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对比试驾:RAV4荣放 VS 天逸C5 AIRCROSS

    66号观车头像66号观车头像
    66号观车2021-03-09

    二十万级的合资SUV中,日系有着旁人难以摇撼的销量与口碑基础。这必然归咎于日系良好的产品稳定性以及出众的能耗数据。不过,在质感与设计感方面,日系却相对保守,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热情。对于视觉效果的营造上,法系历来都跻身于时尚前沿,成为同级中最“靓”的存在。



    本次,我们有幸借出了东风雪铁龙天逸C5 AIRCROSS(简称天逸),并与自购的一汽丰田RAV4荣放(图片|配置|询价)(简称荣放)来一场由静到动的对比,看看同级且相近价位下,“日系”与“法系”都有哪些不同和共同点。



    静态体验


    即便被归为“保守派”,但荣放的车身仍被赋予了复杂的几何面与折角,产生的视觉力量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雷克萨斯。



    天逸则是由中外团队协力开发,硬朗、敦实的轮廓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带点全路况SUV的影子。观察细节,天逸的边角线条充斥着圆润饱满,带来很强亲和力,刚与柔被结合得恰到好处。



    荣放的内饰回归了丰田沉稳保守的本源,细节打磨并不讲究,单一的配色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当然,最具“年代感”的还属那半个手掌厚的中控屏,让我想到了九十年代的背投电视。并且,屏幕分辨率极低,重影字体甚至有几分老式监控的味道。更关键的是,高耸的屏幕略略遮挡右前视线,须将座椅调到较高位置才能避开。这里再给个小建议:常用的音量控制最好采用旋钮,比“+ -”键更利于快速操作。



    纵然荣放的内饰部件谈不上有品质感,好在功能操作与读取足够直观、方便,很容易上手或建立使用习惯。这点称得上品牌特色,也是许多老用户在换轿时仍然忠于丰田的原因之一。


    其他方面,可看到荣放设置了巨多储物槽,随手放放手机、卡片、票据很方便。储物槽内部有防滑纹,但材质却为硬塑料,防滑效果并不好。荣放的四门均为一键升窗,只是仅主驾作了背光标识,暗光下会影响其他车窗的操作准确度。



    其实,为了跟进时代步伐,荣放也在努力适应,比如采用彩色液晶仪表,以及带缝线装饰且层次分明的仪表台。让我倍感欣慰。



    天逸的内饰配色比较丰富,棕黑皮饰与几何状组件相得益彰,就算称不上“富丽堂皇”,可视觉效果也足够出彩了。



    相比荣放,天逸除了内饰装潢更引人入胜外,科技配置也领先了一步,配置包括: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造型别致的电子挡把。前者的界面设计和分辨率都不错,显示内容也相对丰富,比如可多种主题切换。唯一只是部分字体太小,影响了读取。



    天逸的方向盘骨架过于宽厚,完全遮挡了背后的雨刮、灯光拨杆,除开盲操作外,就只能探头观察了,有些影响操作准确度,甚至行车安全。事实上,论用料,天逸未必完胜荣放,比方说门板中段、仪表台顶端皆为硬塑料,让人意外。天逸中控屏的触控按键,操作时并无声音或力感回馈,有些“虚无缥缈”或“不确定性”。中控屏集成着语音系统,控制范围仅为电台、空调温度、电话等基础功能,体验发现响应速度还是不错,对便利维度作了一定补充。



    其他方面,两款车均搭载着可视影像,分辨率同样不高,功能倒比较实在,包含顶视与带轨迹指示的泊车线,加强了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


    空间与乘坐舒适


    空间与乘坐舒适上,两款车各有千秋。先看荣放,前排座椅质感略软,边翼宽大,对胖体型的人够友好。A柱设置了透明三角窗,减小了盲区范围。相应位置下,第二排的膝盖间距为一拳(身高1.8米),略感局促。靠背角度有两指宽的调节范围,能适应不同身材的乘坐者。后排头顶有较深内凹,为头部让出了三拳间距,非常空旷。



    接着说天逸,面积巨大的全景天窗完全覆盖了前、后头顶,使整车都获得了绝佳透光度。中央扶手内部“深似海”,装载能力甚至超过了副驾手套箱,对半开的外盖也能节省些空间。副驾为全手动座椅,靠背角度调节采用“大众式”的旋钮,角度控制精确,只是有点“费手”。相应位置下,后排膝盖间距为一掌(身高1.8米),轴距优势得到了应验。头部间距为两拳,稍短于荣放。后排中央地板基本全平,长度能容下一双42码运动鞋,中央乘坐完全称得上舒适,这点略好于荣放。后排座椅无法调节角度,灵活性不及荣放,好在默认夹角的舒适性尚可。



    后备箱,荣放并未给出容积数据。从现场看,荣放的纵深长度明显好过天逸。并且,后备箱的开口位置低,更方便上下重物。天逸的后备箱底板略低于外沿,内部物品不易发生滚落。天逸400 THP配备了电动后备箱,操作更便捷省力。而荣放,则需购买25.88万元的2.5L双擎顶配,才可享用电动后备箱。


