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输了销量又输人心,三缸奇骏这回知道疼了,四缸复产能重回巅峰吗

    汽车独立思考头像汽车独立思考头像
    汽车独立思考2021-11-03

    三缸回四缸这事,现在轮到东风日产奇骏(图片|配置|询价)了。

    之前的例子是英朗,后来福克斯也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

    三缸奇骏7月30日上市以来,上市首个完整月份8月份的销量的销量9228辆,很多媒体同行叫嚣,看,花了好几百亿的的新奇骏就是不一样,三缸同样能卖得好。

    当时我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个数据里绝对有四缸库存,还有一点就是,刚上市一个月就锣鼓喧天成这样,只能说有些媒体真是又蠢又坏。

    我们再看9月销量,就能对换代奇骏有一个更真实的认识。在9月销量通报中,东风日产只提及了轩逸、天籁和逍客三款车型的销量,对新奇骏只字未提。奇骏应该是遇上滑铁卢了。

    我们从乘联会的数据得知,9月销量瞬间就降到了3355台,实际情况可能更差,这里面应该还有上代奇骏的销量。这给东风日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对于东风日产来说,奇骏是销量的支柱,是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奇骏销量拉胯,东风日产就相当于瘸了一条腿,未来情况不容乐观。

    即使像东风日产年销量过百万的车企,也扛不住这样的痛击。

    01

    回归四缸奇骏,就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一把好牌被打得稀烂!奇骏全系三缸,过度自信还是死路一条?》说过,别看奇骏ALL IN三缸声势搞得大,最终难免还得回归四缸,原因就是销量压力。

    虽然我们评价一个品牌不能唯销量论,但是车市正处在下行阶段,各家车企都在承受巨大的市场压力,销量是重要的指标。

    奇骏销量不升反降,不仅会让竞争对手蚕食市场份额,还会对自身品牌造成恶劣影响,轻则掉队,重则出局。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可以梳理一下,这几年出局的品牌和车型还少吗?像铃木、欧宝,像皇冠、普拉多、马6,哪一个不是在市场上叫得响当当的?但就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里,它们走向了退出。

    谁又敢说自己不是下一个呢?

    奇骏回归四缸,和我们想象得不太一样。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再是由东风日产生产,而是由郑州日产生产。

    大家比较关注的动力参数方面,四缸奇骏和上一代车型保持一致,搭载的是2.0升、2.5升两款自吸发动机,这两台发动机分别可以输出154ps/186ps最大马力,变速箱是CVT无级变速。

    外观内饰尺寸应该不会有调整,毕竟消费者认可这套东西,郑州日产也没有必要再多花精力和财力重新调整。

    我们要清楚一件事情,关于奇骏四缸车型,为了在定位上与新一代车型作出区分,应该不会提供太高配的版本。此前奇骏还没换代的时候,销量最高的版本就是2.0L的低配车型。估计郑州日产会大力生产这款车型。

    02

    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的讨论。那就是汽车市场到底是技术驱动,还是需求优先?前者是由车企引导的,后者是由消费端来推动的。

    前者最成功的案例当属特斯拉了,以先驱者的姿态在全球范围强力推进电动车,经历过质疑,马斯克当年甚至被中国企业家讥笑,但现在特斯拉销量表现出色,市值突破1.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没有之一。

    当然现在特斯拉也同样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使用问题和安全问题,但这对于特斯拉来说,它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不难,它现在的重点还是在人机智能交互体验、自动驾驶的后续升级服务上,尽管如此,特斯拉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定义了电动车的发展形态,引领了消费需求和市场热度。

    产品足够强,说话底气就足。这也就是今年上海车展上特斯拉陶琳能够说出“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这样一段话的逻辑所在。

    在这里,我需要澄清一下,我不是为特斯拉洗白,有问题一定要指出问题。态度问题和能力问题同样重要,特斯拉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特斯拉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

