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聊聊我眼中的38号车评中心,聊聊法系车,聊聊雪铁龙C5X凡尔赛

    葱头的日常头像葱头的日常头像
    葱头的日常2021-12-17

    其实刚开始没有太关注那期视频,从前些天38在官方帐号上直接开怼以后,我们那个群里讨论的热度就非常高,作为跟38的同龄人,并且也是玩车玩了很多年的我,也想从我的视角跟各位聊聊38号车评中心,顺带聊聊法系车,再聊聊C5X。

    初识38

    图片源自新浪汽车出品2012年视频截图

    这张图片应该看过的人不多,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38,8.9年前(准确地说是2012年),杨力刚刚从车168跳槽到新浪汽车频道,做了一系列美国的车闻的节目,其中有一期就是在休斯敦的一条赛道上用科尔维特Z06和蝰蛇SRT10 ACR比拼的视频,这两台车的车主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38号车评中心的主理人----李某扬,并且结尾还有一小段采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当时的样子,像极了我一个同学。后来就有了大家都看到的东风小康的视频,并且也有了38号车评中心的账号。

    图片源自新浪汽车出品2012年视频截图

    当时在优酷上订阅了账号,时不时也推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车。38号以前曾在节目中说过自己在04年左右开始上e族的论坛,在里面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可是我其实对SUV一直都不感冒,对越野也没有兴趣。真正开始觉得38号评测得还不错的节目是他做了很多期的混动讲解节目,虽然对于大部分人看起来还是有些不够“深入浅出”,看的云里雾里的,但是最起码,他是能把这一套东西讲出来的,其余车评人或者说节目都是几句话就代过了。

    看评测买车

    2016年,恰逢新款艾力绅上市,我为我自己人为地预设了一个“刚需”,跟着凑热闹加了6000块钱买了台顶配的艾力绅,这其中也有相当大决定因素是我看了很多车评,加上自己对这车感兴趣导致我对这台车的预设分数是120分,提了车开回家的高速上,我就发现这车噪音怎么那么大,而且坐了下后排,感觉这滤震,此处省略2000字……不到1年的时间,我就赔了4万多块钱把车卖了,其实说起来确实挺保值的,这车落地35了,最后还卖了30露头。

    我家里有一台06年的普锐斯,虽然我对它不感兴趣,但是到目前为止15年的时间了,依然兢兢业业地在服役中,这就让我对丰田车有些好感(在此之前我对丰田车是嗤之以鼻的,我玩了很多德系性能车),忘了说啦,因为普锐斯的缘故,我在2015年的时候买了我现在还在开的凯美瑞混动用作代步车。恰好当时38号买了个9代半雅阁混动一顿测试一顿夸,特别是说混动雅阁比燃油版静音好不少,我之前13年的时候还买过一台3.0的9代雅阁,别的都挺好的,就是18的大轮子避震特别特别硬,跑高速特别特别吵,如果硬说的话,油耗也算是个问题,市区随随便便14,15个油,但是高速上很省油6-7升的油耗,所以我就上脑子了,又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刚需”,恰逢混动CRV上市,当天就去4s了,被告知要2个月后混动CRV才能到店。但是展厅有一台顶配的混动思铂睿问我感兴趣不,我起初是没啥兴趣的,但是,说了价格之后,我确实心动了(事实证明我这个车还真买对了,因为顶配思铂睿混动就产了一批,后期想买顶配都没啦),于是乎,直接就提走了。



    关于混动思铂睿,我之前视频讲了很多了,就专门来说说隔音的问题,顶配有双层夹胶玻璃,有ANC主动降噪,我承认,市区真的特别安静,安静的跟混动9代半雅阁不是一个级别的车,而且底盘非常厚重有质感。但是,一上高速,又露馅了,就跟窗子没关上似的,咱也不知道本田是咋整的,怎么就能把噪音给弄得这么明显的!其实这两台车的经历都只能怪自己,特别是赶在新车上市时就匆忙想提车的,38号每次都会说,你去试,有些缺点是他不能接受的不代表你不能接受,但是上市初期,很多地方是没有试驾车的,并且,有,也不一定(90%不会)让你上高速去试。



