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真实续航里程接近NEDC 测试北汽新能源 EU5 R550

    网通社头像网通社头像
    网通社2019-08-27

    这两年北汽新能源的产品我可没少接触,从去年的EX360到EU5 R500,再到CEVR(电动车环青海湖赛事)上的EX3拉力赛车,它们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尤其是EX360作为十万元以下级别的家用小型SUV,在冬季的高速续航测试中跑出了200公里的好成绩,驾驶感受方面也还算不错,让我对北汽新能源有了新的认识。今年年初的冬季续航测试专题中我又对北汽EU5 R500进行了测试,成绩在同级车型中也较为亮眼。如今EU5的续航里程升级了,出现了R550车型,它的表现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吧。

    北汽新能源EU5R550和R500车型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电池容量、续航里程的不同,电池容量从原来的53.66kWh升级到了60.23kWh,官方续航里程从416公里提升至460公里。在外观和内饰样式方面没有变化,配置有所微调,所以本文的重点将放在车辆的测试方面,外观内饰为辅。

    本次冬季续航测试共有五个测试,分别为高速续航测试、低速续航测试、综合续航测试、充电测试,还有常规的性能测试。

    续航测试

    高速续航测试:

    将车辆充满电后由六环北七家收费站出发,延六环行驶200公里后,测试完毕后通过掉电比例计算高速续航里程。

    低速续航测试:

    车辆充好电后将在北京市最著名的拥堵圣地二环主路行驶100公里,平均车速控制在30km/h左右,测试完毕后然后通过掉电比例计算低速续航里程。

    综合续航测试:

    我们选取北京五环主路作为测试路段,将车辆在仰山公园充满电后开上五环主路行驶100公里,测试完毕后,通过掉电比例计算综合续航里程。

    小结: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EU5的续航能力值得肯定,高速续航442.3公里,已经很接近460公里的NEDC数据了,其次EU5的平均电耗和续航里程剩余数都相对较为准确,可参考的意义很强。低速和综合的路况比较复杂,有时拥堵,有时通畅,夹杂着很多,起步和急加速,这种工况下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是最费能源的,所以能耗会比将对匀速的高速工况高一些。

    充电测试

    充电效率是电动车使用中的第二大痛点,它无法像燃油车加油一样迅速,每一次充电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而且我国大部分的电动车用户还都没有条件安装家用充电桩,所以一个稳定高效的充电功率是很重要的,毕竟没有人希望把时间浪费在等待车辆充电上。

    小结:测试过后得知,北汽新能源EU5的充电效率在电量为0%至80%的时候都较为稳定,充电功率一直维持在43千瓦左右,80%至90%时充电功率逐渐下降,直到95%以后充电功率降至最低点10千瓦,电池进去涓流充电。电量从18%到充满用时100分钟,30%至80%用时45分钟比官方的0.5小时要长一些。

    性能测试

    0-100km/h加速测试:

    100km/h-0制动测试:

    绕桩测试:

    噪音测试:

    道路试驾感受

    小结:EU5 R550在动力上与R500无异,最大功率160千瓦,最大扭矩300牛米已经达到了现在主流2.0T汽油机的动力水平,再加上电机的输出特性加上单齿比的变速箱,令动力响应比传统的汽油机更快更直接,实际驾驶感受动力要好于同功率的汽油机。操控方面,EU5的转向力度轻盈,虽然有虚位但是并不影响日常的驾驶,由于电池包位于底盘所以在绕桩时车辆的稳定性很好,噪音方面主要体现在胎噪上,速度超过80km/h时会感觉胎噪有些大。

    外观与内饰

    正值夏季我们还测试了EU5的空调制冷的效率8分多钟车内即可从40℃降为25℃,同时空气质量也净化到优的级别,可以令人满意。

    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北汽新能源EU5R550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高速续航方面,将近450公里的续航里程其实已经和同等动力的2.0T汽油车相近了,足够支撑一次跨城的旅程。充电方面的表现也是同级车型中较好的水平,电量在80%以下的平均充电功率大于40千瓦,30%充至80%需要40分钟左右,其实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比如说把车辆充上电,车主可以有地方逛逛或者吃个饭,40分钟很容易过去,但如果干等着就比较尴尬了。EU5的行驶感受方面让我最满意的就是动力,7秒多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在同级别中算是出众的。行驶质感方面说不上有多好,但在日常代步以及高速路段它会让驾驶员感觉较为轻松,如果把刹车调的再线性些,胎噪再小一些,EU5还真是一辆非常不错的车。总之我觉得北汽新能源EU5 R550是一辆值得推荐的车,但是电动车优点和缺点都较为鲜明,优点是动力平顺,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相比燃油车会低一些,缺点就是充电的效率和充电站的数量,现在还远不如燃油车便利,如何选择还是要结合个人的使用情况。

    (图/文 网通社 王亚捷)

    次阅读
    12评论
    1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