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乌琳高娃:中国式汽车设计如何才能引领世界认知?

    懂车帝App头像懂车帝App头像
    懂车帝App2021-02-02


    加载中…

    写在前面:《懂车Talks》是懂车帝推出的首个汽车TED节目,主旨为「探索行业新知,洞见汽车未来」。本期作为首期特别版,特邀请前奔驰总部设计师、北京亿合小鹰CEO乌琳高娃女士,站在汽车设计时代的角度,谈谈中国汽车设计合适告别抄袭,影响世界。以下为乌琳高娃女士演讲全文。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乌琳高娃。说到汽车设计,想必大家都很好奇。汽车设计日常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汽车设计对于汽车产业究竟有什么意义?它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中国设计在汽车行业中一直被诟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以及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设计。


    汽车设计的核心=创新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谈起汽车设计,指的是这辆车好不好看,似乎它只和艺术美学,只和形态和色彩相关,似乎设计等同于造型这个概念。即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的自主品牌把设计部门称作造型设计中心。

    然而,汽车设计并不仅仅是造型,它还包括了广泛的内容,比如说功能、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感知等等。当设计一个车型的时候,需要考虑人群文化、社交等等外部因素。在今天,它还意味着用户体验、商业模式、销售等等的软创新。

    那单从设计造型方面讲,汽车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大家不妨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奔驰厂倒闭了,奔驰能卖些什么?发动机、底盘、各种零件?甚至是工厂都可以卖给别人,换个名字继续用。但只有一样东西,永远是属于它的,那就是奔驰的设计。不管你用什么样的零件、工艺,只要还是它的造型,那它还是属于奔驰。所有的硬件都是能被替代的,只有设计是不能够的。

    汽车品牌的精神与特征也都需要通过设计来传承。也就是说,全天下的四个轮子的车都可以叫做车,只是设计将它们分了品牌。尤其今天这个时代,设计不再仅仅是造型、功能;今天,它的核心是创新这两个字,这就是广义的设计的意义。


    中国汽车为何与“抄袭”结缘?

    01 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那么中国设计呢?我们都知道,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汽车设计师听到最多的反面声音,无疑就是“抄袭”这个词。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首先是因为造车这件事,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事物,没有很长久的经验积累,所以那时候的师资的缺乏和教育体系的不成熟,导致设计师在源头端就出了问题。

    实际在国际上,汽车设计还是比较讲究科班出身的。比如说Art Center代表美系设计,Royal College代表英系设计,而Pforzheim代表德系。一说学校,基本上就知道设计的是属于哪个流派。

    现在国内有很多大学是有汽车设计系的。比如说清华、央美。然而,国内除了这些设计专业的学生,那么加上工业设计,以及理工科的一些非汽车专业的学生, 总共可能不到10%,最终能在汽车设计的专业里面找到设计师的工作。

    为什么?因为整体上我们太缺少懂专业的老师。大学虽然开办了这个专业,但是老师都不是汽车专业的科班出身,大家没有学过,但也得教。所以就是:“张老师,你来交个设计思维呗;李老师你来教设计表现吧”,基本上就是这样东奔西凑,凑出了教育系的各路老师。 我曾经在美院教过两年书,教书过程中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汽车专业,需要一个完整的学期来模拟汽车设计的流程。汽车的教育是从设计、概念,到调研到草图到建模,再到模型,最后到报告书,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的教育。即便是最顶尖最有天赋的学生,在进入专业以后也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可以上手。在车企里,你除了画图,你基本上就是小白。为什么?因为在学校没有能学到用得上的知识。

    0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

    还有一点就是输在时间上。那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我们所认知到的、看到的一些最好的标准,就无非是国外的这些品牌。

    所以,导致当时的老板们都普遍认为,其实汽车设计没那么重要,只要做的像那些品牌就行了。再加上中国设计师,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企业自身也没有说培养人才。那会儿的设计部,就是一个非常边缘的部门,没什么话语权。设计稿基本上都是工程部门的领导来审核,来决策。设计师基本上也没有办法想着什么设计新东西,基本上就是抄,只要能生产,只要营销部门说这个东西能卖,那就干活。我甚至见过,拿其他的原车过来1:1扫描,前面拉一拉,后面拽一拽,车灯调一调就出了一款新车。

    其实回过头去看那个时期,也能理解。那些年,很多本土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什么?能活下来。研发的钱很有限,都需要用在刀刃上。相比之下,一款车的设计和整车研发相比就显得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慢慢大家就对中国汽车设计有了很不好的印象。