    关于试驾,我不能接受的,你可能可以接受

    接着上面说,你对某台车感兴趣,那你去试驾的时候基本看到的全是它的优点,特别是一些热门车型的试驾车,有相当多的4s店只允许你在厂区里小小的开一圈,这一圈你能试驾出来啥?这里我就要着重说说广丰4s店以及雷克萨斯4s店了,丰田的混动车型感受最差的状态全部在4s店这抠门以及短短的试驾圈中暴露无遗,并且恰巧这个状态就是普通消费者对于丰田混动车最大的疑问点所在。可以说,去试驾丰田混动车型,你试到的几乎全是它的缺点,低电量强制启动发动机,无论是噪音还是震动还是廉价感都毫无遮掩的显现出来了,所以这种车你去试驾的时候就是它最差的状态,其余几乎全是优点。

    比如说以上所说的本田的两台车,都是在日后使用中发现的缺点,并且这个缺点刚好是我非常在意的,甚至是最后卖车的原因,而丰田的混动车就截然相反,我在试驾过程中体会到了它差劲的工况,实际上这种工况也仅仅存在于试驾的那几分钟而已,在自己是车主的日子里,体会到的全是它好的一面。丰田就是这种车,你刚一开上的时候觉得哪里都一般化,无论是内饰用料做工的廉价,底盘相对欧洲车的单薄,亦或者是地板油的绝对推背感,反正就是凑凑和和能开,至于乐趣嘛,基本没有。但是随着你长时间的使用,你会发现这车越开越顺手,哪里都有它的优点,作为一个工具的属性,我觉得这玩意还挺靠谱的。

    雪铁龙,甚至法系车

    上面一不小心就扯远了,说说我眼中的法系车吧。小时候我家里亲戚在90年代初期就买过一个神龙富康,在那个年代它的造型确实挺另类的,就感觉它跟普桑或者捷达还是有点不一样的,2007年我表姐结婚买了一台雷诺梅甘娜CC,那时候我刚考取驾证,一个18岁的小朋友第一次开一个玻璃顶并且还是敞篷车的难忘的记忆,甚至它的卡片钥匙拿在手里的手感我还记忆犹新、后面到我开始自己开车的时候,接触的最多的法系车应该是雪铁龙的C5,我有2个朋友的父母买了雪铁龙C5,印象中应该是2010年左右。因为跟朋友出去吃饭一般我是坐副驾驶的,偶尔也开过几次,就感觉那车跟同时代的B级车有那么点不一样,用大宝剑的话说|“有点儿意思”。其实吸引我的点还是它的特立独行,也就是38号说的反人类设计,一是那个所谓的中央悬浮式方向盘,二就是它那个非常特别的内凹的后挡风玻璃,动力很羸弱,底盘给人的感觉超级厚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同年代的6代凯美瑞底盘的单薄,以及同年代B7L的迈腾底盘的松散,我因为当时在开E90的335i,C5日常使用中底盘的扎实程度无限接近于宝马的厚重感。

    我自己买的第一台法系车


    2013年,我买过一台顶配的508,相比C5的反人类内饰设计,508还是比较没有那么荒唐的设计的,底盘的厚重感在,日常操控还是我前面的感受,很厚重,并且那车的隔音我认为当时在同级除了君越,基本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当然,古老的2.3的自吸发动机在动力层面真的没有任何可以跨越的地方,日常使用中较高的油耗也会让人觉得这油烧得不值。举个例子,同样2.0t的7代迈腾,在纯市区里我开14多15升的油耗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508这个弱鸡动力市区还要喝13个油,我就觉得相当不值。

    法系车,买二手车

    二手的法系车是相当相当香的,因为聊产品的本身不能脱离它的价格,我当时入手的是一台2011年2.3顶配508,新车指导价是23万多,我是在2013年年初入手,买的朋友的朋友的车,只开几千公里,我记得价格是14万8,当时这个价格你能买到什么?现在也是如此,法系车的二手价格其实既代表了市场对这个产品的认可度比较低,但是不影响它的“香”。之后接触的法系车其实蛮多的,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包括朋友找二手车商淘的进口的毕加索,我还曾经开着它跑过一趟从山东到三亚的大长途,考虑到入手的价格,你真的找不到比它更“合适”的了。


