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在生死线上徘徊:斯柯达还有机会吗?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2022-03-17

    参考数据:

    1. 首月 5800辆
    2. 二月 4270辆

    环比缩减26.37%,这就是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斯柯达汽车的真实表现。

    斯柯达品牌有这么几款量产车,分别为轿车明锐(图片|配置|询价)、昕动、昕锐、速派,以及SUV车型的柯米克、柯珞克、柯迪亚克和柯迪亚克GT,八辆车的二月批发量只有4270辆,平均到每款车的月销量就只剩下533.75辆……然而这个数据还不是很有参考价值。重点是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就有600余个,平均到每个经销商的月销量还有几台?这就是今天来聊聊斯柯达的原因。因为曾经比较熟悉的斯柯达经销商破产了,熟悉的员工也是显得凄惶惶。


    斯柯达汽车的销量为什么会这么差呢?

    都说斯柯达是“低配大众”,这个说法没有错;因其量产车全数使用大众汽车集团的MQB平台,使用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也都与同级别的大众汽车完全一致。而大众汽车的销量现在还是很不错的,这就显得有些奇怪了吧;其实并不奇怪,大众汽车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与其技术水平严格来说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开放外国汽车厂商于国内投资后,德国大众汽车在初时几乎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合资生产的车辆最符合当时的市场和路况的需求;这辆车就是PASSAT-B2、桑塔纳;借助与该企业的合资,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也随之完善,所以大众汽车也得到了很大的扶持,在公商务用车领域一度成为明星品牌。


    大众汽车的成功主要是依靠这个基础,在B端市场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在个人用户市场一旦全面打开之后则必然会成为潮流品牌;然而斯柯达就没有这个基础,该品牌应当是2006年才引进合资生产,此时已经有诸如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年轻的中国汽车品牌,两大阵营已经开始了激烈的碰撞。

    在这个阶段中进入的新品牌很难获得足够多的关注,除非是没有引进之前就有极高的知名度;可是斯柯达只是捷克的品牌,在欧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亚太几乎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也就是说从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斯柯达注定不会“红”,而依靠大众汽车的技术又注定了要失败;这就像“拜错了师傅”一样,大众汽车的技术水平就像是“江南七怪”,如果没有什么传奇机遇的话,那个水平也就能在其本土市场闹一闹了。


    斯柯达从合资生产开始,一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 发动机严重烧机油
    • 变速器超高故障率
    • 发动机各类通病涌现

    在第一个阶段中,斯柯达的口碑被大众汽车的发动机败得差不多了,诸多帕萨特、途观、奥迪系列和斯柯达昊锐等定位偏高的选项,其机油损耗最大程度几乎达到“1L/1000km”,这简直就是“混合动力”,跑长途的时候必须在后备箱里带着机油。然而烧机油的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这批斯柯达汽车的用户对于这个“老派新品牌”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


    随即而来的是DQ200变速器对于斯柯达品牌形象的“暴击”,换挡顿挫感很强,偶尔还伴随金属敲击的异响,这会让车辆在行驶中感觉异常的廉价;其次双离合器和双质量飞轮很容易生锈,生锈之后就会一直有异响。同时双离合器的磨损速度很快,更换一组离合器要数千元;在拥堵路段中还容易出现离合器高温,极端情况会出现失速的情况,本应该是“明星车型”的斯柯达野帝(后更名为雪人)最终停产收场。


    第三阶段则是现阶段,斯柯达的主力量产车仍旧以DQ200变速器为主,好在发动机的烧机油问题解决了;但可惜的是斯柯达的口碑也几乎败光了,雪人停产后推出了途观L同平台的柯迪亚克,这是该品牌的旗舰SUV,所以当然也存在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通病。轿车从昊锐变成了速派,运动感更强但实力却不怎样,新款最高标准似乎只有330TSI喽。


    此时更确定了斯柯达“低配大众”的品牌标签,当一个合资品牌没有了“高大上”的形象,能联想到的只剩下各种不足,斯柯达的路也就算走到尽头了。

    不过更值得探讨的还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品牌成熟之后,大众汽车与一系列外国汽车品牌都不再允许作为公务用车采购,至今已经有五年的光景;以后的头部品牌均为中国汽车品牌,那么在个人用户市场的流行品牌也必然会掀起国潮风。大众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会逐渐看齐斯柯达,最终宿命怕也会完全一样。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次阅读
    57评论
    21赞同
    收藏
    分享
    57评论
    2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