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真心英雄”魏建军?

    爱车觉罗PLUS头像爱车觉罗PLUS头像
    爱车觉罗PLUS2023-06-07

    JUELUO·快评

    他们,先后离开了“真心英雄”!

    近年来,发生在长城汽车身上的不仅是销量的萎靡不振,更有不绝于耳的“架构”颠簸。

    其中,人员方面,于去年从长城汽车离职,今年2月份正式加入小鹏汽车的王凤英,应该是上半年汽车界高管变动的“天花板”。不仅因为王凤英的销售能力在汽车界所有女性高管中独树一帜,而且她更创造了国内自主SUV市场的蓝海,成就了哈弗SUV的一个时代。




    成也在“老”,败也在“老”?

    至于王凤英为什么要离开她倾注三十余年心血的长城汽车?答案是多方面的。除了时代转变、消费升级,在汽车制造领域与“传统”相关的一切,如今都在以不为人们所想、所感、所知的方式被彻底颠覆。

    在此情况下,长城汽车需要转型,王凤英更需要转身!

    但其中更为明显的原因,也许还在于长城汽车以及哈弗品牌的光环已经成为过去式;与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相比在当前新能源新赛道上掉队明显;也许还有长城汽车面对电气化未来充满了诸多未知。

    毋庸置疑,王凤英的青春不负年华,不负所有人的期待,数十年来她几乎将所有的心血全部投注到长城汽车。受益的不仅仅是长城汽车。某种意义上,她是在业内塑造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从品牌认知,到产品认同,再到全盘期待的“里程碑”。

    然而,长城汽车不仅失去了这座“里程碑”,失去了条条大道上的核心地位,更失去了自己在销售方面的“擎天一柱”!


    事实上,发展至今,长城汽车内部高管团队中除了魏老板和王凤英之外,还有哪几位是汽车界人所皆知,有所“共仰”的人物呢?除了魏建军和王凤英,对于长城汽车,我们会首先想到谁?或是寥寥无几。

    也许这些位高管都清楚地知道,低调,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高调,则必然被关注在魏老板等人的众目睽睽之下。

    正如有媒体援引长城汽车一位前高管所言,曾经与长城汽车一起创业的“老伙计”,十有八九几乎都离开了。

    但不管怎样,失去了这些老伙计,如今长城汽车其“人脉”已是大不如前。

    看上去,其品牌架构分明、布局逻辑清晰,可包括哈弗品牌在内,它们终端的销量实绩却无法让长城汽车重新回到“SUV领导者”的地位。而曾经为哈弗品牌创造了这种王者地位的王凤英,留给哈弗的是过去的热闹,留给长城的却是现在的寂寞。

    但此刻即便离开了长城汽车,她也是一位在汽车行业、销售方面无法被复制的“专才”。耐人寻味的是,面向“下一代汽车”的打造,汽车行业已不再需要哪些“蜻蜓点水”的全才。换句话说,传统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什么都能做,但到最后哪方面都没有出类拔萃的!

    还是在人员架构方面,长城汽车于2020年推行了“轮值总裁”模式,通过该模式预打造多元化、优势互补的高管团队。在这种模式下,出现了首席增长官(CGO)、首席技术官(CTO),首席供应链官(CSCO)、首席制造官(CPO)、首席人力资源官(CHO)等看似各负其职的职位。由此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组织体系,而包括增长官、技术官在内,他们的内部还有相关的组织和人员。

    现在,这个“森林”看上去瑞气上升,祥云盘旋,但森林终究是森林,一眼望去,不知深浅。


    守住了“SUV”,却没有守住“人”

    据了解,长城汽车成立至今,其组织架构经过了3次大调整,调整的目标,是向科技公司转型。

    但在笔者看来,实现真正的转型和品类的创新,首先在于那些“冲在前线的人”。

    可以看到,是先有了乔布斯,才有了苹果;是有了马斯克,才有了当前的特斯拉。同理,是有了王凤英及其销售能力,才有了“SUV领导者”的过去。

    我曾一年前去过保定,在哈弗技术中心华丽气派的外表下,无限走进了那里员工的紧张、负重的内心。我一直在想,一个车企的组织架构、销售实绩、盈利能力,难道一定与“成团成块”成正比吗?同时在那种“人山人海”的境遇中,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传统车企面对电气化转型的慢和难!

