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年减碳约2700万吨

    中国经营报头像中国经营报头像
    中国经营报2023-09-22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广州报道

    “研究表明,纯电动乘用车平均减碳42.3%,节能降碳作用明显,截至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620万辆,在使用环节如果按照每辆车年减碳量1.66吨计算,每年约减碳2700万吨。”为共谋中国汽车产业科学、高效的减碳路径,助力“双碳”目标更快更好地达成,9月19日,“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开幕,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郭孔辉表示:“2020年中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对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因此,探索汽车产业碳中和的措施和路径,无论对产业壮大、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在当前汽车产业变革的转型中,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都有助于达成双碳的目标。”

    郭孔辉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替代正在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有望达到36%。这一进程能有效助力碳中和,在汽车智能制造方面,包括一汽、东风、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越来越多地应用了无人车间、数字工厂、智能制造,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更容易实现节能低碳环保。

    他表示:“目前,我和我的研发团队正在推进的研发项目,也与节能减碳有关,其中,我们在福建的科研团队,就在对汽车动力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先进的三电系统、汽车运动平顺性控制系统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我也在结合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的研究生,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支持和服务汽车产业碳中和。”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郭孔辉认为,在当前全球日益激烈的汽车产业竞争中,智能电动汽车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着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碳中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人才更是重要的支撑基础。因此,不仅要重视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更要重视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才,保护创新人才,要有更多年轻人来挑大梁、担重任,才能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更好更快推动汽车产业的碳中和。

    最后,郭孔辉表示:“汽车产业碳中和,既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既要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的不断跃升,也要持续加速全球化进程,更好地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体系。由此,才能为汽车产业碳中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编辑:张硕校对:颜京宁)

    次阅读
    310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310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