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做大不是未来,做好才是方向——关于摩博会的散牛

    牛摩网头像牛摩网头像
    牛摩网2023-09-20

    (作者:AK47)

    第21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关于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那么,今天我们从哪里开始聊起呢?我想还是从四缸说起吧。

    其实,就历届的摩博会现场来看,大排量向来是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不过今年画风好像有些突变,那就是大排量车型的热度正在逐渐降温,而四缸产品似乎正成为新的风向。

    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在经历较长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国内各企业的配套体系也日渐成熟,伴随着进入门槛的降低,各个车企也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我有700、你有800,他有1000,有些干脆掀桌子,直接一步到位2000起干,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但问题却是,大无止境,你今天能做2000,有人明天就可以玩到5000,毕竟单纯的做大谁不会呢?只要钱到位,有人能给你干到10000信不?

    显然,单纯意义上的大排量,对车迷来说多少有些扯淡,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适合自己,够用,好用才是王道,因为不论从哪个维度来看,当摩托排量达一定的高度,动力对多数人来说都是过剩的,只要不是油二代,富二代,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为非理性的贪大而埋单。

    好啦,既然大排玩不通,双缸也过气了,那我们就玩四缸,毕竟这个领域对于大部分国内车企和年轻玩家都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一有排量,二有动力,三有声浪,除了可以让人能够四处游荡和更快的分泌肾上腺素以外,它还有一个让年轻人所无法释怀的功能,那就是装B。

    当然,以上是对用户而言,其实,于企业本身来说,投入四缸还有什么优势呢?那就是“门槛过滤”;毕竟海量的研发投入、严苛的制造工艺以及过长的研发周期都会引起高昂的市场风险,而这个风险对小厂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而对大厂而言,即便不算九牛一毛,但也能为其获得丰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而这正是大厂对四缸机型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其中一个原因。

    除开上面所说的“门槛过滤”,四缸车型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卖点抢眼,毕竟,当下的车型在人性化功能方面,车企能卷的基本都卷了,你能想到的,什么ABS、TCS、TFT液晶仪表、多气门、水冷等等。。。。。。除了三条腿的人不好找,功能多的摩托车是一大堆。

    每个企业都想通过不断配置的堆砌去实现所谓的差异化,但当大家都在一起玩的时候,差异化的界线就会变成逐渐模糊,从而把猪肉做成豆腐价,而这时,你再反过来,把豆腐做成豆腐乳也没用了,毕竟原料相同,工艺相近,你能做的人家也能做,只是风味稍有不同摆了;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但让用户看花了眼,也让企业也卷断了腿。

    那么这个时候,四缸发动机似乎就像是一棵救命的稻草,技术、工艺、以及未来的市场风险都成为了大厂所能利用的最后壁垒。所以,先干为敬,做成了,可以先入为主,抢占市场先机,没做成,可以技术储备,则日再战,还能顺带提升品牌热度,彰显实力,能攻能防,这个账,怎么算怎么划算。

    当然,小厂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先观望,如果时机成熟,市场允许,到时买几台发动机先装车试水,也未尝不可,毕竟体量小胃口小,吃吃大厂剩下的韭菜苗,也能糊口过日,完全没有必要为一时的无脑冲动搭上身家性命,而这无疑也正中了大厂的下怀,用产品分化市场,用技术过滤对手,以海量的资金投入拉开差距,从而为自己的生存,搭建出一个“临时的避风港”。

    不过,小厂也不要因此呕气,毕竟船小好掉头,事事无绝对,就像新生代摩托品牌AKMOTOR一样,它的产品优劣咱先不作评论,但就它的车型开发来看,至少是坚持原创;并在尽可能避免与大厂产品擦出火花的同时,做好自己,不求大同,即使是小排量迷你车,也玩出了不一样的烟火,让人记忆深刻,从而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结语:

    掐指算来,中国的摩托车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历程,也有无数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消失在了历史的浩渺之中——现实告诉大家,或许我们看不清明天,但我们必须认清自已,卷不一定是出路,大也一定是未来,就像无极所提出的口号那样,“不止于品控,”忠于自己,忠于初心,将产品做精,做细、做强,用态度打动用户,用品质征服市场,让脚印更深,才能让中国摩托更有力量。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