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的皮卡文化,能否借着“皮卡解禁”而腾飞?

    倪可的方向盘头像倪可的方向盘头像
    倪可的方向盘2020-02-03

    文/江浩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

    所以在中国从来不缺乏对于文化的探讨,老北京文化绝对不是胡同、四合院、全聚德这么简单,巴蜀文化也不只是火锅、盖碗茶。


    这深入聊起来聊上一宿都聊不完,但遗憾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似乎都沉淀在历史之中,从近代开始流行的一些文化元素,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似乎总是跟不上潮流。电影文化追不上印度,综艺文化追不上韩国,汽车文化……


    中国有汽车文化吗?有,但是被限制在了一个很小众的圈子范围内。毕竟国产车崛起也就是近两年的事儿,在那之前国内的汽车文化都是其他国家玩剩下的。


    改装车话题太大,咱改天细聊,今儿就聊聊北美几乎家家都有一辆的皮卡车——聊聊咱中国的皮卡车文化

    皮卡文化举步维艰的历史

    前面提到了,从近代开始中国基本上缺席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重工业、汽车工业方面保守一点来说都落后于其他国家几十年。


    还好那时候有老大哥前苏联的照顾,不管是技术还是人员方面都给与了很大的支持,所以最开始国内很多的标准制度也都是参照着前苏联的来。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才有了汽车分类标准,当时将汽车分为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8类。

    没有关于皮卡车的词条,那个时候大城市里都还不是每条路能通车呢,谁还管你开的什么车?有车的都是大爷。


    到了90年代,汽车产品精简细化了一下,分为汽车零部件、载客车(M类)、载货车(N类)、摩托车(L类)、工艺装备、基础件6类进行重点管控。


    很不幸,皮卡车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外形还是主要功能,都更符合载货车的标准,至此为皮卡限行算是埋下了隐患。不过在90年代,私家车仍然还是奢侈品,所以说当时还没有显露出来问题所在。


    到了2011年,国家把皮卡车的分类再细分了一下,属于N1类多用途货车,重点仍然停留在了“货车”二字上边。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中国的汽车工业井喷式发展,私家车已经不再是什么奢侈品,甚至已经成为了“准必需品”。


    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车啊,中国人口基数大,现在人人都有车开,城市道路拥堵就成了必然现象。扩修公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要解燃眉之急怎么办呢?限行啊,除了单双号限行之外,首先那些庞然大物N开头的货车被一棒子打死。

    而我们的皮卡车,也正好被划在了N开头的货车范围之类。至此,在二三线城市都已经很难看到皮卡车进城了。


    远离城市的皮卡文化

    中国就这么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有皮卡,没文化”的地方,相比之下美国本身就比中国早几十年用上皮卡车,演变至今皮卡文化已经相当浓厚。这让不少国内的“小众皮卡爱好者”眼红羡慕。


    在国内的街头偶尔能看见一辆皮卡车,要么车身上喷着的字告诉你这是电厂抢修专用车,要么就是尾箱装满着货物,这些都时时刻刻提醒着你——这不是另类的小众文化,只不过是一辆谋生的工具车。


    但正如我开篇所说,国内并不是真正的“有皮卡,没文化”。而是说这种皮卡文化局限在很小的一个圈子,而这个圈子又远离都市。

    露营大会、沙漠挑战赛、环城巡游,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你会发现在某些圈子里,总能够看到皮卡车的身影。比如2013年开始的第一届中国越野拉力赛,就能发现不少皮卡车型参赛——因为越野拉力赛就是皮卡实力最好的体现。


    中国不是没有皮卡文化,只是皮卡文化远离了城市。

    皮卡逐步解禁,皮卡文化能否“火起来”?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完善,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皮卡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说目前没有实行全国“皮卡解禁”,但有一些城市已经逐步开放了皮卡的一些禁令。花大几十万买一辆猛禽,再也不用担心被贴反光标,喷字“准载XX”。


    最近重庆也正式宣布皮卡解禁,当然这多少得益于我国首款乘用化皮卡——长城(图片|配置|询价)的生产基地落脚重庆,因此而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很多人都期盼着能够靠着皮卡解禁以及长城炮的出现,让皮卡文化在国内火起来,也让更多人认可皮卡。

    的确,重庆对于皮卡解禁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为直辖市能有如此举措,给其他一二线城市未来关于“皮卡解禁”算是开了一个头。皮卡进城以及乘用化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长城炮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让皮卡流行起来”


    皮卡文化如何年轻化是重点

    看到这里,不要妄自高兴。如果说单纯让皮卡进城以及完成乘用化只能算是让国内皮卡文化流行起来的第一步,那接下来我可能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了。

    据调查,目前国内10万以上高端皮卡车主以31-45岁左右的男性为主。多从事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建筑业、批零贸易等。

    其中用作上下班、载运货物等工作用途的比例约占60%,用作购物、娱乐休闲、接送家人孩子、旅行等个人/家庭用途的比例约占40%。


    重点就在于目前大部分高端皮卡车主都在31岁以上,也就是以70后80后为主,而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军已经下探到90后,虽然说70后和80后心怀揣着“皮卡情怀”,但岁数上去后,是否还有精力去“折腾”皮卡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好像前两天NBA巨星科比去世,我在家难过了好几天,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如果还年轻,在不考虑最近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肯定是会邀着球友去球场狠狠打几场球发泄一下,而现在顶多在家看看以前科比的视频,祭奠下内心的情怀。

    所以说,在我看来想要让皮卡文化在国内腾飞,如何让90后乃至00后去接受皮卡文化才是当务之急。如果90后与00后对皮卡没有消费欲望,没有玩耍的兴趣,那么就算以后全国皮卡解禁,皮卡文化也仍然仅限于一个小圈子内。


    这时候就需要更多像长城炮这样的品牌、车型出现,需要更多贴近城市的汽车赛事兴起,让喜欢车的年轻人去接触到皮卡文化,这样才可能在若干年后让皮卡文化真正腾飞。


    次阅读
    33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33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