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国产电车请当心,合资电车又行了

    金融界头像金融界头像
    金融界2023-09-03

    自从国产车企踏着新能源蒸蒸日上后,合资车企便收到猛烈冲击。

    不仅油车销量明显下滑,电车更是毫无招架之力,被扣上了“杂牌”的帽子。

    关于油车 / 电车孰是孰非,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聚焦于电车领域,国产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性价比,都领先于合资车。

    因此很多人觉得,至少在中国市场,合资电车无翻身之日

    不过就在昨晚,由于言论和大众的看法相悖,哪吒汽车 CEO 张勇引起了争议。

    他在个人微博作出如下表态:

    实话讲:现在还能在牌桌上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技术都差不多,基本在同一条线上,区别是品牌塑造能力强和弱,成本控制能力高和低,以及细分市场进入的先后优劣势。卖得多的价格定得高一些,背后有爹妈的潇洒一些。

    当然比起国外企业,中国企业目前在技术积累、成本控制以及供应链成熟度上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可是海外跨国车企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路还长的呢,别把子弹打光了。

    他的说法,被网友解读为两点 ——

    一点:中国各家车企的技术水平接近,品牌、成本、时间是区分的因素;

    另一点:中国车企现阶段确实有优势,但不代表国外车企没有一战之力,如果现在就把招式都悉数用尽,或许以后就会被反超。

    因此在媒体报道了这番言论后,许多人都表示不敢苟同,尤其是关于第二点。

    当下大家之所以认定合资电车没有一战之力,无外乎两方面原因:销量、技术。

    论销量,国产电车整体吊打合资电车;论技术,就更不用说了。

    但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合资电车虽然仍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不堪一击了,尤其是在最近两个月,大有“行了”的趋势

    8 月初上汽大众宣布,ID.3 纯电车型 7 月订单量突破 10000 辆,最高单日订单达 950 辆,环比增长 689%。

    而根据汽车平台展示的数据显示,ID.3 7 月份的销量为 7378 辆。

    单看这个销量,似乎中规中矩,但涨幅力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经查询,在今年上半年,ID.3 销量最高的一个月,也不过 3500 辆。

    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雨仔朋友刚刚下订的爱车正是 ID.3,而且她透露ID.3 现车卖空,需要等待 4-6 周。

    从不温不火到一车难求,大众 ID.3 可谓是披荆斩棘,而它之所以会逆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价格

    大众 ID.3 官方定价为 16.29 万 - 19.29 万,由于存在车机卡顿、配置落后等短板,毫无竞争力可言。

    然而就在 7 月初,该车至高立减 3.7 万,再配合着其他优惠,起售价降至 12 万。

    这个价格就变得可观了起来,刺激了一大波销量,以至于坊间出现这样的说法:16 万的 ID.3 看都不看,12 万的 ID.3 没有缺点。

    年初雪铁龙 C6 因降价引发的热潮依然历历在目,这一次 ID.3 又再度证明: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香的价格。

    在汽车消费市场中,价格是决定是否购买的第一要素,降价是换取销量最简单粗暴的手段。

    纵使不具备技术优势,但只要价格到位,合资电车亦能叫座。

    更何况,合资汽车的品牌力根深蒂固,一旦主动按下降价键,舍得放低姿态去和消费者交朋友,就姑且有抢夺市场的力量。

    而且,大众 ID.3 并非个例,定位中大型 SUV 的别克 E5,以 20.89 万的起售价震惊四座,远低于同级别对手。

    最终,销量能突破 3500+ 辆,仅次于理想和蓝山。

    还有宝马 i3,因为是“油改电”的车型且卖到 35 万,上市后饱受诟病,销量只有三位数。

    但随着优惠力度达到 10 万,销量瞬间起飞,最高一个月突破 6000 辆。

    所以,有诸多业内人士猜测,部分合资电车在短期内会通过降价来掩盖技术的不足,从而增加竞争力以换取销量。

    虽然有可能伤害品牌、收益下滑,但至少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现在不想方设法站住,以后就没地方再站了。

    不只是价格,合资车企也在技术方面动真格了,其中动作最大的无疑是大众。

    就在 7 月底,大众向小鹏汽车增资 7 亿美元,将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

    小鹏方面透露,小鹏提供平台和技术,大众做工程研发和设计还有制造。

    旗下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并深化现有合作,将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

    关于此事的来龙去脉,IT之家曾推送过一篇文章:大众一发力,小鹏赚麻了

    总之,大众和奥迪此举,显然是认清了局势,在与小鹏、上汽的合作中,他们必然也会在技术上有所收获,顺势弥补短板。

    而奔驰,据悉计划升级 EVA2 平台,将现有 400V 升级到 800V 高压平台,允许车主通过 200kW 以上充电系统为车辆提供快充。

    目前,800V 高压平台是高端车型所拥有的配置,也是众多车企发力的方向。

    以及奔驰蓄势待发的 CLA 概念车,基于全新的 MMA 平台架构。

    很明显,奔驰对技术认真起来了。

    曾几何时,有人坚定地认为:传统品牌一旦发力,国产电车就要完蛋。

    可是,国产电车不仅没有完蛋,反倒所向披靡;反观传统品牌,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不过,伴随着如今靠降价换销量,以及重视技术的姿态,合资电车似乎真的实打实发力了。

    所以,张勇的言论不无道理,他们确实具有一战之力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国产车企而言,万万不可轻敌,合资车企绝非浪得虚名之徒,不仅有资本,亦有野心。

    一时的领先不意味着一世的领先,“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故事比比皆是,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准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同样,未来的路道阻且长,也确实不能现在就把子弹打光了,需要积累更多的武器,以应对日后的竞争。

    在汽车市场中,技术就是话语权,唯有技术脱颖而出且源源不断,才能更加无所畏惧。

    当下,国产电车确实处于领先的位置,但还不够,要做到的应当是 ——遥遥领先

    本文源自IT之家

    .万次阅读
    103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103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