展格局。其还表示,欧盟促进盟内绿色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不是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无法真正保护、发展欧盟相关产业,相反会阻碍其长远竞争力。只有中欧汽车产业之间开展合作、互利共赢,才符合彼此根本利益。

    而对于欧盟方面关于中国电动汽车从补贴中受益,从而严重损害欧盟工业等言论,也遭到了中方的强烈抗议。中汽协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的,这是非常清楚的事实;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个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是因为充分市场竞争下的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强。

    中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 影响力毋庸置疑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日渐强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而受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的势头带动,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更是同比增长54.4%,达到311.1万辆,一举超过德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此前穆迪分析更是大胆预测,得益于电动车需求激增及中国电动汽车生产成本优势,中国有望于2023年底前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出口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且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间,中国对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的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的7.22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28.52万辆,然后是2022年的54.52万辆,其中,在2022年总计出口的54.5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中,有约53万辆出口到了欧盟市场,足以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盟新能源汽车销售行业中的地位。而从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对欧洲出口量达到45.0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48%,影响力可见一斑。

    中国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多家车企看好欧洲市场布局

    此外,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拥有更加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仅是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便一骑绝尘。以2022年韩国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为例,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有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以及孚能科技等在内的6家中国企业上榜,综合市场占有率高达60.4%,其中宁德时代更是以总计191.6GWh的成绩“断崖领先”。

    且据此前8月3日韩国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在全球top 10中依旧稳占六席,宁德时代榜首的低位无可撼动,而比亚迪在上半年顺利赶超LG新能源,以同比高达102.4%的增速顺利坐上第二名的宝座。

    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在欧洲地区的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近一倍;而比亚迪方面,则凭借着其自供电池及汽车制造的垂直整合模式,相比其他专攻汽车的车企而言拥有更为低廉的价格优势,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及欧洲地区,比亚迪也正在扩大占有率。

    且不同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百花齐放”,导致价格战日趋白热化的情况,据乘联会方面数据显示,国内出口欧洲的国产车价格普遍较其在国内销售的价格几乎翻倍,譬如比亚迪海豹在国内售价18.98万起,但是海外却为4499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元;而蔚来ET7(图片|配置|询价) 75度版在国内售价45.8万元,在丹麦售价却高达76.7万元。

    且欧洲作为电动汽车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对于欧洲市场都颇为重视,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和零跑汽车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均看中了欧洲市场这块“蛋糕”,意图开启其在欧洲的布局。而早在今年7月份上汽集团便官宣了在欧洲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的计划。

    而面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据最新消息显示,比亚迪方面已经针对此问题做出了相关回应,10月6日,比亚迪执行总裁李柯表示,比亚迪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公司无惧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

    且除了国内车企,宝马也成为了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对象,据外媒报道,宝马被要求提供其在中国生产并对外出口的BMW iX3汽车有关信息,且目前正在填写欧盟的调查问卷。对于此情况,宝马CFO沃尔特·默特尔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不仅让宝马面临损失,所有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均将受到影响,欧盟发起的此项调查弊大于利。

    “以低廉价格扭曲欧洲市场”?看看其他国家怎么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的关于“中国电动车通过高额的政府补贴,以低廉价格扭曲欧洲市场”的相关言论,德国汽车行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德国汽车专家Ferdinand Dudenhöffer并不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有任何不公平的补贴,其表示,中国厂商通过累积了30多年的电池技术取得了现在的地位,其技术现在几乎赶上了特斯拉,而这种竞争优势是通过诚实、公平且长期的努力获得的。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也表示,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会适得其反;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博世则表示,惩罚性关税和贸易壁垒只会创造出输家。

    德国汽车专家Dudenhöffer此前强调称,欧盟正确的做法是抓紧利用中国的机会,加强欧洲和中国电动制造商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恶化双方关系,使双边贸易面临风险。

    整体来看,围绕欧盟发布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决定,SMM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相对外国品牌,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销量增长的更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核心竞争力、产品力的提升。我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包括原料开采、材料冶炼、电池及整车的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而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内卷之中,随着新入局者的不断涌现,倒逼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投入,致使产业链整体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并形成领先地位。而欧盟方面未能正视这些客观原因,一味的通过单边行政经贸手段进行打压,并非明智之举!

    此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杨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欧盟“反补贴”调查执行,将对自主品牌“出海”造成一定阻碍,短期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出口销量。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