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可或缺还是可有可无?我们还需要车展吗?

    南都汽车头像南都汽车头像
    南都汽车2020-03-18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多地车展受到影响。日内瓦车展在开幕前5天临时宣布取消或延期举办,韩国的2020氢燃料出行+能源展也被迫做出延期的决定,而早在2月17日,我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的北京车展就宣布了延期。延期或取消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不仅厂商的新车发布计划要被打乱,车展所涉及的演艺、布展、运输方面的花销都有可能打水漂,公众的购车计划也会受到影响。不少厂商转入线上,开启了“云发布”,但其中利弊值得思考。

    车企走上互联网,毫无疑问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也让像我这样从小把看车展作为第一大乐事的车迷不禁唏嘘:难道车展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我的答案非常明确:不,车展是不可或缺的。

    车展是汽车厂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

    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各个汽车厂商与公众直接沟通的机会有哪些?平时的4S店、各个城市的小型汽车展销会往往是经销商在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对于全部车辆信息的获取都来自经销商。这就造成了厂商和消费者永远“隔着一层窗户纸”。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传话”的游戏,老师告诉第一排小朋友一句话,这句话依次传到最后一排往往会产生偏差。即使所有的经销商都和厂商、消费者有着成熟的沟通渠道,但毕竟经销商是一个独立的利益群体,难免在沟通的过程中设置人为阻碍。


    那么,汽车厂商如何有效了解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又如何了解到厂商的前瞻理念呢?车展成了唯一的选择。如果线下车展逐渐被“云车展”取代,厂商与消费者的“网恋”恐难“奔现”。

    依赖互联网棋差一着

    众所周知,车展不仅是车企发布新车、赢得媒体曝光度的重要平台,也承担了重要的销售职能。车展形成的行业集聚可以是车企用较低的成本让消费者了解、感受新车型以及在售车型。车展往往也会顺势推出比较大幅度的让利,因此,各个厂商往往能在车展上获得喜人的销售业绩。


    转为线上之后,媒体的关注度也许不会减少,但公众关注度的大幅度降低是不可避免的。谁会盯着各个厂商的新闻按时按点一家家地去点开线上发布会呢?况且,“买家秀”与“卖家秀”总是有差距的,厂商有意无意地去掩盖车型的弱点很正常,怎么可能指望消费者看着厂商的“自卖自夸”就下单呢?如此一来,厂商必然会错失一次销售良机。退一步讲,就算车已经销售出去了,这种线上和线下的体验差距很容易造成后市场领域的纠纷,车企该如何招架?

    车展转为线上牵一发而动全身

    车展关乎的往往不只是汽车这么一个行业,会展业、运输业、餐饮业甚至演艺行业都同车展密切相关,车展带来的人流量往往能够带动车展内外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车展往往规模庞大,是会展组织商每年定期的大项目,车展所涉及的大量车辆运输又造福了运输业,车展带来的人流量又使得车展期间成为馆内馆外餐饮企业的旺季,再加上车展的主持人、模特、演艺人员需求巨大,如无车展,这些行业的就业形势都会受到挑战。

    如果说对于这些行业的打击还不至于致命,那么对于供应商的打击就更大了。对于变速器等内件的供应企业、轮胎企业、配饰企业等来讲,车展几乎是唯一的对外展示机会,车企的“云展览”或许还有人看,那供应商呢?


    车展由线下转为线上所带来的互联网行业红利不可能抵消上述行业所受到的巨大冲击。

    既然车展不可或缺,那如果再次遇到新冠肺炎这样的突发情况,汽车厂商该怎么做?这次疫情能给车厂今后的发展给予什么启示?


    一、提高紧急应变能力。

    今年日内瓦车展开展前5天才通知延迟,甚至有取消的可能,必然打了很多车厂一个措手不及。车都运过去了、计划都安排好了、人都请了,怎么办?可不可以限定媒体数量进行新车发布?可不可以用限流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分批观展?可不可以租下附近小型的、专属的场地进行体验活动?凡是做好Plan B,就能避免情况有变时不知所措。

    二、重视平时,加强与消费者沟通。

    车企往往对于大型车展有依赖心理,指望车展能够发布新车博取“流量”,指望车展能够集中展卖促进销售,指望在车展上能够倾听消费者声音、把公司理念传递给消费者。一旦车展因故不能开展,车企一整年甚至数年的计划都要发生变动。那么,能不能把功夫下在平时?能不能通过其它时间、地点推出新车,能不能在平时多开展品牌自身的体验活动?能不能在平时就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这些都是值得车企考虑的。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