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价格战换来0增长,更可怕的是,“后遗症”会持续很久?

    汽车情报头像汽车情报头像
    汽车情报2023-04-10

    2023年一季度的中国车市,本应该是一条向上增长的上升趋势线,奈何画风突转,现实成了一条“刺眼”的平铺直线。

    三年大疫宣告终结,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腰斩”,困扰汽车行业多年的芯片短缺问题也告一段落......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车市有理由期待“小阳春”的到来。但突如其来的“价格战”让车市进入到一场“倒春寒”,各路车企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一季度车市换来了让人唏嘘不已的“零增长”。

    根据乘联会的预测,3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为159万辆,同比0增长。而抛开新能源所占的份额来看,3月份燃油车销量预计为103万辆,同比暴跌8.36%。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来形容,并不为过。

    不过,相较于当下车市“零增长”的残酷现实,价格战所引发的“后遗症”还在“折磨”各大车企,甚至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更是让我们隐忧和担心的地方。

    经销商“损失惨重”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相较于整个车市大盘的0增长,经销商成为了这次“价格战”的最大牺牲者,他们默默地扛下了所有。

    据前段时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3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到了62.4%,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与此同时,环比2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上升了4.3个百分点。

    另外,一季度有超过六成的经销商表示完成度不足80%,其中,20.5%的经销商完成度在70-80%,甚至有46%的经销商完成度不足70%。毋庸置疑,广大经销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它们并没有走出过去三年的阴霾,甚至一季度的“倒春寒”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州某汽车经销商集团董事长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一季度该集团的整体销量为2361台,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不少。

    具体到代理的各品牌的话,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家老店依然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一季度分别卖了978台和793台;广汽传祺门店表现可圈可点,一季度卖了253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13.96%的正增长;新拿到的比亚迪海洋网门店的一季度销量为245台,符合集团预期;两个新势力造车品牌小鹏和零跑则表现相当低迷,一季度销量分别为43台和49台。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如“压舱石”般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家老店,也各自出现了26.3%和7.14%的同比下滑。不过,该董事长对此持乐观态度,其表示近期两家老店的势头在回暖,随着主机厂新品投放的速度加快,有望在4月份逐步走出阴霾。倒是其代理的小鹏和零跑这两个新势力品牌,让他忧心不已。

    难以想象,其代理的位于郑州和洛阳的两家小鹏汽车门店,一季度的销量加起来只有可怜的43台,而另一家零跑门店销量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季度也是可怜的49台。当笔者询问小鹏和零跑早在1月下旬和3月初开启“降价模式”,为何整个一季度的销量还是这么低迷时,该董事长无奈的说道:“可能是产品力层面的问题,加上新车交付又拖延,总之现在日子很难熬,后续的话,会考虑有所取舍。”

    诚然,作为河南头部汽车经销商集团,在手握“优质资源”的情况下都难逃销量下滑的困境,更不用说其他中小微经销商了,注定当下的日子更加艰难。

    “后遗症”持续很久?

    近日,笔者一位在深圳IT行业工作的大学同学发来信息,询问下近期BBA的油车是否还有下降的空间,表示不敢现在买车,认为后续还会有更低的价格。再向前看,自从3月份东风系多个品牌在湖北省开展大额降价补贴活动以来,就陆续收到身边朋友发来的信息,表示原定买车的计划被打乱。而纵观汽车情报新媒体近期在各路社交媒体上收到的买车咨询,持相同看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虽然现在已经接近4月中旬,但不少意向购车群体还是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其观望情绪依然没有缓解。

    与此同时,那些3月份曾经“掀桌子”的品牌和车型,在经历了短暂兴奋后,当下正在品尝“价格战”带来的持续“苦果”,可以用挥之不去的“后遗症”来形容。

    4月9日,笔者深入一线,走访了当地知名的河南省汽贸中心,这里云集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汽车品牌以及各大造车新势力,对于当下的车市真实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虽然当天是周日,但实事求是的讲,前来买车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除了比亚迪、丰田、吉利、长安、BBA等强势自主、合资和豪华品牌进店量不怎么受影响之外,剩下的绝大多数品牌客源堪忧。

    无论是官降2.6万元的马自达CX-5(图片|配置|询价)、14.98万元起售的起亚狮铂拓界(图片|配置|询价),还是打出了“百亿惠民”的部分自主品牌,以及跟进特斯拉降价的问界、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其进店看车和买车的消费者都远远不如预期,个别品牌4S店里相当的冷清,只有几个销售顾问在百无聊赖的玩手机。

    笔者以购车者的身份走进某合资品牌4S店,和接待的展厅销售经理简单聊了聊。用他的话说,现在的客户有点被3月份的那波价格波动给整怕了,怕现在出手买在“半山腰”,尽管他们已经给客户安抚了好几遍,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或许想要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用时间来换空间。

    走出这家合资品牌4S店,笔者又找到某自主品牌4S店店总,在其看来,“虽然各品牌当初已经说明了3月31日是优惠政策截止日,但4月第一周消费者观望情绪还是浓厚,其中还有催单催了好久的客户,至今依然期望更大的优惠。好在近两天势头稍微好转了一些,期待后续能逐步回归正轨,不然的话完成半年销量目标很难。”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自主品牌销售公司副总在接受汽车情报新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次车市“价格战”前所未有,许多品牌在没有料到后果这么严重的情况下选择跟进降价,尤其是“真假优惠”满天飞,把整个车市的秩序给弄乱了,这是最让人痛心不已的。

    经此一场“闹剧”后,各大品牌相当于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因为混乱的价格秩序就像雪崩一样,车市中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会受到无差别的伤害,没有谁能幸免。

    不过,当下亡羊补牢还未为晚矣,其讲到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说依托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有公信力背书的社会组织,来串联起目前市场上的头部车企,内部沟通好一套沟通管道和对话机制。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车企不能降价,而是防止“博眼球”的“假优惠”干扰正常的价格秩序。

    前段时间,为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营造公平、公正的汽车行业营商环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CB20)及成员单位一致决议,共同发起了“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透过这起事件,说明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样的机构可以扮演类似沟通桥梁的关键角色,组织头部车企讨论一套完整的机制。

    另外,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从3月份以来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相关“降价”内容来看,诸如夸大事实和“博眼球”的内容比比皆是,不少自媒体、车评人或者网红带偏了风向,把个别品牌的优惠说成了绝大多数品牌,把个别地区的降价说成全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所以,对于各大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平台来说,要进一步做到内容的审核和规范,而媒体要认知到自身的责任感,发挥好舆论引导的作用。各方一起努力,才能让中国汽车市场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健康发展。

    【结语】尽管近些年来面临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奔袭,但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尤其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消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地位。

    诚然,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取得这样的表现非常来之不易,接下来,如何守住已取得的成果,并不断持续发展和前行,成为所有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这次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警示我们需要行业机构、车企、经销商和媒体等多方共同出力,一起携手让汽车行业平稳、健康运行。

    .万次阅读
    112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112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