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别克GL8都知道,但别克GL8的历史你了解吗?(上)

    燃擎频道Myautotime头像燃擎频道Myautotime头像
    燃擎频道Myautotime2021-12-20

    在国内的MPV市场上,上汽通用别克GL8(图片|配置|询价)是一切MPV价值的标杆。

    所有的后来者,无一例外的都在遵循着这个价值标杆行事。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上汽通用别克GL8也在全球的MPV产品里,定义了中式MPV的格局。

    没错,中式的MPV。这种完全基于中国本土市场的使用需求而衍生出来的MPV概念,也是一步步的从美式MPV的格局里细化延伸而来的。在此前的文章里我曾不止一次的讲过,中国和北美市场地大物博的共性,让这两个细分市场的产品价值观,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这种相似性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第一代别克GL8:美式MPV概念的典型代表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MPV的概念认知,可以分为Multi Purpose Vehicle和Mini Passenger Van两种。前者是大众夏朗这一类的欧式MPV,它们所强调的是一辆“Vehicle”的家用车多功能属性,而后者则是GL8这一类典型的美式MPV的概念,它是在一辆“Van”的基础上,去拓展的多功能属性。起点不同,自然带来了最终产品力的不同。

    Mini Passenger Van的MPV概念,源自于克莱斯勒的大捷龙。作为对标,通用汽车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推出了奥兹莫比尔Sihouette、雪佛兰鲁米娜APV等一系列的车型,而雪佛兰鲁米娜APV对于九零后之前的人来说应该并不会陌生,在国内,这款车就是大名鼎鼎的雪佛兰子弹头。

    那么,这个和别克GL8有什么关系呢?有,而且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代奥兹莫比尔Sihouette就是雪佛兰鲁米娜APV的换标车型,而第二代奥兹莫比尔Sihouette,就是上汽通用别克GL8的原型——在1997年,第二代奥兹莫比尔Sihouette正式亮相北美市场,这也是奥兹莫比尔品牌在关停之前的最后一波新产品。在通用的多品牌战略下,第二代奥兹莫比尔Sihouette的雪佛兰版车型则被称之为Venture上市销售。是的,第一代别克GL8,确实是雪佛兰子弹头的直系传人。

    在1999年12月,彼时还被成为上海通用的上汽通用,在完成了别克新世纪的投放之后,正式在国内市场发布了全新的别克GL8。不同于北美版的奥兹莫比尔Sihouette的是,在悬挂了别克车标之后,第一代别克GL8就基于彼时别克新世纪的家族化设计语言,重新调整了外饰细节的设计,将进气格栅修改为直瀑型的特征,同时弱化了车身套件的侵略感,让整车呈现出了一种标准的商务车气息。

    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别克GL8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修长的车身和七座的布局,完全打破了此前公务车领域里“面包车”的固有形象,没错,在别克GL8之前,国内的公务车市场都是建立在Van的轻客基础上的,代表车型往早了数包括一汽小解放,三菱得利卡、金杯海狮等等。相比于这些产品,别克GL8的舒适性和豪华感,必然是一种断崖式的代差优势。而美式MPV所强调的那种长途驾驶的巡航舒适性、MPV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满载工况下的使用便利性,都让这个别克GL8给国内的公务车市场定义了新的标准。

    市场就是这样,先来者,必然会享受第一个吃螃蟹的红利。在2000年,当21世纪正式到来的时候,别克GL8正式上市。凭借着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式MPV定位,迅速的填补了国内商务车市场的巨大空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上汽通用别克GL8开始在MPV市场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不得不说的是,别克品牌的高溢价形象,也为别克GL8奠定高端商务MPV的市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以同样定位登陆市场的第一代起亚嘉华折戟市场的关键。

    在国内市场立住脚跟之后,随着奥兹莫比尔的关停,别克GL8正式开启了本土化的研发进程。这要得益于上汽通用极具前瞻性的成立了泛亚技术中心,使之成为国内第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合资企业。

    在2003年,别克GL8迎来首次改款,新改款的车型以陆上公务舱的定位再一次把公务车的营销推上了巅峰。在2005年,别克GL8陆尊正式发布,这一次,上汽通用将新一代的家族化前脸,在新车上全面落地了。

    新款的别克GL8陆尊,也和老款的别克GL8一道,形成了一个高低搭配的市场格局。这个格局,也就是现在别克GL8上下通吃的前奏。

    然后,就有了第二代别克GL8的故事。

    第二代别克GL8:中式MPV正式上线

    在2010年,第二代别克GL8正式上市,此时,距离第一代别克GL8的上市已经过去了十年,不用太过于诧异这个时间,商务用途的产品换代周期长一些是正常的节奏。而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第一代别克GL8已经在泛亚技术中心的主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的改进,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产品序列。这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中式MPV诞生的先决条件。

    所以,被戏称为“胖头鱼”的第二代别克GL8在十年后登场了。

    相比于第一代别克GL8,已经完完全全的实现了本土化的研发,所以抛开别克车标的话,第二代别克GL8完全就可以算得上是一款自主车型了。在迎合本土化市场需求的这件事上,还当真是中国人最懂中国人。

    第二代别克GL8的定位,已经开始摆脱美式MPV过于粗犷的定位,并第一代车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基础上,汲取了更多不同风格的MPV设计理念,去打造融合式的MPV设计。比如说,在整车的形体定义上,第二代别克GL8开始更多的去汲取日系MPV那种靠拢厢式车的大空间利用率设计。从而让它呈现出一种更接近于单厢车的形体轮廓。虽然依旧保留了一个尺寸不菲的车头,但是这个车头的轮廓已经完美的融入到了以A柱为主导的侧面视觉形体里。胖头鱼的昵称,也就是因此而来的。

    在第二代别克GL8上,有这样几个细节可以说影响了未来数年MPV的设计。

    其中一个就是空间通透性的设计,前面讲到的那个融合式的车头设计,将A柱和车头的线条高度整合而来的形体,在第二代GL8的内部,形成了一个让A柱远离驾驶者氛围。仪表板的纵深,也得到大幅的增加。这样一来,第二代GL8的驾驶体验,变得尤为惬意。

    而第二个一个细节上的设计,就是窗框线条在中门位置的下沉。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一来在整车的视觉重心构建上把视觉关注点进行了向后引导,另一方面也让第三排的乘坐空间感得以大幅度的提升。MPV注重第三排乘坐空间的这个点,在第二代别克GL8上就通过这样一种巧妙的设计给提炼了出来。

    阶段小结:

    出于篇幅的原因,关于GL8的故事先在这里告一段落。说到这里其实可以看到,上汽通用别克GL8的成功,其实就是本土化研发和国际先进技术资源整合的成功。

    有了第二代别克GL8成功的本土化设计之后,第三代别克GL8的登场以及别克GL8的家族化发展,就变得顺理成章。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一期来讲讲清楚。

    次阅读
    14评论
    4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