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观车 · 论势 || 制胜虎年,稳字为要 |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报头像中国汽车报头像
    中国汽车报2022-01-02

    编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跨入2022年,汽车行业也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展望新的一年,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汽车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势头?各细分市场会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产业转型升级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缺芯”二字贯穿了2021年一整年,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不少车企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节拍,产销目标被迫降低,不少消费者也面临无法及时提车的情况,饥饿营销不求自来。车价不仅稳住了,而且还涨上去了。据央视报道,2021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平均售价为15.6万元,比上年同期高1万元左右。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消费升级的原因,也和原材料涨价不无关系。

    缺芯、疫情、原材料涨价这三大因素在2022年将继续影响汽车业。此外,还有如下一些不利因素:GDP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大幅减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股比限制解除、国外疫情肆虐影响供应链、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外贸环境变差等。所以,“2022年整体车市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大降不可能,大涨也不可能。大涨不符合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主题和任务,大降则整个经济肌体不允许,但总体来看增长的压力稍微大一些。所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22年确定的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可以说,这也是所有车企虎年制胜市场的关键要领。总想快跑冒进、缺乏定力,总是沉不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追求高质量发展,这个状态很危险。笔者建议尚未去掉这个老毛病的车企高管们认真读一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

    2022年的车市整体增幅预计是多少呢?有的机构预测是5.4%,比2021年高2.3个百分点;有的机构则比较保守一点,认为是2.4%或者3%~4%。至于哪一家的预测更靠谱,目前没有必要去较真,需要看清的一个共同点是——低速增长。不出意外的话,这4个字很可能也是今后几年的市场态势。

    行业普遍继续看好乘用车市场,认为其增速将高于车市整体。有的机构预测2022年乘用车市场会增长8%,有的认为只有6%左右。新能源乘用车、25万元以上的高档豪华车、15万~20万元的车型、高端MPV将继续增长;除了三四万元的新能源车,小型车市场将继续低迷。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井喷了整整一年,累计销量越过300万辆关口,同比增长约1.7倍,树立起一座里程碑。预计2022年,尤其是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型将扎堆上市,售价会继续下探,全年累计销量有望逼近50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50%。像2021年一样,新能源汽车依然将是2022年蹿得最高、最耀眼的明星,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将鼓舞各路资本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推广新能源汽车。

    2022年,主要的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将借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获得的旺盛气势,向高档豪华车市场发起集体冲锋。但与此同时,外国品牌也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发起集体冲锋。竞争愈发激烈,在质量和可靠性这两个方面,中国品牌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在混合动力车市场上,中外品牌也将迎来一场混战。

    5万元以下小型电动车在农村和小城市大受欢迎的势头还会持续下去。像中国品牌家电一样,在“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上,中国品牌燃油乘用车走成功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也将成功地走过来。

    2021年,汽车出口是仅次于新能源汽车的第二号车市明星,全年出口量或越过200万辆关口,同比增长约1.2倍,也树立起一座丰碑。2022年,出口或将继续成为亮眼的市场明星。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金额有望达到6万亿美元,增长率将超过20%;出口附加值持续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9%;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2.5倍,单价增长超过35%。由此可见,中国品牌汽车和机电产品的国际美誉度已经快速提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元旦开始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大大促进中国品牌汽车出口。与此同时,RCEP也将促使整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零部件企业承受的市场压力要比整车企业大得多。这是继合资股比限制率先放开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迎接的第二大冲击。

    2021年,商用车市场大起大落,颇富戏剧性,全年市场走势就像坐上过山车。上半年在国六排放标准切换、治超治限和“十四五”规划开年基建项目大量开工等因素的强力拉动之下,市场十分红火。下半年,消费潜力被快速透支之后,销量大跌三四成。行业研究机构和车企普遍认为,2022年的商用车市场将呈现上半年较差、下半年较好,中高端市场增长快、利润高的态势。有的机构认为商用车全年总销量增幅将同比下降6%,有的认为会下降8%以上;重卡市场最不景气,会大降25%左右;轻卡总销量预计下降5%。

    中国品牌商用车历来以“赚钱机器”为宗旨,过去总是在追求拉得多、跑得快、油耗低、大修里程长等车辆省钱能力上。现在则不同了,和乘用车一样,商用车也走上了消费升级的道路,开始更加注重驾乘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这是个好现象,不然将给外国品牌留下突破口。

    文:秦淑文 编辑:李卿 版式:赵方婷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