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欧盟:建议查查中国电动车,不像没补贴过的

    GeekCar极客汽车头像GeekCar极客汽车头像
    GeekCar极客汽车2023-09-21

    慕尼黑车展刚刚结束,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对「反击」就开始了。

    2023 年 9 月 13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巨额国家补贴使其价格人为地保持在低位。」她声称这扭曲了欧洲市场。

    不过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双反调查」的声明刚发布,代表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贸易集团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积极回应,据外媒报道,在过去几个月里,法国政府一直在推动这一举措;Stellantis 集团 CEO 唐唯实,也不止一次在欧洲呼吁应该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

    站在法国对立面的则是德国车企高管和政界人士,此前的慕尼黑车展上,大众和奔驰的高管纷纷表示,竞争才能推动创新;代表德国汽车制造商利益的 VDA(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警告说「必须考虑到中国可能的反击」。

    想来也合情理,目前中国市场是德国几家车企最大的海外单体市场,相比之下,随着去年 Stellantis 与广汽合作的停止,法系车企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进一步削弱。

    这次的反补贴调查会对中国电动车产生什么影响呢?

    「反补贴调查」具体调查什么?

    从百度的「反补贴调查」词条来看,反补贴调查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是实质贸易制裁的手段,实施的主体是政府。也就是说,这种调查不是冲着某个品牌、某款电动车来的,而是整个中国电动车产业。

    这里涉及到的「补贴」,包括现金补助和其他政策优惠。WTO 反补贴贸易协议将补贴分成三种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禁止性补贴就是出口补贴和进口补贴,也就是我们直接理解的对电动车出海的补贴,这方面比较透明。至于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定义的范围就非常广了,在土地、税收、贷款上提供优惠条件都有可能算在内。因此,这次的双反调查可以说来势汹汹。

    基于欧盟反补贴法规的反补贴调查通常需要 13 个月。在此期间,欧盟委员会将要求受影响的公司以及中国政府提供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常有 9 个月的时间来披露调查结果,并在 4 个月内公布最终采取的措施。

    通常的措施是反补贴税,而且征收反补贴税的税率范围比较大。以此前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为例,最终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的反倾销税在 31%-249%之间,其中不少企业要缴纳 249%的税率,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这意味着,从启动「双反调查」开始,对于有计划出海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还有一年左右的缓冲期。

    便宜又好用,中国电动车的原罪?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对上下游带动效应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营海外市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已经从过去的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

    2021 年开始,欧洲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区域,中国向欧洲出口车辆持续走高,但其占比并不高。

    2022 年中国品牌电动车占据欧盟电动车市场的 8%。今年 1~7 月,中国出口欧洲电动车销量为 23 万辆,其中还包括了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 10 万辆特斯拉。目前在欧洲销量最好的电动车是名爵 MG4 EV(图片|配置|询价),今年 1~8 月在欧洲卖出了 14 万辆,但在不少欧洲人眼里,并不觉得这是「中国电动车」。

    尽管欧盟颇有点「谈中国电动车色变」的意思,但目前国内电动车出海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不少尚处在出海萌芽中的中国车企,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至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口中「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更像是「老古董」般的说辞。根据毕马威提供的数据,从 2019 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平均价格从 5000 美元增长到 2.2 万美元,增加了 4 倍多。目前,中欧电动汽车之间的价格差异约为 20%,但这主要来自于产业链的优势,而不是价格补贴。

    不用说中国车企,就算欧洲本土车企大众汽车,在德国的销售的 ID.3 价格为 39990 欧元,约合 32.22 万元人民币;国内上汽大众 ID.3 的建议零售价是 16.2888 万元人民币。换句话说,同款车型,德国的价格是中国售价的 2 倍有余,这到底算是谁向谁「价格倾销」呢?

    「制裁」的 影响已经开始

    其实在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同时,也就是在真正的制裁落地之前,相关的影响可能就已经显现出来。

    一方面,中国车企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欧盟市场的战略。这不仅会影响像蔚来、零跑、高合这些希望能够在欧盟市场分一杯羹的新势力车企,同时也有像沃尔沃、极星这类利用中国产能向欧洲出口整车的欧美车企。像沃尔沃这些企业问题不大,它可以开始考虑把自己的产能转移到欧洲来。不过产能的转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由于其在欧盟只是通过整车进口的形式进行销售,一旦欧盟施加更高的关税,那在欧盟的销售可能就此终结,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打了水漂。

    另外一方面,正在欧洲积极选址建设工厂的上汽和比亚迪,也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将来在中国的发展。毕竟随着欧盟对中国车企政策的收紧,日后自己投入的数以亿计甚至更多的资金建设的工厂会不会遭遇到营商环境的变更,使得自己在欧盟的经营遇到麻烦。

    所以说,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相关的欧洲战略都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做好对冲相关潜在风险的准备,才能将业务开展下去

    最后

    对于刚刚迈出国门的中国电动车来说,「双反调查」给中国电动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将刚刚计划出海的中国电动车扼杀在摇篮里。

    但同样,制裁中国电动车对欧盟来说也并非没有弊端。目前,中国电动车出海的数量只有几十万台,但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拥有千万辆级别的市场规模。两者对比之下,一旦由此引发一场新的中欧贸易战,对欧盟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