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力保300万,回过神来的比亚迪,要掀桌子了吗?

    燃擎频道Myautotime头像燃擎频道Myautotime头像
    燃擎频道Myautotime2023-09-14

    与2022年同比翻番的增速相比,今年1-8月份,在需求复苏不达预期和降价风潮的双重拖累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增速陡降至31.6%,严峻程度超出了很多车企在年初制定目标任务时的预期。

    去年底喊出要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月销破两万台销量大关的哪吒汽车,一直在月销一万辆左右徘徊;坚持负毛利卖车的零跑汽车,旗下各个车型的价格都打了骨折,也始终未能挤进理想汽车周销量排行榜的前三。

    其实,除了这些刚刚找到些感觉就陡然面对淘汰赛的新新势力车企,仔细观察一下,就连风光无限的比亚迪今年的销量也没有达到既定的预期。

    在2022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定下了两个销量目标,保底目标300万辆,努力目标360万辆,含国内300万辆,出口60万辆。

    今年已过大半,迪王的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了呢?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连带出口在内,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78万辆,离其保底目标300万辆还有122万辆的差距,这意味着,未来4个月,比亚迪要在竞争对手云集、愈发内卷的电动车市场拿下平均月销接近31万辆的好成绩。

    有一说一,这个难度相当大,因为,形势的发展超出了比亚迪最初的估计。

    首先,比亚迪低估了传统自主品牌巨头的韧性。这些车企虽然相对而言有些后知后觉,但依靠多年积累的技术体系和渠道实力,慢慢找到感觉的吉利、长城们已经开始发力,找到了可以在各个细分市场对抗比亚迪的秘籍-全面产品力和性价比。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对需求判断的失误。

    事后来看,比亚迪为什么没有行使在“10-20万区间的制空权”,为什么没有“搞得大家都难受”,大概率的原因不是像它呼吁的那样,本土车企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找到进军世界品牌的正确姿势,而且因为它没有及时观察到消费低迷带来的需求端的疲软。

    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两个版本的乘用车各价格段销量占比变化趋势图在网上流传,按图索骥,可以得出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需求端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跟企业的战略制定息息相关。还得拿很多人看不惯的李想来举例。得承认,刚刚创下周销量新高的理想汽车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需求端的疲软:“前三大成熟汽车市场-中美欧在疫情结束(共存)后,乘用车销量均出现大幅同比下降。。。做好预判以及经营策略就非常关键了”。这个判断很明显跟蔚来汽车去年底预言消费者信心将于今年五月份恢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后来理想和蔚来销量的冰火两重天,迫使迟迟等不到需求端回暖的蔚来修正了自己的判断,并壮士断腕地全系直降了三万。

    李想这种略显悲观的预期来自于经济运行大周期对消费者心智潜移默化的影响。欧美利率高企,连带着国内风投偃旗息鼓,高薪大厂不断裁员,大半资产维系于房子之中的消费者看着自己的钱包日渐发瘪,愁云惨淡。

    当大部分人不图升职加薪,只为保住自己的饭碗时,他们不会理会大国崛起、消费升级的宏大叙事,他们秉持着有多大本事、穿多大裤衩的朴素认知,不再迷信汽车的品牌光环,不再愿意为了一个车标多花大几万块钱。

    说到底,老百姓过的是日子,要的是烟火,图的是实惠,喜欢的是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加美好的用车体验。

    一言以蔽之,想卖车,就得降价,让老百姓实打实地省钱。

    于是,晃过神来的比亚迪最近开始促销了。秦Plus DMi上个月优惠三千,本月再度加码,优惠五千,元Pro(图片|配置|询价)终端优惠6000元,海豚(图片|配置|询价)优惠5800元。。。一系列动作表明,为了力保300万的销量目标,比亚迪已经开始酝酿打价格战了。

    当然,勿谓言之不预也,其实,在8月29日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会议上,船夫哥就已经明确表示,未来3-5年比亚迪会打价格战,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大象想要掀桌子了,当此时也,每个车企都应该提起百般精神,严阵以待!

    万次阅读
    260评论
    7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