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车内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是智能化汽车进化必由之路吗?

    汽车生活号头像汽车生活号头像
    汽车生活号2022-09-09

    2022年的车市是一部“谍战片”。一边“混动之战”正酣,另一边,车企之间的“智能化争夺战”也在暗地上演。

    在前不久举办的成都车展上,飞凡R7、理想L9、沙龙机甲龙、荣威RX9等车型,均因车内大屏而成为成都车展上最抢眼的车。

    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汽车1.0时代,扎实可靠的硬件设施是关键,车企之间比拼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而在2.0智能电动车时代,智能化已成为汽车的“新三大件”。



    如何围绕智能化,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用车体验?毫无疑问,这是所有车企当下的必修课。这其中,不少车企就选择了以“大屏”作为敲门砖,切入智能化赛道。

    坐进车内,满眼皆是【屏】


    作为连接人与城市的汽车,现在已成为我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如何让这个空间变得更智能、更舒适,这是绝大部分用户的诉求。车企也围绕用户的需求,不断进化自身产品,比如,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屏,越来越智能的座舱,越来越好用的车机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屏等于智能的认知,大概是始于特斯拉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2012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该车在中控塞入了17英寸超大屏幕,约等于两个iPad,并且取消了绝大多数物理按键,当时这款车瞬间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随后,豪华品牌也开始热衷大屏,比如,奔驰S级就是较早将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连成超大屏幕的车型。

    去年,“大屏之风”进一步蔓延,搭载了一块近1米长IMAX屏的吉利中国星高端系列星越L(图片|配置|询价)上市。官方称,这块屏可以带来IMAX巨幕般的沉浸感,用户也愿意为此买单。提到这块屏,星越L的车主都是清一色好评。




    车内屏幕的发展方向,除了“越来越大”,也在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第一季度,飞凡汽车旗下首款旗舰SUV飞凡R7开启预售。这款车的亮点之一就是3+1巨幕,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屏创新性地采用了中国品牌最大尺寸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并且可与华为全球首发的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实现四屏联动。



    今年在成都车展上亮相的沙龙机甲龙,也凭借高清大屏出圈。其搭载的27英寸高清屏幕,像素数据为4032*756,是主副驾贯穿的一体屏幕。

    当然,这场屏霸争夺赛到底有多卷?看看十万级别的A级车市场或许可窥见端倪。即便是10万元左右的新车,车内中控几乎都是“大屏”,甚至HUD也快成了标配。

    过去,用户对燃油车的品牌认知,主要是外观造型和车标。如今,电动化时代,智能化成了新汽车的标签之一,最容易被看见的“屏幕”,自然成了竞争的关键赛点。

    座舱革命,为什么从屏幕开始?


    智能汽车,严格意义来说,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架构的集合体。但这对绝大部分车企而言,都是技术的天花板。

    如何抓住汽车智能化的浪潮,很显然,汽车座舱中,车载屏幕是最好的切入点。对用户来说,车载屏幕是最能直观感受科技进步的组件。很多车企也在宣传时大肆营销,在长时间的市场教育之下,车载屏幕的大小和多少,自然而然成了用户评判汽车智能与否的标准之一。

    这些年来,车内屏幕确实进化明显,从最开始的触屏,发展到语音指令、手势控制等等,功能越来越进阶。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智能座舱的各个组成产品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市场渗透率最高,达到90.2%。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载体就是屏幕。

    用户不会马上感受到一台车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便捷与否,但用一块更大的屏幕来展现系统,体现其智能化,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单纯堆砌屏幕,并没有太大价值


    但真的车内屏幕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么?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是依靠屏幕堆砌而成的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当下,某些车企的“屏幕之风”过甚现象尤为严重。比如,某车型没有手动开启后备箱的按钮,必须通过语音或者屏幕的操控才可以打开后备厢;再比如,某些品牌车型没有实体空调按钮,每次操控都必须进入专门菜单或使用语音进行控制。以往一个按钮可以解决的事情,现在全部交给车机和屏幕,遇到车机系统不稳定的时候,反而体验非常差。

    另外,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的当下,司机并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来开展娱乐活动,升降大屏、多屏联动功能看似炫酷,但使用场景并不多。有些半升起的大屏反而可能形成驾驶视线死角。



    关于屏幕的见解,此前就有车圈大佬发表了不同看法。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认为,没有必要在汽车内添加如此多的屏幕,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没太多价值。

    智己汽车CEO刘涛表示,一辆车无论是智能驾驶、底盘,还是电池,都不是靠简单的堆砌就能够带来真正的突破性价值,单纯的堆砌不是智己的价值观。

    实际上,现当下,屏幕的面积、数量和交互娱乐功能并非首要解决的问题,与之匹配的车载OS系统才是智能化的瓶颈。很多车型的车机系统卡顿、反应慢,往往让用户为之头大。如果软件跟不上,再酷炫的娱乐系统、屏幕交互也无用武之地。

    有机构预测,未来智能汽车的价值构成,70%以上在于软件,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车载0S功能的便利性和反应速度,将成为决定汽车“智商”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相比造“大屏”,完善车载OS系统的稳定性、便利性,并与之匹配适宜的屏幕,才是用户的根本需求。

    庆幸的是,在这方面,某些车企也在积极尝试和布局。比如蔚来和吉利,争先入局手机行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打通智能车机生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也有不少品牌或车型已在智能交互和智能座舱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小鹏G9,这款“全智能SUV”搭载了全球首个量产3D人机交互系统。在语音交互这块,它拥有毫秒级响应的智能语音助手,这比行业平均1-4秒的在线请求延时水平,简直高出太多。与此同时,在连续语音指令能力上,小鹏G9在1分钟内可以完成40+个指令。



    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问界M7,搭载了鸿蒙车机系统。该系统除了能与手机互联外,还可以实现车与智能手表、车与智能家居,以及车与儿童座椅互联等。


    “屏幕”内卷之风,从某种角度而言,有利于推动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但如果车企只是以屏幕“看得见”的尺寸和多寡来忽悠用户,没有深研屏幕背后“看不见”的软件,没有真正做好用户体验,陷入为屏幕而屏幕的误区,势必会被消费者抛弃。

    智能化的风口已来,如果想乘风而起,一定要有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和极致的用户体验,这才是车企抢夺智能化赛道的法宝。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品牌官方及汽车生活拍摄

    次阅读
    10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10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