    近几年这样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也能看到国产品牌现在设计的车越来越被大众认可了,原因是离不开中国自身的发展,全中国全民的自豪感提高了。经过了20多年的极速发展,自主品牌的品质和造车经验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国民对汽车已经非常熟悉,对国外的设计和品牌也不是再那么有滤镜。我们也开始有创新的能力,去做一些创新的动作;那车企也逐渐慢慢意识到要打造自己品牌的重要性,他们也开始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品牌的设计风格,做各种尝试;年轻设计师学成也更愿意回国发展,这都是一些非常好的信号。


    中国设计未来的突破口在于解析中国受众的需求

    那么中国设计未来的突破口在哪?过去五到十年,我们的眼睛总看着国外,看着ABB,如果一直跟ABB比的话,那中国设计其实是没办法出头的。

    今天,中国超过14亿人口,是全世界毋庸置疑的第一大消费市场。你不需要设计一款所谓的中国式汽车来每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这个不现实。你只要满足中国一部分人的需求,你的设计就可以被人买单。如何挖掘我们本国人不同的细分领域的需求?这就是未来设计师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拿五菱宏光(图片|配置|询价)来讲,它一直卖得都很好。是因为它操控好,或者是美观度高吗?其实不是。它的本质,就是因为满足了我们广大做小生意的小老板们的需求。他们就需要一台又不贵、空间又大、不爱坏、什么路况都能开还省油的车。五菱宏光就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它就是卖的很好。就是对本土文化和需求的了解,对客户人群的了解成就了五菱。

    那同样的,为了满足我们中国慢慢富裕起来的这群人,我们看到有很多品牌来到中国之后,都做这种加长版。其实加长版就是中国特色,而且这样因为中国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设计也是能全球化的。这就是说,汽车是一个全球的这种大工业背景下的产品。加长版汽车一样,它可以全球化,在一些其他国家,比如说迪拜,也能卖得很好。本质上还是因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成为了全球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中国受众还有哪些待开发的需求,我们设计师需要在未来去体会,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所以如果要问中国汽车设计师的突破口在哪?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就在解析中国受众的需求这儿。

    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设计师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能慢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先别急着推出这个新产品,我们先想一想,未来中国设计如何满足自己?这样未来中国的产品才能走向世界,进而反哺世界,成就中国式设计。


    中国设计应该由中国文化来主导

    中国的汽车,未来一定是由中国文化来主导的,因为这件事儿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

    20年前,我在奔驰前瞻部门工作的时候,德国人就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元素。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加班到非常晚,下了班以后没什么事儿,就到各个部门去溜达,看到他们就在研究这个中国的风水、艺术。比如说,传统的大漆如何运用到汽车设计里,也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尝试,但实际运用其实不是很理想,因为不同土地上的文化差异,是很难逾越的。

    没有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终究是没办法吃透中国文化的。哪怕你在中国住了20年,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也不行。就像我们永远不懂外国人讲笑话的某一些点,那他们也没办法明白什么是中国画里那个大气的意思,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中国文化就等同于网上流行的中国风。我不是说提倡给车穿旗袍,也不要在车里挂一个屏风,而是基于我们刚才说的,体察中国人的需求,甚至是关注到我们中国人的心理诉求。说到底,汽车还是一种全球的工业产品,从文化上给出你的探索和进步,可以让属于中国的最终也变成世界的。

    举个例子,你们知道曾经欧洲人设计车的时候,车里是没有杯托的,为什么?因为欧洲人是不会在车里喝咖啡的,这是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后来为什么有了杯托呢?是因为车卖到了美国,美国人要在车里喝。美国人要喝可乐,要喝咖啡,这是典型的美国快餐文化,所以美国有很多的汽车餐厅。美国那个时候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为了迎合美国的文化,汽车里的杯托就诞生了,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的文化应该如何滋养世界呢?比如说,从体验的角度讲,现在的车我们都需要打开车门,弓着腰,低下头,坐进去。那会不会让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种不舒服,甚至是有一些卑微的姿态?我们中国文化是那么在意抬头挺胸,那么在意姿态,那么车门和车体之间的设计会不会是下一个机会?有没有可能让我们以一种很优雅,很自信,很舒适的方式坐进车里,并且还能服务到那些身体有残缺的人。

    虽然这些东西看上去可能只是用车体验的问题,但是它可以让一辆车从形态到功能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延伸到这个车内色彩、材质、功能、形态等等。


    朋友们,我们正经历着一个自汽车诞生130多年来最伟大的变革时代。在今天,5G网络、数字革命、AI、自动驾驶等技术在全方位地颠覆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更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和商业模式给非传统品牌加持的附加值不容忽略。那趋势的大方向清晰聚焦为创新这两个词,而汽车设计也从来没有如此任重而道远。

    未来我们的设计师如何打响自己的品牌,甚至能反哺或者引领这个世界,相信是由我们的文化主导的。所以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能守住自己的文化和解决国民的需求,持续不断地探索,我相信一切问题都是小问题。

    次阅读
    13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13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