    随着C5X的事件持续的发酵也引发了我对这个车的兴趣,因为身边朋友目前没有这台车的资源,那就只能去4s店研究研究,之前在网上视频也看了不少,如果以一个老车主的眼光看这台车,感觉就像曾经的C5加高了底盘,做了些符合当代的设计,打开机舱,无论是水箱框架上盖板熟悉的警示标签,还是机舱布局、以及内饰座椅的按键熟悉的感觉,更让我从主观上认为这是一台C5(508)的Facelift车型,至于它到底属于什么级别的车型,我认为这个其实在国内一直也没有权威的标准,更多的是大众的认可程度。你说雪铁龙C5是不是跟帕萨特一个级别的车型,很显然,它是。那你说它是不是空间小,的确是,它从10年前就很小,包括老款的508后排也很小,那你说它是跟思域一个级别的车吗?你把俩车摆那,你随机采访路人,答案我相信各位心里都有数。

    2011款标致508 2.3旗舰版

    C5X凡尔赛

    雪铁龙C5 2014款1.6THP

    如前文所述,我这里的雪铁龙4s店的试驾车是不允许出园区的,那只能在园区里简单开了几圈,这么短的试驾里程并不能给这车一个全面的评价。我只说我简单的感受,没办法大油门体验动力的前提下,不管是变速箱正常驾驶时的感受,以及发动机出力的特性,还有我记忆里那厚重或者说有些质感的底盘都还在。因为之前朋友的C5以及我的508当年其实都有一个小问题,当空调压缩机工作的时候,原地车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抖动,我还专门试了下c5x这个状态,目前是一台300多公里的新车,体感不明显。关于发动机方面我想说的,虽然在曾经PSA跟宝马合作的那一批涡轮机有些小毛病,当然这也是宝马的传统,不管是高压油泵还是渗油,都是正规的巴伐利亚出品的保证。但是这台1.6T发动机,无论是怠速的声音还是开起来呼呼的进气声音的韵律,还是宝马的特性。

    关于38和雪铁龙c5x凡尔赛

    印象中38号接受厂家送测的车真的不多,我不负责的想了下好像wey还是es8是厂家送测的车型,包括这次凡尔赛,每一个基本都是一顿狂喷,ES8当时还拿了一个稿子坐那喷。我们把自己代入成为38,厂家送测必然中间有联系的公关人员,38这种理科生或者说对于车比较属于直男心态的人,遇见一个不懂技术只会瞎吹的厂家公关,他从心里其实就是比较抵触的。他可能会非常有仔细的记下来所吹嘘过的每一条,并且在测试中把每一条都给推翻,这可能是一种乐趣?(比较不成熟的心态)或者说,他很讨厌销售面对普通消费者买车的时候的瞎忽悠?感觉就跟报仇似的。我记得38在一个短视频里好像依稀透露过厂家跟他联系的时候是说了好多吧啦吧啦之类的。不管怎么说,雪铁龙C5X既然在38号车评中心官方帐号发布,就不应该带有主观的个人情绪在里面,只要有哪怕一丁点的个人情绪,也算是预设立场了,所以这一点,我认为38做的有失公允。

    我所理解的38号车评中心

    如文章前段标题,关于38号车评中心的主理人李某扬的评车节目,我是非常赞同且认同的,如果说是国内第一梯队的中立性评测栏目也不为过。其实拼车,也是需要经验的,众所周知,李某扬家境非常的殷实,并且他在最近的节目中还提到过不是为了测评的话都甚至没有骑过电动自行车,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人家是从小坐车长大的。这一点就跟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车评人区别开来了,年长一点的,媒体工作出来跳槽转行得很多,年轻一点的,经验没有那么丰富。前几年网上到处是我们国家没有汽车文化的文章比比皆是,确实,汽车在我们国家走进家庭没有多少年,没有时间的积累,是很难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的。论专业知识,38在美国就主修汽车工程专业(改装方向),这个更是一个有力度的佐证。

    我插一个话题说一下,前面说过曾经的我,对丰田车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我始终难以理解为什么破丰田那么低的配置,那么廉价的质感还有那么一群拥趸。这不仅是在国内,在全世界基本都是这样。上面也说过二手车残值也反应了市场认可度,放眼全世界范围内,丰田的二手车保值率真的不能说是第一梯队也是第一梯队了属于是(通辽话术哈哈哈)。

