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货比货得扔?2019款奔驰E级中美综合对比

    云生说车头像云生说车头像
    云生说车2019-06-03

    E260L存在动力、安全和便利性全方位简配,C350L型价格虚高。本期为您带来奔驰E级(图片|配置|询价)中美综合对比。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19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本期我们要对比的是奔驰E级,让我们继续用数据来揭晓答案。


    先说结论,笔者对于E级给出的购车建议:


    美版E级指导价与国内E级指导价对比如下:


    由上表可见,美版E级只有E300和E450两种车型。国内版推出了E260L、E300L和E350L三种基本车型,国内版E级的车型数量多于美版。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有2.0T+9AT和3.0T+9AT两款动力总成。国内版采用了1.5T+9AT轻混、2.0T+9AT和2.0T+9AT轻混三款动力总成。

    价格方面,美版E级的价格区间在40.5~46.4万元,差异并不大;国内版E级的价格区间在42.6~61.7万元,高配车型和低配车型价格差异巨大。具体到车型,国内版E260L指导价比美版E300贵5%左右,国内版E300L指导价比美版E300型贵15%左右,国内版E350L比美版E450贵33%左右。

    国内版E级与美版E级相比配置上有哪些差异?E级在中美市场上的差价由什么原因产生呢?我们接下选择四款车型进行详细对比,看看能否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美版E 300 Sport/Luxury与国内E260L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E 300 Sport/Luxury 4Matic与国内版E260L 4Matic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E 300 Sport/Luxury与国内版E300L时尚型参数对比见下表:

    美版E 450 Sport/Luxury 4Matic与国内E350L 4Matic参数对比见下表:

    参数差异汇总表:

    差异简评:

    1. 从车型看,美版有E300和E450两款车型,全部为常规燃油车型,其中四驱车型占总车型数量的2/3。国内版提供了E260L、E300L、E350L三款车型,混合动力车型的普及率明显高于美版,但是四驱车型占车型总数的2/5。

    2. 从价格看,奔驰E级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和利润率要远高于美国市场。动力配置低于美版的E260L型,价格与美版基本持平;动力系统与美版相同的E300L型,其价格比美版E300型高13%;最夸张的是国内版E350L 4Matic型,其价格比美版E450 4Matic型还要高33%。由此可见奔驰利用“中国消费者的信任”赚取了多少额外的利润。

    3. 国内版质保里程与美版不同。国内版质保时间较短,但是质保里程更好。

    4.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仅提供了常规动力的2.0T+9AT(E300)和3.0T+9AT(E450)两款动力系统;国内版提供了1.5T+9AT混动(E260L)、2.0T+9AT(E300L)、2.0T+9AT混动(E350L)三款动力系统。由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型的重视程度高于美国,因此国内版的混动车型普及率明显较高。从功率输出上看,美版车型的动力水平要明显高于国内版车型。

    5. 在安全性配置方面,奔驰E级全系简配了膝部气囊。作为豪华品牌的代表车型,E级在安全配置上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方法配不上自己的口碑。只有E350L型相比美版增配了并线辅助功能,算是安全方面难得的亮点。

    6. 舒适性配置方面,国内版E260L和E300L存在严重简配行为,相比美版简配了后排天窗、无钥匙进入、前排座椅通风按摩、Burmester音响和后视镜防炫目,驾驶便利性显著低于美版对标车型,对于一辆豪华品牌来说简配如此多的便利配置实在不应该。但是作为顶配车型的E350L,相对美版E450型增配了自适应巡航、全景影像、真皮座椅、5个扬声器和自适应远光功能,驾乘便利性高于美版对标车型。

    7. 最后笔者要指出,差异化对待中美消费者的豪华品牌中,奔驰是唯一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的公司。从5年前笔者开始进行中美对比分析以来,奔驰的美国官网在中国大陆一直无法正常访问(奥迪和宝马都可以正常访问)。笔者想说,在互联网时代,奔驰的这种信息封锁完全就是逆时代潮流的反智行为。奔驰作为久负盛名的大型豪华品牌,为了在中国市场赚取利润,竟然连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都要剥夺,其所作所为和用户口碑是完全对不上的。

    附录一: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附录二:关于税的说明

    本文中,美版车型“税后价格”,指的是“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国内关税+国内汽车消费税+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购置税)。如此计算的原因在于: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生利润”、“经销商利润”这两块。国内厂家指导价,则包括“生产生利润”、“经销商利润”、“国内税费”这三块。两者相比,国内多了“国内税费”这一块。考虑到“国内税费”是硬成本,不会成为经销商的利润,因此,本系列文章中,所有的美版车型价格,都增加了国内的税费。

    美版车型“税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高,那么说明经销商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反之,如果美版车型“折算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差距不大,则说明经销商比较厚道。

    至于购置税,由于美国买车以后,也要支付车款10%左右的增值税,与国内10%的车辆购置税基本相同,因此两者相抵,就不再计算了。

    国内进口车型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计算办法:


    笔者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云生说车”,请有兴趣交流的读者继续关注。

    万次阅读
    92评论
    95赞同
    收藏
    分享
    92评论
    9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