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蔚来EC6碰撞后起火,电池要“背锅”吗?

    起点锂电大数据头像起点锂电大数据头像
    起点锂电大数据2021-08-03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系列安全事故也屡见报端。据悉,2021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由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问题召回汽车事件。

    近日,“蔚来EC6(图片|配置|询价)碰撞后起火”又在多平台广泛传播,再次引发大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探讨。

    事件经过:电池要背锅吗?

    7月30日清晨5点多,上海浦东新区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蔚来EC6在高速上撞击石墩后严重损毁,车辆随即起火并剧烈燃烧,驾驶员在事故中不幸遇难。

    从现场图片看到,发生事故的蔚来EC6冒出浓烟起火,起火部位主要集中在车头以及驾驶舱前排,火势相当猛烈。

    事故发生后,蔚来官方表示将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事故已致当事人身亡,再加上电动汽车本就是自燃事故的敏感体,或许是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赶到事故现场的蔚来上海区总经理夏庆华也同时称,根据受损车辆初步判断,电池包基本完好。

    但是在调查取证前,蔚来方面第一时间声明“电池包没问题”,难免有急着“甩锅”之嫌。

    之前,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蔚来仍保持着零的电池事故。此次事件后,就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如此猛烈的火势,如果不是电池起火,难道烧的是汽油?”

    据了解,目前蔚来汽车旗下共有四款车型,动力电池均由宁德时代供应,而此次发生事故的EC6,可分别安装容量为70kW·h以及100kW·h的动力电池。

    其中,装载电量100度电的动力电池系统,由蔚来和宁德时代共同研发,采用CTP无模组设计。为了保证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采用了镍55的动力电池配方。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方并未对本次事故作出回应。但是仅从目前资料来看,电池包如蔚来所说保持完好,还有待最终确认。

    除此之外,此次事故原因判定也有多个方面需要关注。其一驾驶时的行驶速度;其二,车身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其三如果确为电池起火,是否造成二次伤害

    为何“受伤”的总是新能源车?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关于其安全的话题就始终牵动大众的心弦。但是与大家直观感受不同的是,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平台大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自燃概率仅为万分之一,远低于燃油车的万分之三。

    那为何单单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就备受人们关注呢?

    其一,电动车自燃风险较大。众所周知,当电池发生剧烈反应,严重时甚至爆炸,通常整个过程不过短短数秒即可达让电池的反应速度到峰值,因而无法为乘员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

    其二,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市场化,召回事件增多。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了上半年的汽车召回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共召回存在缺陷的新能源车辆128.38万辆,约占总召回缺陷车辆的33%,而动力电池正是新能源汽车被召回的最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因动力电池问题而实施召回的车企就有7家,共计召回56399辆问题新能源车。

    其三,事故发生后,相关车企的态度不明朗。

    以2020年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共发生过70余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车型。

    但是在获社会广泛关注后,相关车企对于事故原因的回应却相对较少,舆论的发酵自然难以避免。

    比如去年,北汽新能源发生过6起自燃事故,为北汽新能源的走量车型。但是北汽对这些事故没有作过应有的回应,只在其中一起事故声明与电池无关,且事后具体原因再无公布。

    车企/电池企业“解”安全难题

    在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市场化之际,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汽车电动化进程中的“不定时炸弹”,如何提高电池安全也成为行业重中之重。

    今年,《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实施,提出了“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标准,为电池安全树立了更为具象的底线要求。

    业界认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既涉及材料研究,也与技术应用、结构优化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实现电池安全,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因此,围绕安全技术的突破,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加速与时间赛跑。

    去年 3 月 , 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通过针刺试验,推动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市场的复苏。

    同年9月29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宁德时代已经开发出不起火只冒烟的电池产品,将于年底在一些车型上量产。

    在宁德时代之后,蜂巢能源推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蜂巢能源方面表示,通过材料、电芯、电池包、监控系统四大层级的原创技术,冷蜂方案能完整解决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

    今年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了自己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并宣称该技术已突破对三元锂电池安全要求最严苛的“针刺试验”瓶颈。

    之后,长城汽车又推出大禹电池,布局数十项核心技术专利,保障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向着“零热失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次阅读
    109评论
    26赞同
    收藏
    分享
    109评论
    2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