    后者的典型案例则是三缸发动机不被市场接受,虽然日产在这个发动机上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精力,但是消费者就是不认可,从始至终都不认可。首先是三缸发动机的问题是天生注定的,后天再怎么补也无济于事,像什么VCT技术、外置自适应双平衡系统解决纵向和侧向振动,还增加TVB膜、变速箱离心钟摆减震器等技术,还有日产的绝招可变压缩比,三缸的先天底子就是瘸腿的,后天天天吃人参大补也没用,长得白胖白胖的可该瘸还是瘸。

    奇骏还有一个要面临的现实情况,它在紧凑级SUV这个细分市场里并不是一家独大,它的竞争对手可都是虎视眈眈的,像东风本田CR-V,一汽丰田荣放,广汽本田皓影,广汽丰田威兰达,还有自主品牌哈弗H6,长安CS75PLUS,坦克300,星越L,博越,随便哪一个产品力都不弱于奇骏,最关键的价格是也都不比它贵。

    卖得贵才是三缸机的原罪。

    消费者对价格、技术的不认可,就是需求优先的写照。

    03

    我相信,我说的这些,东风日产厂家肯定都知道,但是为什么仍然是三缸上马呢?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已经明确规定,造车企业的传统能源乘用车需要降低10%~15%油耗。在这种压力下,三缸奇骏也是迫不得已。

    上一代奇骏的2.0L发动机工信部油耗为6.2L,而2.5L版本综合油耗则高达7.7L,三缸奇骏已经把百公里油耗做到了5.8L,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东风日产搞三缸奇骏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像丰田、本田等日系友商的混动和新能源车型搞得有声有色,大众的ID系列都已经上市了(卖得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相对比而言,日产在新能源方面只有油改电的“轩逸EV”和日产聆风,能够拿到桌面上,表现只能用差等生来形容了。

    现在东风日产也要在新能源方面发力了,前不久的天津车展上,东风日产正式发布了e-POWER中国首款车型轩逸和改款的全新劲客,关于这个e-POWER,它看似传统的油电混动,东风日产官方说它是一个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是否会买账。对于东风日产厂家来说,e-POWER车型虽然不能够享受“绿牌”相关红利,但是它却能帮助三缸新奇骏获得更高额度的“双积分”。

    按照东风日产的计划,到2025年,将会推出6款搭载e-POWER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

    实话实说,东风日产在新能源市场的动作,和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一是起步太晚,大众、丰田和本田早已耕耘多年,东风日产现在才刚刚起步,有点远水不解近渴的意思;二是东风日产这套混动技术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和竞争对手相比也没有什么压倒性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来说,三缸奇骏是东风日产迫不得已的应对之举。当这种迫不得已遇上了销量下行的压力,二选一就成了一道选择题。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东风日产全都要。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局面,三缸奇骏继续东风日产生产,而四缸奇骏由郑州日产生产。其实这套打法并不新鲜,轩逸和轩逸经典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呢?可以肯定的是,奇骏经典的销量肯定会恢复到以往的水准。

    同时这也意味着,东风日产换代奇骏已经全盘失败,留下的只有数百亿美金研发的一地鸡毛和奇骏玩沙漠的全网大梗。

    04 写在最后: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东风日产完美诠释了这句话。说实话,东风日产在电动化方面的尝试应该是日系车企中最早的那一个,众所周知聆风是最早的实践,但是在引进国内市场的时候,东风日产保守地通过启辰品牌来实现,即启辰的晨风,当然超过25万的价格配上175公里的续航,外观内饰还是纯纯的燃油车风格,没有任何一个方面能够吸引消费者的。

    以至于在竞争对手在积极应对双积分的时候,东风日产似乎并不是很积极,处于一个保守防御的状态,实在是双积分这道坎儿过不去了,又异常激进地推出一个三缸出来。

    这样的操作没太看懂。

    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市进入到深水区域的当下,东风日产的e-POWER要想发挥出威力,还需要时间的发酵,更何况能否发挥出威力还未知。

    在这个阶段,东风日产的所有举动,我们全当是溺水时的挣扎吧。

    次阅读
    20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20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