    很明显,两款车的外观都顺应了年轻人的想法,造型、细节设计都比较出彩。区别的是,荣放的内饰与外观落差明显,整体效果不及内外风格高度统一的天逸。


    动态


    可看到,两款车的引擎舱设计都比较紧凑,机械部件占比小,为乘舱留出了宽裕空间,这即是横直架构的优势所在。其次,它们的蓄电池都被安放在靠近避震上座的位置,使重心尽可能向后偏移,以此来平衡前后轴荷载,结构优化均很到位。


    荣放的方向盘握感纤细,力度略沉,操作时左右拉拽感略大,在低速运行或泊车时会相对耗力。行驶中尝试以小角度左右抽打方向,车头显现的虚位和设想完全一样,指向性较为模糊。从本车定位看,也合情合理,毕竟容错率高,驾驶氛围也舒缓。


    除了车头指向性模糊外,还能感知到车体的左摇右摆,这与避震器偏软且较长的行程有关,减弱了侧向支撑力,过弯速度稍快,车体的倾弧就非常明显。值得说明的是,这类悬架设定对路面信息的感知同样粗略。好处是:减少对驾驶者的“不必要”干扰,处理了三至四成的冲击力。



    相比之下,天逸的转向力矩明显更轻,低速下操作尤其轻松。同样,以小角度快速抽打方向,几乎没有虚位可言,车头具有较强随动性,“指哪打哪”是欧系粉丝最乐意看到的。也就是说,从荣放切换天逸时,是需要适应的。因为两车“性格”截然不同——天逸的方向力度轻,灵敏度却丝毫不减,紧急变线时,若手力、角度把控不好很容易让人措手不及,动态表现活跃、紧绷了不少。



    悬架系统上,天逸对路面状况的抓取同样细腻不少,驾驶者能感知到更多信息,以便作出对应调整。在面对起伏路面时,天逸车身的下潜、起伏都十分利落,无拖泥带水,避震器回收、抑制弹跳的速度比预期更快,完全没有荣放上“乘风破浪”的体验。打个比方:两台车以相同时速通过起伏路,天逸车身的抛落弧度更小,弹跳频率也更低。简而言之,天逸底盘对路面的贴附度更理想。



    动力方面,两款车并无太大对比价值,天逸400 THP版搭载的1.8T引擎等同于打了“鸡血”的2.5L自吸引擎,功率不输早年的2.0T引擎。因此,这里仅谈谈天逸的感受。


    天逸的动力踏板头段略轻,初次上手会有些窜动,市区跟车要留意车距。脚下力度加深后,动力踏板的压缩阻尼便逐渐加沉,更易于把控车速增递,默契也随之建立。在40-80km/h这一宽泛速段中,天逸的发力都相对从容,动力呼之即出,并无匮乏感。有必要提出的是,8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同样作了充分助攻,积极的降挡反应意味着它随刻都能领会驾驶者的动力述求,从而将主动权完全交与了驾驶者。速率的快慢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和需求。


    受引擎“体格”限制,当时速超过100km/h后,动力的衰减比想象中来得更快,这是小排量增压引擎难以逃离的物理极限。总体来看,中、低速才是这台1.8T引擎的最佳发力段,覆盖了日常用车中八成以上的工况。


    制动方面,无论是荣放还是天逸,都做到了线性与稳定,拉拽力完全能与踩踏力形成正比,很有安全感。


    总结


    与多数日系家用车相同,荣放的优势就在于稳打稳扎,以牺牲个性、品质感换来极端的产品稳定性。可以说,虽无亮眼之处,但也找不出硬伤。整个荣放产品线中,动力都是“浅尝辄止”,不管是2.0L或2.5L双擎,最更擅长的,仍是管理燃油——不放过夹缝中的一滴一毫,定位与职责拿捏的非常精准。动态表现上,荣放适合那些对驾控质感并不特别敏感的消费者,驾驶荣放完全处于放松且“稳如老狗”的惬意状态,没有压力,平稳的将你从A点送至B点即是这台车的全部使命,过程是否有乐趣并不重要了。


    回看天逸,其设计无疑走在了流行前沿,令人过目难忘。出众的视觉体验,是重视感性的年轻人在选车过程的关键一环。与此同时,天逸那精准又富有激情的驾控表现也定不会让忠粉流泪。可以说,在保留充足设计感的前提上,又能输出畅快的行车体验。在枯燥的通勤代步中有天逸相伴,偶尔也能换换心情。



    总体来看,荣放还是那个“实在”到让人倍感寡淡的“丰田凉白开”,没有口感,却能止渴,完全符合最基础、最称职的工具车定义。而对天逸而言,“实用”只是用车过程的一小撮罢了,充实生活情调才是它以及其用户最侧重的要素。怎么选,大家请“对号入座”吧。

    次阅读
    9评论
    19赞同
    收藏
    分享
    9评论
    1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