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长续航1.3万公里用车感受

    2022-09-15发布于:Model Y车友圈

    🙋🏻‍♂️情况介绍

    今年1月9号提的Y长续航版,到现在8个多月开了13000多公里了,跑过长途出过省,有过剐蹭修过车,可以说对于ModelY有了比较全面的体验和感受,适合做个分享了。


    第一辆车是2009年的迈腾1.8T DSG,当年的第一批双离合韭菜,小毛病很多,10万公里的时候,在快速路上DSG变速箱坏了,当时就想立马换车了。所以换车的诉求很简单,换品牌和车型。看了很多车,直到2021年底,看到Model Y升级车机芯片的新闻,然后在12.26这一天去直营店试乘试驾,各方面的体验远远好于以前试驾过的首批国产Model 3,于是下了1K的定金,选配就一个冷光银颜色,总价是355900。订单号80229xxxx,按当时的提车进度,229这个批次至少要一两个月才能提车吧,不过销售说有选配的长续航或高性能版提车可能会比较快。1周过后,APP上就显示订单已变态了,于是开始买保险、提车、上牌等,在此略过不提。

    🗒 真实感受

    - 做工与内饰

    特斯拉的做工和内饰一直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按我的直观感受,现在上海工厂出产的3/Y和早期那第一批比较起来,改进了很多。车身各连接处的缝隙,有些地方确实有点突兀,比如后尾门和C柱连接处。其它地方都还好吧,肉眼对比了一下别的车,并不觉得有多明显。

    至于极简内饰风格,没有仪表盘,没什么物理按键,喷的人很多,不过现在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竞品向这种风格靠近了,比如理想L9就没有仪表盘了,蔚来新出的ET5/ET7也很简洁。就个人开车体验来说,没有仪表盘完全不影响开车,更多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内饰风格其实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好,自己喜欢就好。比如调空调温度,语音控制就比在屏幕上操作更方便。特斯拉引领的这种极简风,在电车界肯定会越来越流行,拭目以待。

    尾门连接处的缝隙,确实不够美观

    - 舒适性

    Model Y的舒适性也是被吐槽比较多的,比如底盘硬、噪音大、异响共振、坐垫硬、坐垫短等等。首先说底盘,确实够硬,开过特斯拉再开迈腾,对比之下就很明显。有人说胎压降到2.6之后会感觉舒适一些,这个暂时还没试过。噪音方面,因为我试驾过早期那一批Model 3,感觉Model Y改进了很多,目前前窗是双层隔音玻璃,主要噪音是胎噪,在低噪沥青路面行驶时非常安静,不输50万豪车的那种静谧水平。一般水泥和普通沥青路面,噪音表现好过我那辆迈腾。由于避震硬,在过一些搓板路/减速带的时候,确实非常颠,有点掉档次。共振异响,我在开了几千公里的时候也开始出现了,声响好像在A柱下方,不过也只是在经过某些路面的时候会偶现,很轻微,我觉得还能接受,所以也暂时没去售后检查。

    �以我自己175身高130斤体重的驾乘感受来说,前排舒适度还行,后排坐垫确实短了一点,能加长一些就比较完美了。好在后排地板是平的,坐三个人的时候反而比以前的油车要舒适。总体而言开这个车要比开迈腾轻松很多,曾经一次性开了五六个小时没下车,也不觉得累。按之前开迈腾长途自驾的感受,一般3个多小时就觉得累要休息了。至于后排长途乘坐的舒适性,我想说,如果长途旅行,为何一定要在后排正襟危坐着难受,放倒座椅躺平不是更舒服吗?所以舒适性方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 操控

    特斯拉的操控,没得说,开起来行云流水,指哪打哪。电车的天然优势,重心低,前后配重比较均衡,提速瞬时响应,5s的百公里加速足够用,再加上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超车和过弯都很有信心。不过对于这个尺寸的车来说,Model Y的转弯半径偏大,在一些比较窄的路口无法一次过掉头。

