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世界另一端,有个最懂北京212的外国人

    联合越野头像联合越野头像
    联合越野2020-10-13

    一位荷兰人和北京212(图片|配置|询价)的缘分,从30多年前就开始了。


    越野车是一个有着鲜明功能属性的汽车种类,它最初的诞生只是为了服务于那些需要在蛮荒之地进行移动的人们。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出现也代表了我们对于自然所产生的征服欲望。当然,我们的欲望是复杂且具有动态变化趋势的,而这也促成了越野车的进化和发展。

    一个时代的象征,却见证了55年的沧桑


    一座城市和一个"越野世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北京和"212"这样文字与数字的组合,能够让人一下就心领神会。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说,军绿色的车身、软质车篷、可观的离地间隙,以及车头标志性的一对圆形大灯,来自北京的212"越野世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普通中国人在汽车领域关于功能和情怀的典型代表。

    1960年代中期诞生的北京212,以最为中肯的角度来评价,其车身的点、线、面之间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关系;构造和用料也没有什么值得流传于世间的经典构思。在那个需要为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程度物质牺牲的年代,北京212能够顺利走下生产线,并持续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出口北京212到荷兰?


    "越野车"是一种与生俱来就具备着荣誉感的汽车,每一个享受着这种荣誉感的车系家族,都承载着我们对于自然所产生的征服欲望,也一并被寄托着我们对于自然所产生的向往。所以,哪怕驾驶越野车的体验再怎么奇怪,再怎么不"文明",公路上总是慢悠悠的它们也乏自己的铁杆拥趸。某种程度上,对于越野精神的理解,是超越品牌、车系和国别的,就像出生在荷兰,却长时间以北京212为伴的"老范"。

    Erik van Ingen Schenau于1947年出生于荷兰,这位愿意自称为"老范"的荷兰人自1982年起就在中国从事和旅游行业相关的工作,和汽车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早在来中国工作前,他就在家乡开始重点搜集、研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想尽办法去了解每一辆中国汽车背后的故事。时至今日,在这位荷兰人编纂的不同侧重点的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汇编材料中,总能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设计或造型,以及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原型车"和试验计划。自己作为一名汽车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面对民间层面几乎掌握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为详尽资料的一位外国人,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让一个荷兰老爷子给我普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细节和故事,这感觉太奇怪了。


    不过,当"老范"聊起自己和北京212的故事时,这种略显尴尬的情绪瞬间就消失了:越野车特殊的情怀属性是每一位车迷都能够切实感受到的,而车迷"老范"对此的表达,则把重点放在了自己对北京212的深厚感情上。在国人几乎还不知私人汽车为何物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在中国克服了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实现了将北京212出口到自己家乡的计划。当然,第一辆悬挂荷兰车牌的北京212,车主登记栏上标注的,也一定是他Erik van Ingen Schenau的名字。

    "在荷兰,我曾有过4辆北京212"


    以军事用途为主,顺便满足县团级干部工作出行需求的北京212在最初的设计阶段,是没有考虑过面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民用市场的需求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头好在荷兰拥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也为了自己能够在家乡更为便利地使用这辆来自中国的越野车,"老范"规划了一系列动作不小的改动:根据荷兰当地的法规,他拆除了车厢内的第二排座椅以节省部分税费,汽油/天然气双燃料系统的存在,也能降低不少日常使用的成本。重新设计的车篷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但从"老范"整理的照片中我们发现,他其实更愿意拆下车顶,驭风而行。

    很长时间以来,越野车技术的发展速度都远低于其他车型:非承载式车身搭配上可靠的分时四驱系统,再加上结构简单的发动机和悬架,虽然驾乘体验不一定优秀,但它们却是征服险阻时最值得信赖的搭档。其实,"老范"的北京212在欧洲地区并不算特别孤单,一些欧洲企业也曾尝试在那个时间段从中国进口北京212。虽然数量不多,但根据他多年积累而来的资料显示,这些小批量被出口到欧洲的北京212,几乎都拥有了更为先进的动力源泉——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或者可靠性更为出色的柴油发动机,以满足富裕的欧洲消费者猎奇、尝鲜的心理。甚至有些还在外观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来自于东方,有着一定军事背景的越野车,自然有着某种无法言语清晰的神秘色彩,或许这就是北京212最初吸引"老范"的原因所在。现在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关于自己在欧洲先后拥有过4辆北京212的经历,也几乎不再向别人提起。只有仔细阅读那本并不算厚的,关于北京212历史的那个黑白印刷的资料汇编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在今天几乎被我们忽视的"越野世家",曾经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被以"老范"为代表的一小群来自海外的车迷所情有独钟。


    让情怀落地,让传奇继续

    北京BJ40(图片|配置|询价)致敬2020版发布前夕,我通过邮件和"老范"再次聊起关于北京212的故事。其间,我很想向他介绍这款在车身上有着各种向北京212致敬元素的新车的细节,但我最终并没有说太多。当SUV这个概念已经广泛取代我们对于越野车认知的今天,这个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小众车型,注定只有真正能读懂它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价值。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汽车变了,我们也变了。但有些事物,或者说,有些精神是未曾改变的。情怀,这个在今天被商业行为使用得有些变味的词汇,总有它真正体现自身意义的时刻。对于"老范"来说,发给我的邮件附件中,那些彩色的,带有欧洲湛蓝天空背景的北京212的照片,就是个好例子。

    .万次阅读
    43评论
    133赞同
    收藏
    分享
    43评论
    13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