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为何汽车近期都在降价?现在是普通消费者买车的好时机吗?

    龙视车行天下头像龙视车行天下头像
    龙视车行天下2023-03-15

    #头条创作挑战赛#

    网友蝈蝈一直都在家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问为何汽车近期都在降价?

    最最核心的点在于经济是真的不景气了,有些事情得综合串联起来看一看.比如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很多人总想到当年的雷曼兄弟,俗话说的好,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脚。

    08年的雷曼兄弟,23年的硅谷银行

    另外一个火爆的热热闹闹新闻就是提前还贷潮来袭,甚至形成了一定阻力

    以上两个点只是经济不景气的缩影,这意味着在2023年,市场变差了,我想取款,但取款受阻(硅谷银行),我想还赏,但提前还赏受阻 (还货风潮) ...

    在这样的经济不景气大潮之下,人们不愿意再更多的大额消费,更多的贷款消费(透支),更希望手头上有适当的现金流以应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准备过寒冬。

    所以消费者...买略显可有客户的汽车这类大宗消费品时,会变得更加谨慎.

    进而导致汽车市场销量的骤降。2023年的第一个月就已经足够血腥。从整车销售来看,2023年1月总销量同比2022年1月下滑了35%,只有SUV下跌幅度最小,但也依旧下跌了28.3%。不管是什么国家的汽车通通在下跌

    现在是消费者买车的好时机么?

    如果个人财务现金流还算充沛,买车无伤大雅,那确实是个抄底好时机。

    如果个人买车后需要兼顾房贷车货各类贷...那建议还是继续当等等党,或许未来等等党会迎来更多的惊喜。

    当然这取决于不同人的价值观,以及潜藏在消费观背后的价值观。

    活在当下的人是幸运的,没有那么多虚无的烦恼,所以2023年该买车还是要买车,毕竟天塌下来有其他人先顶着,不该为还没到来的事情而烦恼。

    眼光长远的人是幸运的,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广储粮过赛冬,所以2023年不该买车依旧不会买车。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1.这次降价潮背后有个特点都有ZF的资金支持,都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比如奔驰C级被曝降价11万,结果是只能在北京地区才可以享受,除此之外你得有北京户口和社保等,还要有购买燃油车的指标,这么划拉下来有几个人有资格?

    湖北之前雪铁龙直降9万,引爆汽车圈,东风系旗下大降价是针对湖北省内的经销商,这说明完全是政府和主机,经销商联合搞的一次促销活动,目的是减轻库存压力

    燃油车购车必须上湖北的牌照,落当地的户口:享受了湖北ZF的补贴,就必须把购置税交给当地,这也算当地政府落实中央促消费的精神,再强带一波回暖湖北汽车企业各产业链,拉动就业,这不今年的工作指标稳了嘛

    因为每生产一辆燃油车大约需要一到3万个零部件,涉及钢铁、冶金、塑料、陶瓷、电子电器等零部

    买车之后还需要加油、维护、维修,总共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里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就业可以带动上下游六到七个人的就业

    像湖北这次的补贴,基本只要是在湖北生产和销售的车型,车企和政府推出1:1补贴,车企本来在官方补贴之前都有优惠幅度,这次拉上ZF的财政资金补贴,等于是让政府变相出资降价,企业根本不亏

    而对于湖北ZF汽车补贴也不亏,预估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至少5倍增幅,这就等于这边补贴了10万,那边能在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产生50万的经济价值,各个产业链上的税收回报也不差。

    2.原价成交-各种手续费盘剥,降价促销未必真实惠,只是肥了一部分人

    原价成交:客户提车价格是按原价购买,车辆发票是按优惠后的价格开,等上牌之后,政府完成审计之后,防止经销商和主机厂骗补,再返还给购车客户

    购车保险必须在店内完成,按揭也必须在4S店内,全款购车客户会有一个完美交车费1000元,按揭的话,上牌费要收3000左右(上牌的工本费120元),不接受还价,然后分期的利息,不同车型都不一样。

    3.汽车降价潮最根本的原因是产能过剩的危机,直接原因是国六B今年7月份实行,主机厂无法在装死,赶紧去库存

    去年大家都经历疫情失业和消费信心低迷,整个去年疫情影响大家收入减少,消费欲望降低,ZF各种招数都使了,逼着贷款利率和存储利率狂降,也请不动消费者掏钱,经济不景气,大家都忙着存钱储蓄准备过寒冬,去年居民储蓄都增加26.26万亿

    所以整个去年除了比亚迪等少数企业正增长之外,其他的主机厂在1~ 2月份,东风汽车累计销量296796辆,同比下降49%。此次降幅最大的东风法系车,过去一年总销量只有五六万辆,不足颠看时期销量的1/6

    东风本出,从去年一月份到十月份,总体销量是100多万,但是销量通同比下滑了28%而作为东区汽车近年来的种子选手,东风日产与东风本出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也分别同比下滑20.9%与17.8%.

