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比亚迪宋Pro DM-i评测—亏电油耗4.5L,后排空间两拳还很平整

    榛名说车头像榛名说车头像
    榛名说车2022-04-13

    这次的试驾目的是测试DM-i 1.5L版本在SUV上面的表现,毕竟SUV在自重和风阻上面都和轿车有很大区别,所以我就找了一辆试驾车来试试。现在的天气中午不开空调又太难受,我可没挑战节油赛的意愿,空调肯定是正常使用的,车型选的是宋Pro顶配车型。

    重新设计的颜值

    宋Pro DM-i(图片|配置|询价)比起之前的版本最大的特征就是中网面积的增大,中网格栅占前脸面积从之前的60%一跃升级到75%。宋Pro DM-i依旧采用了比亚迪引以为豪的Dragon Face 3.0设计语言,这种设计不只是基于美学考虑塑造出一种宽阔和雄壮的感觉,事实上对于混动车型足够的进气效率和热交换效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中网的镀铬条除了迎合消费者喜好,也能提升一定的档次感。当然平时驾车还是需要小心一些,环视摄像头和ACC雷达都在这。

    熟悉的龙爪式LED日行灯,远近光大灯标配LED光源,不过灯光照射水平和之前车型基本保持一致。引擎盖的线条进一步烘托了力量感,整车的年轻化比老款更进一步。作为节能的混动车型,亮黑色装饰件就真的只是装饰功效,并没有导风口。

    侧面变动不大,比亚迪的特色腰线被保留下来了,主要变动是D柱的装饰板变成了黑色并且有比亚迪的龙纹设计,这也塑造出一股悬浮式车顶的感觉。后视镜上面集成了转向灯、NFC识别模块,环视摄像头,科技感在同级里面表现不错。

    原厂充电接口是个慢充接口,好在随车给了个快充转接头,在高速服务区或者商业场站不至于傻眼。在车里我还翻到了一个原厂放电的插座,除了最低配车型都能对外放电,最大放电功率可达3.3kW。比亚迪的VTOL放电在PHEV车型上面支持电量过低的时候启动发动机,也可以设定充电时长。这个功能我只是短暂使用了一会,笔记本电脑远程办公半小时,期间引擎并未启动充电。用放电功能做饭我倒是想试试,但是巡护的大爷明确表示目前不允许在山上做饭,我只好收拾东西下山吃烤虹鳟鱼去。

    顶配车型用的是19英寸的双色多辐条轮毂,造型总让我想起雏菊的花瓣,其余车型用的都是18英寸的轮毂。试驾车配备的是佳通control SUV 880轮胎,235/50 R19主打抓地力和静音表现。虽然比亚迪宋Pro DM-i销量表现不错,但是走量的基本是18英寸轮毂的车型,顶配车型的轮胎在实体店没有其余车型那么好找。

    尾部和燃油版宋Pro区别不大,仅仅是DM-i的尾标才能让你看出来它是混动车型。贯穿式尾灯点亮效果依旧很棒,龙爪式和流水效果的辨识度很高。隐藏式排气对于混动车型很正常,只是后保险杠装饰件设计元素排列有点太紧凑了。

    年轻活力的内饰

    比起宋Pro DM来说,DM-i版本就有了质的飞跃。量产版本把车展上那个被吐槽不轻的屏幕升级成了现在的8.8英寸悬浮式液晶仪表盘,看起来更符合车内设计风格。仪表盘自带三种主题,作为一辆混动车型它的转速表被电量表取代。除了传统的行车信息,宋ProDM-i上面有个油耗+电量算出来的综合油耗显示。

    双色三幅皮质多功能方向盘触感出色,我认为尺寸更大点对它更适合。多功能键布局合理按键反馈和质感都不错。很多快捷按键的位置由于15.6英寸中控旋转屏的原因被放在了电子挡把边上,稍微有点不太适应。中控的悬浮式屏幕可以旋转,但实际旋转使用的人并不多,很多车主认为它竖起来会对行车视野造成阻碍。建议厂家不如固定使用横屏得了,也能省点成本。空调这类事情,犯懒的话也可以召唤语音助手代为效劳。

    试驾车搭载的是DiLink 3.0智能互联系统,宋Pro DM-i全系标配了OTA功能,后期可以升级为4.0的5G车机系统。车机实操流畅程度很高,里面也有不少APP满足日常使用,我就用里面的喜马拉雅放着单田芳老师的《白眉大侠》开车。9扬声器的品质还行,这只是普通消费者而言,对于音乐爱好者就得自己花钱改改了。

    整车用料以软质材料为主,双色内饰进一步塑造了年轻活泼的观感,只不过白色内饰就得勤快打理一些了。环抱式设计和龙须纹路也是比亚迪的传统,从组装工艺上来看比之前的DM有所提高。至于顶配独享的单色氛围灯,我觉得还是自娱自乐性质比较多,真塑造浪漫气氛不如一束玫瑰花更合适。重点表扬的是比亚迪考虑到了墨镜的存放,这是很多厂家该级别车型所没有的。