    有人觉得,如今长城汽车的“瞎营销”、“乱起名”,是与王凤英离开决策层有关。有没有关系先不计较,但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在哈弗技术中心华丽的外表下,其市值、销量、气势、自信等这些立身的支柱,如今都已是大不如前。

    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曾在自己的管理日志中提到过,企业能够弃大守精,缩减规模,专注于核心业务,是一种境界。而长城汽车魏老板确实守住了“SUV”,但没有守住那些应该留住的人。至于“弃大”,做到从大到强,长城汽车首先要跨越自己的这一道“长城”。

    有网友评论道,魏老板确实不如华为的任正非,就是给老功臣王凤英养老,也不能让她另谋高就。

    而现在,离开长城汽车准备另谋高就的又何止是元老级的王凤英。


    今年5月份,长城汽车在其高管方面又一次发生变动。据中国汽车报微博显示,欧拉(图片)沙龙品牌总经理文飞已经因“身体原因”从长城离职。文飞也是继王凤英走后,近期离开长城的第二位营销大将。

    据了解,文飞于2018年6月加盟长城汽车担任销售公司营销副总经理,而在他的主导下,彼时上市的哈弗F系列曾在上市后第二年实现累计销量超20万辆。

    曾几何时,文飞在东风日产时就创造过品牌营销方面的亮眼成绩。比如“奇骏征服南极之旅”等营销项目,让奇骏稳固在国内紧凑型SUV市场的核心位置。而来到长城汽车后,于2020年担任哈弗品牌总经理,随后便成就了“哈弗大狗”的今天。同样是在今天,哈弗大狗与哈弗H6,成为哈弗旗下为数不多的畅销车型。

    时间来到2022年12月,伴随长城汽车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文飞被任命为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截至目前,欧拉品牌已经在新能源纯电市场中的存在感明显微弱,而沙龙品牌的运营效果也并不明显。不知道文飞的离职是否与长城架构调整所带来的销量下滑有关。

    有消息称,文飞未来很可能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其营销负责人。


    同样是在5月份,有爆料称,仅在长城汽车供职三个月的公关总经理果铁夫因个人原因请辞。相比王凤英、文飞,也许大家对果铁夫会感到陌生。

    其实不然,果铁夫曾经任职于宝沃、奥迪、宾利、捷豹路虎,以及高合、路特斯品牌,主要负责公关传播和市场营销,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与品牌传播经验。但为什么稍稍涉足便拔腿而走,也许还是跟“体制”有着密切关联。

    果铁夫是因为“个人原因”,文飞是因为“身体原因”,而将这些原因加起来,是不是代表了如今长城汽车的“浑身是病”?

    过去一年,应该说是长城汽车“心电图”极为不稳定的一年。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全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6.66%至106.75万辆,仅完成190万辆年销量目标的56.19%。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滑22.41%;营收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

    品牌方面,一季度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魏牌销量仅有3403辆,同比降76.18%。

    从目前品牌的存在感以及实绩销量来看,长城汽车是时候给自己打一针强心剂了。




    “老板”不一样

    近期,一篇《魏建军,真英雄!》的“讨好”文章被长城汽车内部人士转载。

    文章从长城汽车发展的各方面对魏老板的功绩给与肯定。我拜读了这篇“软文”,让我随即联想到了2020年的那一次“命悬一线”。其实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需要用产品和营销两条腿走路,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营销”的作用似乎更明显一些。

    很明显,这次“英雄”式的传播与2020年的“贩卖焦虑”不同。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长城汽车内部唯“老板至上”,这种即吹又捧、顶礼膜拜的做法,在当前的汽车企业中非常少见。即便是品牌销量最高、人气更旺,且为新能源造车做出突出贡献的王传福,也没有在其内部形成这种“只唯上”的捧杀。难道对于“家族式”的企业,旗下的员工就应该这样?

    企业文化建立很难,破坏却很容易。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反而,它更让我明晰了“老板”的处境如何。如果魏老板高高在上,而长城汽车只能通过别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那就证明企业的文化环境已经被破坏。

    在这种很独特的心理、文化环境中,长城汽车的员工对自身职业已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把“打工人”做得很纯粹。


    在这篇“软文”里同时提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荣获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毋庸置疑,这次获奖,是评奖机构对获奖者地位、价值和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

    在这里我想借用一知名学者曾经说的一句话,他表示:“世上一切处于上升势头的行业都不热衷于评奖。评奖最起劲的往往是一些陷入困境的角落。”长城汽车身处困境吗?至少是“无法自拔”!

    宁述勇、刘智丰、柳燕、王凤英、文飞、果铁夫等这些“老人”如今都离开了长城汽车,不知道接下来长城汽车还会丢了谁?!



    .万次阅读
    57评论
    155赞同
    收藏
    分享
    57评论
    15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