    - �“单踏板”模式

    不得不说,某些媒体创造的“单踏板模式”这个词有相当的误导性,网络上太多键盘侠和大聪明拿这个来说事,讲特斯拉为了商业利益草菅人命等等不一而足。官方术语“保持模式”更恰当一些,不习惯保持模式的,也完全可以切换到更接近油车驾驶感受的缓行模式。“保持模式”应该是开过之后最容易喊出“真香”的功能了,谁开谁知道,能极大减轻驾驶疲劳感,特别是在长时间塞车缓行时。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开习惯了“保持模式”,再开回油车,真不适应,把车开的一冲一冲的,秒变新手,让人鄙视。有人说特斯拉是通过这种“伎俩”让人习惯了开电车而不去开回油车,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吧,苹果iOS系统做得很流畅,让人不想用回Android机,苹果有错吗?

    - AP自动辅助驾驶

    �我没有买EAP,也没打算买FSD,个人觉得3.2万的EAP性价比不高,基础版的AP功能个人认为已经足够用了,EAP除了自动泊车、召唤功能能装装X用处并不大(对于老司机而言)。作为IT人士,个人判断FS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斯克在N年前就说过要实现FSD,一直跳票至今。日常开车时,比较关注特斯拉的AP表现,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无法识别异型工程车辆、偶尔出现幽灵刹车等等。

    - 续航与充电

    我这辆车满电情况下,表显续航大概520左右,以我开车的习惯,不开肉车,也不飙车,日常城市用车,基本上可以跑到表显续航100%。纯高速路况,在G15沈海高速做个一个统计,稳定120KM时速的情况下(夏季开空调22°C),大概能跑到表显续航里程的80%,也就是纯高速路况,长续航跑400公里以上毫无压力。注意,这里说的表显续航,不是官网上标的CLTC综合工况续航(CLTC是最水的标准没有之一)。

    提车之后就买了官方2950的移动充电连接器,墨西哥生产的,做工一般,直到现在还没机会派上用场,打算在闲鱼卖掉了。在广东充电很方便,也曾在暑假出省自驾去海南环岛,玩了一周,高速服务区和景区充电都很方便,完全没有续航焦虑。

    天涯海角景区停车场的充电桩

    在大小洞天景区

    海南环岛西线

    🔎 槽点反馈

    有几点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OTA升级后出现动能回收力度的变化,不同版本缺乏一致性,这一点对于一直使用“保持模式”开车的人来说,是有一些安全隐患的。我的车在今年7月份OTA到2022.12.3.17版本之后,明显感觉动能回收力度弱了很多,以往基本完全靠动能回收制动,一个月下来可能也踩不了一次刹车,升到这个版本之后,有时候松了电门还得补一脚刹车,又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Model Y外后视镜偏小,而车身又较宽(比之前开的迈腾宽10厘米),坐姿较高,所以右侧盲区比轿车要大,需要一段时间才适应。虽然打灯变线时屏幕会显示盲区视频,但盲区视频窗口是在车机屏幕左下角,刚好被右手挡住大半,所以并不好用(国外已经通过OTA改掉了这个脑残的设计,国内OTA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还有一个就是特斯拉的语音指令功能,语音交互并不是很自然,需要说特定的词才行,这一点落后一些友商了,希望以后能改进,以特斯拉的AI技术能力,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如果语音交互做得足够智能了,会大量减少在驾车途中操作屏幕的动作,对于驾驶安全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 独家秘籍

    �说一下特斯拉几个隐藏比较深的贴心小功能。 � 自动空调:真正做到了智能分区控制,会根据座位是否坐人来开相应位置的空调风机。比如副驾驶和后排都没人,系统只会开驾驶位的空调。如果是副驾的后排坐了人,则会开副驾和后排的空调。

    大车避让:在开了AP辅助驾驶时,如果一侧有大车,系统会自动将车行轨迹往另一侧偏移一点,也就是说会模拟人类驾驶者的行为,在行车道内离大车远一点,让人更安心。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