    平整舒适

    宋Pro DM-i的前排座椅是运动式一体化桶椅造型,实际乘坐感受是偏向舒适化的。三色搭配看着非常有豪华感,坐垫柔软,包裹性和支撑度都不错,只是头枕有点偏硬。前排座椅有电动调节功能,并且有两挡座椅加热和通风,这在同级别自主车里面也属于难能可贵的。座椅调到最低以后,头部剩余一拳空间。

    后排座椅坐垫宽大舒适,中间座位有独立头枕,并且地面比较平整。头部空间剩余四指,腿部空间剩余两拳。后排座椅角度可以进行28°的调节,只是坐垫高度有点低,整体上舒适度在同级别可以打个9分。后排乘客有两个USB充电口和后排出风口,由于天窗和小窗户的加持,后排采光表现也不错。

    宋Pro DM-i的后备厢地台高度偏高,不过好在试驾车配有电动尾门。后备厢开口宽度中规中矩,不放倒座椅也就是520L的常规表现。但是好在后排座椅可以比例平整放倒,达到1340L的空间。放倒座椅放滑雪板和山地车都没问题,还可以再放个背包准备运动装。

    储物空间方面,前排车门可以放三瓶可乐,后排车门可以放两瓶,有趣的是厂家还专门在后门上预留了放手机的位置。扶手箱能放四瓶可乐,前排左侧出风口下面有个小盒子可以放零钱或出入证这类东西,手套箱进深就一般了,一盒纸巾和一听可乐就差不多了。

    舒适的标定风格

    宋Pro DM-i依旧是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EHS混动系统+E-CVT变速箱的组合,技术原理就不赘述了,之前评测介绍过。简单讲几句,比亚迪主要是依托比传统电池更大电量同时更安全的刀片电池进行充放电,比亚迪把传统的空调和真空泵等部件改为直接用电驱动,减少了发动机的负担。厂家宣称99%市区工况可以做到电驱,全工况电驱可以达到80%,SOC值最低25%引擎会强制启动。你也可以设置到70%或者说强制保电,我更建议使用智能保电模式对新手更友好。

    EHS132和145两种混动系统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续航的版本,标准续航版最大功率是132kw,我开的试驾车长续航版则是145kw。厂家对电池组加装了玻璃纤维护板防止托底磕碰,全铝包体设计+结构吸收能量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组的安全性。

    使用EV模式的时候,电量充足的话,即便加速踏板踩到底,发动机也不会介入。此时这台车的驾驶感受和纯电动汽车没什么区别,得益于长续航版本,短途通勤开空调也是可以支撑得住。慢充的话就有点太慢了,下班充到第二天早晨,适合家里用。开到亏电以后,我把车扔到充电站装上转接头,去网吧打游戏被队友坑了两小时就充满了。

    驾驶模式我不推荐sport模式,动力响应太灵敏,不适宜城市道路使用。我倒是没什么事,后排乘客感觉加速突兀不太舒适,日常使用ECO或者normal模式更合适。尽管起步的时候电动机驱动,但是并没有像纯电动汽车那样窜车,足够线性平顺。只有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发动机才会主动介入,中后段的动力是很充沛的。百公里加速8.1秒,前轮抓地力牢靠,和厂方的数据比较接近。

    制动层面我吐槽下,只有标准和强两个动能回收力度,如果加上更弱的一个选项会加强舒适度。宋Pro DM-i采用了博世的IPB制动控制,有运动和舒适两种选项,制动脚感我更倾向于舒适模式。轻点刹车会优先激活动能回收,表现比较正常,拖曳感不是很强。

    转向手感偏轻,开运动模式也是很轻,指向性一般,适合温柔的驾驶风格。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挂同级正常水平,整体调校风格偏软,滤振能力不错。但是侧向支撑就太软了,高速过弯侧倾很明显。NVH层面,由于主要使用电驱动和大量隔音材料的原因,9成的工况是很安静的,比如说在120KM/H时速下巡航还是会有一定的风噪和路噪传进车内。能耗层面,亏电油耗我测得4.5L/百公里的结果,对于它1772kg的整备质量而言还是很棒的表现。

    榛名总结:

    其实和我想得不太一样,消费者并不是横向对比什么新能源车,销售告诉我只要是同价位车型他们都会拿来比较。战败给燃油车的情况也有,一般是因为没有充电条件导致的。这个店里也没办法,正如我之前吐槽的那样,老旧小区那一堆陈芝麻烂谷子,车企可没法解决。目前本市行情平稳,销售经常被堵着问什么时候能提车。

    从我的角度看,相比竞品来说,比亚迪宋Pro DM-i的胜利诀窍就是便宜、省油、舒适、空间大。PHEV做到和燃油车近似的价格和舒适度,而且油耗方面不输合资混动车型,后排空间大还能平整放倒。这对于该价位的消费者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长安和吉利的混动车型我还没试驾,暂时不予评价,日后等可以随便畅游的时候,我去隔壁市试驾一下。配置方面,我推荐次低配和次高配,次低配主要是走量的同时该有的配置都有了。次高配主要适合那些短途通勤开纯电模式,出差和放假要走高速的朋友,配置层面比顶配更适合日常使用场景。

    比亚迪的DM-i其实适应性比较广,相比哪吒这类纯电低端车型在续航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冬夏都可以开空调,出游也没什么续航焦虑。想想清明小长假服务区那些排队充电的人,PHEV就香多了。

    次阅读
    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