    其实,有些节目能看出来38有些操之过急其实也没有别的办法,特别是一些早期的节目,在夸丰田或者本田的车的时候,他是真真正正的经历过,但是又无法从一期简单的节目里来表述全面它的优点,可能有些地方会放大它们的优点的描述,但如果每一期每一个车型每一个功能点都要大费周章的讲过往经历,相信没人会看下去。你说夸两田的车算是预设立场吗?是,也不是。是的原因是纵观车型口碑历史,它的可靠是客观存在的,某品牌车型历史口碑就是毛病多,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的原因是作为一个汽车评测者,他也经常性地负责,那么负责的底气也有部分原因是源自于车型历史的口碑方面,并且车还是我们心中的“大件”。


    关于争议比较大的油耗部分测试,平心而论,38号测试的油耗结果比我自己使用中是明显偏低的,前面说到,38号从来没有骑过电动车,那我感觉他也一定没有经历过我们普通人每天生活的节奏,他只能尽可能的以看到的或者说他自己的理解去模拟一个我们日常使用状态,甚至包括他认为的大多数人开车的风格,然而他测的油耗并不是一个极端数字,其实如果我们放平心情开的话,那个油耗数字是可以达到的,只是,机会不太多。

    我也只是分享我自己的看法,文中几次提到了丰田车也并不是我要鼓吹丰田,只是我想让读到文章的你,特别是年轻的朋友要买自己的第一台车的时候,年轻嘛,热血一点,速度与激情,犀利的操控,管它什么空间与实用。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人嘛,就是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完了,到以后你再换车的时候你就能明确你需要的是什么了。这就很像07年到15年这个阶段,因为大众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宣传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以及特别强悍的加速力,那个时候,我没开过那么大动力的车,我在07年去试驾的时候,也是很简单的园区内的一脚油门就上头了,在那个年代,你的心里有且只会有,牛!好车!买就买这个。因为这个买的用户自然很多,EA888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梗了,回过头来,特别是近几年,这一个周期过去了,基本上都到了国内大多数用户在换第二台车或者第三台车的时候了,正如市场表现,日系车的销量真的是在逆行增长,所以口碑和噱头,只有前者才是能长久的。

    可能我开的车比大多数最起码比大部分同龄人多一些,并且热爱汽车,并且还是一个喜欢自己动手的车主,我身边不乏有曾经玩车的伙伴,还有一些父辈的叔叔伯伯,现在的座驾(最起码是出勤率最高的车型)不能说全部也是大部分车型如今只有丰田和雷克萨斯。这些人也都是从大众、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路虎等车型一步步换过来的,至于其中原因,也不必多说。

    车这个东西,其实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是最基本的它应该是一个工具,那么可靠性自然是它最重要的维度。我相信这也是不仅仅38号车评中心在测试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所有汽车测评类节目遇到的问题,一台车,所有负责的观点只能代表当前的车况,这不是数码类的快消品,至于这么个使用寿命在5到10年的产品,后续陆陆续续的问题也是目前很多长测类节目想要表达的方面,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这个远期的产品力保持方面的问题,受到的关注度不低,但是是否起着买车的决定性作用并不高。

    总结

    其实一台车不管是从产品力层面,或者是使用感受如何,具体到某个点就是各位看车评关心的动力、油耗、配置、操控、NVH等等多个维度再到后期养车用车的花费,可靠性甚至是最终出手的价格的二手车保值率,这以上所有都可以归结于“压力感”,我现在选择的车无论是操控(激烈驾驶很烂,日常操控非常轻巧),豪华配置(一般),智能配置(啥也没有)动力性(挺跟脚),NVH(马马虎虎,但是没有异响),如果让路人开上一小圈,肯定评价非常消极,但就是这台试驾后没有什么亮点的车,只要开起来,就没有“压力感”。这也是为什么我挺喜欢我现在开的车最大的原因。

    好了非常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你的观点。

    我会在评论里贴出38号首次公开露面的关键字,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万次阅读
    549评论
    273赞同
    收藏
    分享
    549评论
    27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