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东风风行的突围失利, 这个锅应不应该扣在唐竞和曾清林头上呢?

    车界视点CAR头像车界视点CAR头像
    车界视点CAR2022-04-11

    看了东风风行T5 EVO(图片|配置|询价)热浪版的官图后,相信很多人可能跟我的反应一样,只想到一首歌:老虎,老鼠,傻傻不分不清。被人调侃是“国产卡宴”,T5 EVO热浪版多少还是实至名归的。

    2016年之前的东风风行,小日子过的还算有滋有味,当年的“风行速度”让风行几乎直逼一线咖位。不过,后来的失利,让风行至今都没有缓过神来,虽然销量不算太差,但和巅峰期一对比,差距立显。

    为什么会失利?我想多半是因为品牌的转型决心不够。

    品牌掉队,不只是单一原因

    “廉价路线”、核心技术缺乏、产品力欠火候......多个负面因素让风行没有把MPV市场的荣耀延续到SUV领域里。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风行当年之所以能靠MPV上位,也是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光,所以虽然不是东风集团的“亲儿子”,但风行依旧能弯道超车,这个剧情颇有一种做得早不如做得巧的意味。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将时针拨回过去的风行,能有不一样的故事呢?如果参考同期的竞品,比如长城的WEY、吉利的领克、奇瑞的星途等,你会发现这些品牌首先在第一个核心要素上就和风行有了区隔:定位。

    5年前的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具备让新品牌向上突围的土壤,长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老大哥也是瞅准了时机,相应推出了定位中高端的新品牌。就目前来看虽然各家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向好。

    风行的定位,和以上三者都不同。逆趋势的结果显而易见,下沉市场的用户难以供养风行的“任性”,这也直接对风行今后转型中高端市场造成了阻碍。时至今日,风行的身上仍旧挂着“低廉”的标签,而竞品们早已脱胎换骨,在细分市场里稳稳立足。

    第一张牌打错,后续的操作也没跟上,包括核心技术。前面我就讲过,风行毕竟不是东风的“亲儿子”,在资源配给方面总是会有点吃亏,缺少足够“输血”条件的情况下,原本就没有多少技术底蕴的风行想要持续发力自然很难。重点是,乘用车的研发回报不如商用车来的来得快,至少对柳汽而言是如此。这个认知嵌套给本身做商用车起家的风行,那导致的后果是什么相信也不用再多说。所以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没能完成三大件核心换代的风行,如今连新能源开发技术也失去了吧。

    另外,风行自身“丰富”的产品阵营也放大了这种技术硬伤。不知道是不是把奇瑞视为偶像,风行的产品策略也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轿车、SUV、MPV以及新能源车等不同细分市场风行都覆盖了,但能打的并不多,公认的也就只有T5、T5L以及菱智系列。僧多粥少、“输血”不足等负面因素的长期围困,自然会让技术硬伤的问题日益凸显。这是东风集团的无奈,也是风行的悲哀。

    顺带提一嘴,虽然T5、T5L以及菱智系列是主力车型,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没那么能打。最负盛名的当属T5,它一直是第三方权威汽车投诉网的常客。台下不行之余,台上的表现也不如人意,之前C-NCAP的碰撞测试中,T5只拿到了2星的成绩,这在一堆五星产品中十分扎眼。所谓“军工品质”,风行T5不知道是隐藏在了哪方面。

    沉浮几载后,也许是为打开新局面,风行想了一个主意:换标。

    换标这件事,并没什么稀奇,吉利、比亚迪、奔腾等都换过标,风行要把“双飞燕”变成“劲狮”,也是合情合理。但正如开头提到的风行T5 EVO热浪版,风行的这次换标依旧存在碰瓷的嫌疑,所以风行换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争议。

    有人说单纯换个标并没有实际意义,还不如好好发展技术。这句话只对了一半,换标对风行来说其实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和其它兄弟品牌产生差异化,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对提振市场销量有正向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只不过收效甚微罢了。

    发展失利,唐竞和曾清林该背锅吗?

