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将穿越范儿进行到底——丰田LC76改装

    运良越野头像运良越野头像
    运良越野2019-09-12

    说到丰田LC7系,总少不了那些传奇般的故事。无论是作为战场上不死的顽强机器,还是越野玩家魂牵梦绕的终极座驾,哪怕在诞生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依旧站在越野车金字塔的顶端。

    LC76虽然没有79那样适合重装穿越,也没有71的那般小巧灵活,但结合到国内环境,却是最均衡的选择。LC7系的改装多以澳式穿越风格为主,然而在流行“轻改”的当下,一辆武装到牙齿的LC76却已不是那么多见了。

    LC7系骨子里就自带一股穿越范儿,ARB的招牌牛栏杠为车辆提供了长途穿越必要的防护性,并且可以与76方方正正的前脸完美融合,毫无笨拙突兀的违和感。

    前杠内置一台WARN顶级的ZEON白金版系列绞盘,无论是绳速、噪音,还是耐用性,都代表着WARN绞盘的顶尖水准。它可以提供最大12000磅的拉力,并且采用的软缆绳,相比传统钢缆重量更轻,也更安全。

    除此以外,后杠内还安置了一台WARN的9500磅xp-s绞盘,前后双绞盘的设置,让野外脱困彻底无忧。

    车侧的SAFARI涉水喉也是长途穿越的必备,更高的进气位置以及更长的进气通道,不仅提高了车辆的涉水深度,也可在沙漠或戈壁行驶时,减少沙尘对发动机的损伤。除此以外,机舱内还安装了连通前后桥包的ARB呼吸器,避免涉水时因桥壳突然受冷,而导致水从原厂泄压阀倒吸,损坏差速器,同时更通畅的换气,也可时刻降低桥包的内部压力。

    悬挂部分仍然采用我们熟悉的OME BP-51氮气避震,看家的旁路通道设计、可单独调节的压缩及回弹阻尼,让它成为同级别中能够将操控与舒适兼容得最好的产品。

    为了确保了在重载状态下依旧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并消除升高后对悬挂几何的影响,前重载弹簧、后加强钢板,以及胶套、吊耳等调整部件,也随之更换。

    高强度的长途跋涉离不开足够强壮的轮胎,经典的百路驰KM2泥地胎可以轻松应对泥浆和岩石路况,并提供出色的防穿刺性能。305/70/R16的尺寸比原厂轮胎更宽更大,因此还要更改速比以重新适配扭矩。

    既然无法像皮卡车型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装载物资,长途出行时除了合理利用后备箱空间外,只能依赖车顶的扩展空间。市面上的车顶框种类不计其数,在确保设计合理、质量过关的同时,还要看其是否易用。ARB的半包围行李框拥有科学的固定和支撑结构,既可以用来固定行李,在后方也留有安装车顶帐篷的空间。

    即便丰田已经为目前在产的LC7系加入了A-TRAC电子限滑系统,大大提高了“老古董们”的通过能力,但为了在面对野外难以预料的困境时能够更加从容,这台LC76仍然安装了前后两把ARB差速器锁,加上分时四驱前后桥之间的硬连接,让它拥有了硬派越野车引以为傲的最强模式。

    两张RECARO赛车座椅提供了出色的包裹性以及肩部支撑,并为LC76原本简单枯燥的内饰,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车顶还安装了ARB的OUTBACK置物盒,除了集成了储物盒及前后排的车顶照明灯外,还在前部人性化地整合了车载电台主机及手咪的固定位置,在使用时更顺手,也不需再额外侵占车内空间。

    能否胜任长距离的重度穿越,一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可靠性,二则依靠合理的改装。实用性至上的澳式改装,并不刻意强调某一方面的极致性能,在保持整车依旧可靠耐用的基础上,在通过性、防护性以及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均衡地满足野外用途。

    而有着成熟改装方案的LC76,

    势必将继续创造神话。

    .万次阅读
    41评论
    124赞同
    收藏
    分享
    41评论
    12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