    销量下滑,而库存挤压,还记得21年的时候买车各种理由加价提车? 那个时候什么芯片短缺,什么各种零部件紧缺,有客观情况

    但也有部分汽车企业仗着自己合资车的身份,还以为以前给国人一台垃圾车也能大卖的时候,所以各种饥饿营销,压库存的现象

    结果没有想到去年疫情打击,以及咱们国产新能源汽车逆势翻盘,以今年比亚迪秦PLUS DM-i 9.98万车型,油电同价收割市场,压力实在太大

    以前主机厂还可以让各地的45店经销商帮忙每个压几千台的库存缓解压力,通过这种装死的方式继续糊弄消费者,但今年国六B实行经销商也必须抓紧时间去库存,丢掉这个烫手的山芋

    在加上今年7月份就要上的国六B排放,这个时候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不移机清仓大用卖,到7月份这些车完全就上不了牌了,主机厂也慌了

    只是以前降价车企没有像东风系这么胡来的,直接一上来就是掀桌子的玩法,整得所有企业都蒙圈

    结语:今年想购车的把钱抓紧了,只要看到有合适的喜欢车型,价格是真的实惠,没有其他猫腻的可以抄底一台

    不过像湖北一些企业以借降价潮瞎搞的,还是在等等在看看,这波降价潮时间不会短,今年中央的精神就是让咱们消费,价格不美丽不实惠,把自己的裤腰带栓好了,等真正实惠了没啥套路了,别犹豫,该出手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网友九乡河龙牙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是好时机,但是可能不是最好的时机。

    商品降价,很多人会好奇后面会不会降的更多,于是患得患失,我觉得这种心态很容易像股票市场中追涨杀跌的散户一样,只要想清楚自己买商品是为了使用,相对大量高位购入的人已经有很大优势就可以了。

    因此一个历史价格波动相对还算小的商品,降价后算是购入的好时机,普通人就不要去想什么时候是汽车或者其他商品的底,因为部分普通人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不是普通人能完成的事/思考的问题"。

    如果有需要,正好价格有合适,跟前段时间同类消费者相比确实能省下几万块钱,那就买,买了就开。

    我为什么说可能不是最好的时机呢?因为二手车商现在还在硬挺如果降价是个长期的趋势,那么二手车商必然会出现踩踏式出货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捡漏的机会会更大。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关注过二手车市场,我跟大家说个有意思的,自从汽车新车降价后,朋友圈里那些南京本地的二手车商让人"恶心"的话术基本消失了,这种话术包括但不局限于:

    "3年奔驰.....成色.....识货的来!"

    "5年沃尔沃.........懂的都懂,不解释!"

    "4万公里汉兰达(图片|配置|询价).......识货的私我!"

    这种二手车商话术让人"恶心"的原因是在于,这些营销话术潜意识一直在暗示,你要是识货你就赶紧来买,否则你就是小白、不识货、不懂......

    现在这些二手贩子基本上都安分了。

    可能有的人购车不考虑二手车,无妨,正如现在降价的二手房蚕食新房市场一样,只要二手车踩踏起来,新车销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能进入另一个降价(优惠)新周期。

    要我说啊这2023年有点邪乎,但是纵观历史长河也没有那么邪乎。

    回头观望,前些年,家电大打价格战、手机大打价格战、快消品大打价格战、互联网大打价格战汽车有吗?

    没有,至少没有比较激烈的价格战

    打价格战,本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笨招,但是,就目前的形势下,你不先降,你的亮争对手就会先降,一旦失去先机,市场就会被对手占领

    这波汽车降价大战,最早是从特斯拉打响的。今年1月,特斯拉在新能源车领域率先降价,单车最言降幅达到4.8万元,带动了多个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车品牌跟进推出降价措施,说是补贴优惠,说白了就是商家让利。

    3月9日,国产龙头比亚迪跟进,比亚迪官方正式宣布,3月10日至3月31日,宋PLUS车系下订即可享88元抵扣6888元购车款,海豹下订即可享88元抵扣8888元购车款,相当于减8800元。

    这个道理谁都懂。商家是企业,企业以看起来,这个力度远远不够,商家让利,就是向客户送钱,盈利最大化为终极目的,一下子降价太多,叫谁谁不心痛?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合资品牌燃油车打起降价大旗,东风汽车成为这波汽车降价为重要的标志3月1日起,晕加湖北省补贴,东风汽车旗下本田、雪铁龙、标致、风神等多个系列推出优惠活动尤惠力度从1万元-9万元不等。一汽集团近日也宣布,旗下红旗、解放、奔腾、大众、奥迪、丰田、捷达均参与优惠活动,优惠力度在5000元-3.7万元不等。

    再说政策支持

    疫情过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去年底到今年初,高层决策多次提及发展经济,要恢复生产,提高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消费是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而汽车消费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

    多家车企借助这股东风,地方政府和车企联手,实现完美组合

    财政补贴、车企让利,把好处给了顾客,多方共赢,有名有利,当然是最佳选择.

    再说去库存增加流动性

    我国目前的汽车制造企业太多,品牌太多,供求关系严重不平稳,有的车企一年销量只有一万辆这种情况怎么能挣钱,严重的资源浪费。

    无论从政府监管层面,还是从汽车行业有序竟争层面,都急需重新洗牌。小的车企、品牌弱的车企就应该被清理出市场,说白了,就应该倒闭,就应该被整合、被兼并。大量的库存只有卖掉才能尽快回笼资金,增加流动性,把大量库存换成现金,投入到技术研发,投入到新的产线上去.

    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创造价值,这符合商业规律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国标的执行迫在眉睫,如果这些车不卖掉,未来也只有更快贬值降价的份,早点变现总比放在仓库里好


    那么,目前消费者是买车的好时机吗?

    好,也不好

    如果是刚需,如果早有计划购车,如果早就看好了某个车型,现在正好赶上大幅度降价,白捡的便宣多好呀,立即出手,没毛病.

    如果不是刚需,目前并没有购车计划,未来两年也没购车计划,或者说,虽然有购车计划,但是心仪的车型并没有降价,那就没必要出手。如果入手了一台不理想的车型,放在家里只有揪心的份

    次阅读
    2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