    作为风行的“火车头”,唐竞和曾清林是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人物。唐竞是技术出身,07年入职后把底盘部部长、技术中心主任助理、乘用车技术中心主任等干了个遍,后来升任副总经理并主抓乘用车技术研发工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至少外界对唐竞的业务能力普遍持肯定态度。曾清林的履历和唐竞有些相似,不过总体上他主要负责的还是管理和销售工作,菱智系列的热销背后就有曾清林的功劳。

    在整体的运营策略上,唐竞和曾清林的方向是对的,比如细化家用及商务MPV产品布局、深耕紧凑型SUV品系、通过高效混动&插电&增程及纯电平台实现新能源领域的多项并举,这些都踩在了趋势和品牌应该顾及的点位上,甚至包括即将上市的MPV游艇,也是在有了前车之鉴的基础上,优化而成的一个产物。

    但风行至今还是没有太显著的回暖趋势,无论是前两年的终端销量还是市场的口碑和认知,依旧处于一个中下级的层域。这就证明,风行并没有取得预设的成绩。

    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归罪于唐竞和曾清林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伪命题,说到底整个汽车行业是一个分工明确的闭环链条,任何一环脱节都能让终局偏离轨道。无论唐竞还是曾清林,他们的效用普遍只能停留在决策层面,至于变数极多的执行层,则不是他们能掌控的。比如曾清林,在营销层面他动了不少心思,包括采用游戏共创、联动国漫IP《伍六七》等方式来进一步打开年轻人市场,只是转化率就由不得他一言堂了,这需要风行上下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就好像这两年大家常喜欢讲的一个梗:“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引用到风行身上,其含义不言自明。

    当然了,作为旁观者理所当然地只看结果,唐竞和曾清林没能带领风行强势突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硬要从这个维度来评价,那只能说他们俩人生不逢时。对风行来说,唐竞和曾清林可以算得上是良将,只可惜挑剔的市场暂时还没有完全接纳他们的作为。这个矛盾点,想必得等到风行重回巅峰那一刻才能完全解开。

    有趣的是,如果你从反面来看,可以发现唐竞和曾清林已经扛下了不少压力,“三年换四帅”的风行在外人看来确实不是个能混好差事的地方,从程道然到覃柳明再到宣颖,偏偏到唐竞这里就打住了,只能说某些人的肚子里确实有些墨水,至少没有了前几年的“换了个寂寞”。不过倒推回来,这种“频繁换帅”的举动也会对品牌的经营理念、战略计划、产品规划等方面的连续性产生影响,唐竞和曾清林吃的亏,多少也包含着“频繁换帅”的成分。

    突围,还有机会吗?

    东风集团之前就提出了“东方风起”战略,其中包括了东风风行品牌销量到2025年超过30万辆。这个目标的达成,是建立在东风风行在“十四五”期间推出超15款新品上的。按照已知的规划,风行是打算重新回炉MPV领域,开发M6车型以及多种版本的M4车型。另外,S50EV、菱智M5EV、M7EV等新能源车型也会相继亮相。

    这份计划能不能实现,最终的关键点还是在产品层面。这一次风行祭出的秘籍是“全新超级立方EMA架构”。但怎么说呢,这个架构有优势、但缺乏必要的亮点,像是拓宽轴距、满足多基础车型开发需求等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于可支持拓展至L3+级别自动驾驶,目前暂未得知背后相关技术的细节,所以暂时无法评价。理想情况下,风行也许能凭借“自动驾驶”这个主流元素来弯道超车,只是这始终只能归于理想。就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风行的技术积淀并没有那么耀眼,未来也不见得会有更多的“外援”加入,想要自食其力来拿到Happy Ending,很难很难。

    如果产品端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后续想要顺势让品牌完成“消费升级”,同样也不太可能。所以,摆在风行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技术突围。其实比亚迪是个很好的例子,曾几何时它也是性价比的代名词,但三电技术、“DM-i”混动系统的破圈,让比亚迪完成了华丽转身,甚至已经有了和BBA掰手腕的资本。所谓的“马太效应”,比亚迪用亲身经历做了诠释。所以风行要想成功突围,确实可以多看看比亚迪。

    车界视点:

    “换标”被风行视为一个新旅程的开始,只是对风行来说摆在眼前的困难依旧不少:2025年30万辆的目标能否实现、“全新超级立方EMA架构”能否带来新的突破、品牌升级能否如愿......长期主打低端市场的风行,向上突围的道路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剩下2年多的时间,需要风行全力冲刺,才有可能让一切目标不至于变成空谈。只是在这之前,风行还要明白一点,当下的时代已在悄然改变,被东风大自主所限的风行,抓住时代脉搏的最大机会,是推出一款可以改变品牌形象、有说服力的产品,否则,不说向上突围,纵然想和五菱抗衡也很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次阅读
    15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15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