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新能源的未来到底是换电、高压快充、无线充还是氢燃料电池的?

    王快快同学头像王快快同学头像
    王快快同学2022-11-03

    从前些年大家都不看好新能源,到现在新能源市场的愈加成熟。就连我这个内燃机重度爱好者都不得不承认,新能源真的站起来了。那新能源的未来到底是换电、高压快充、无线充电还是氢燃料电池呢?王快快就给各位深扒一下!

    省流版:充电还是稳的!


    最快补能的换电

    换电绝对是新能源领域里优缺点最明显的技术了。优点就是补能快,没有续航焦虑。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法使用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导致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提到换电就不得不提到蔚来

    要说换电做得最好的品牌,无疑是蔚来。但今年还有两大对手入局,一个是宁德时代,另一个则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宁德时代和上汽集团。

    先说蔚来啊,蔚来的换电模式已经非常成功。但蔚来的换电技术其实是开放的,也就是别的车企也是能加入的。但是没有车企愿意交出电池和底盘这块大蛋糕给蔚来...

    而中石油中石化携手宁德时代和上汽的换电,其实更像是为上汽服务的。以后飞凡、荣威、名爵的电车可能都支持在这个换电站里补能。可他们的问题和蔚来一样,就是没人愿意把蛋糕分给你吃!

    实际上如果真的能在加油站换电,那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

    反观宁德时代发布的“巧克力换电块”相对蔚来,要有亮点得多!它能够根据车型让电池组排列组合,据说能兼容市面上80%的车。

    更重要的是,它能给电动车“减重”!它可以让你在平常代步的时候,只装一半的电池,更轻了但也够用。而当你需要长途的时候,就给你装上整块的电池,增加你的续航!

    相对蔚来,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块其实以后能一统“老电车市场”。但新电车就费劲了,毕竟大家都在搞电池车身一体化,你总不能给我换底盘吧?

    宁德时代发布的巧克力换电块

    所以说换电,绝对是当下甚至是5年内市面上补能最快的方式。但放眼未来,换电的优势就会逐渐缩小。至于为什么,咱还是接着看吧!

    当下市场,换电站还是最为便利的!


    来势汹汹的高压快充

    现在小鹏、比亚迪、奥迪等一众车企都在研发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能够实现真正的“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而这,就是减小换电优势的奇招!

    换电5分钟400公里,高压快充5分钟200公里,还会在乎那200公里吗?

    现在国内共有公共充电桩163.6万台(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其中直流快充有70.4万台。虽然现有的快充已经能满足大家出行需求,但还是会把车困在停车场一个多小时。

    而800V高压快充,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跟加油一样的补能效率,能够很大一部分减少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

    优点呢,显而易见。充电快,效率高,用时短。同时只要它支持普通快充和慢充的话,那对于现有的充电桩来说,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而紧急时刻,还能有高压这条退路。

    而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对于厂家来说,要很大的研发资金,造车的时候也需要更多的成本。但这最后都是落到车主身上,所以这项技术,短期是不会在低端市场上普及的。

    对于电池来说,研究表明,过高的电压或电流,都可能会导致锂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引起电池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会导致电池衰减、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隐患。

    如此高的充电功率不光对电池系统是一大挑战,对电网也是一大挑战。所以如果真的想普及800V快充,那这个成本,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高压快充要想普及还是很难的

    所以虽说这高压快充,可能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同时,现有的充电设施已经接近完善。至少和其他技术来说,充电仍然是一个最稳定的未来。

    目前来看,充电桩还是最稳的未来


    杳无音讯的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就是用磁场共振式等方法,利用路面的铺设,对经过的车辆进行无线充电。从而达到边走边充的效果。

    其实这项技术,国内外都有很多地方尝试过。像是国内,几年前广西电网和公交公司就曾携手尝试过。但只可惜,公路造价几十亿,电能的转化率也一般,后面就没声了。

    所以说,无线充电这项技术是真的可行,但还需要技术上的提速才能落地。更重要的是,无线充电道路,注定只能在特定路段发生。普及到每一条路上,那还是不太可能的!

    静态无线充电其实已经实现了,但是无线充电道路难度很大

    雷声大雨点小的氢燃料电池

    虽然王快快在之前的文章中,表达过对氢燃料电池车的不看好。但实际上,我更认为氢燃料电池注定不可能实现乘用车化,但是在商用车领域,它绝对就是“石油”一般的存在!

    在乘用车上氢能源的难度仍然很大

    咱先说乘用车的问题,那就是普及的成本太高了!根据国外研究数据表明,一个最便宜的加氢站成本,也要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这个门槛一下就挡住了很多人。

    关键对于投资人来说,1000万足够造3个换电站,一百个快充桩,甚至上千个慢充桩了。所以这个配套设施就由于成本太高,也就非常稀少。

    但其实如果用户多,那配套设施再贵,也会有人去搞。重点是,这氢能源车的用户更少。更何况大家还担心制氢、储氢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乘用车的氢能源问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但到了商用车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我曾经在北京碰到过很多纯电的货车去充电。但当我问起他们感受的时候,无一例外全是负面的。因为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金钱。

    而且这种商用车在小型货车或者皮卡上问题还没那么大。但到了重卡、客车等车型上来说,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充电这种补能的时间都快比赶路的时间长了,这谁能接受?

    所以,氢燃料电池既能快速补能又能24小时连轴跑,更适合重型的商用车。关键也不太需要担心电池衰减等一系列问题。

    氢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国内外都已经出现了

    王快快的贤者时刻:

    其实综合来看,短期内换电和充电桩还是不冲突: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随着高压快充的成熟,最先挤压的必然就是换电的市场。

    氢能源车虽说配套设施还有一系列问题。但其实只要朝着商用车发展,很快还是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短期内想冲到乘用车市场,还是很困难的。

    一句话总结就是:充电逐渐成熟,换电破釜沉舟,氢气则是“商用石油”。

    次阅读
    9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9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