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2019款铃木—吉姆尼Jimny1.5 试驾体验,不随波逐流的小硬汉

    用户2695651218169581头像用户2695651218169581头像
    用户26956512181695812019-05-30

    要说这一年来最火热的小型越野车,应该就是Suzuki Jimny了。如果不算最早的Hope 自动车所推出的Hope Star ON型4WD,整个车系已经整整卖了49 年、四代车型,是车坛难得一见的常青树。但这个睽违20 年的大改款突然变得火热,其实也令Suzuki 原厂出乎意料,毕竟走Retro 风格是新世代Suzuki 车型的特征之一,第三代可爱圆润的样貌一夕之间变得阳刚男人味许多,让大众看到外型就失去理智的前往下订,成为Suzuki 难得订单满载的车款。

    撮合第一代与第二代的RETRO 外型风格

    笔者对于许多媒体一直强调他是「Baby-G」的样貌非常感冒,毕竟论出身、地位,Jimny 不会比G-Class 来得低,更不用说相同强悍的越野性能。Jimny 就是Jimny,不是它模傲G-Class,而是本来就长这个样子。

    当然或许有人会好奇,第三代车款与前二代相比,就好像私生子一样突然样貌蜕变呢?其实这与90 年代Pajero Mini/Jr. 等「可爱风」越野车型的推出、同时为提高女性接受度有关,在做了市调之后Suzuki 毅然决然放弃前二代的刚硬风,因而让设计风格大幅转变。

    20年过去了,为了能让Jimny 再度脱颖而出,设计师将一代与二代目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诸如方正车身线条如垂直A 柱与C 柱、师承一代的双圆LED 大灯组与水箱罩、后方下移的「一字型」尾灯组等都以现代化的造型呈现。至于车身尺码方面长宽高分别为3550mm×1645mm×1730 mm,轴距为2250 mm。

    车头水箱罩与圆形大灯,则是与一代车型高度相似。而方正轮廓的保险杆也有助于通过恶劣路况。

    蚌壳式引擎盖乃是Jimny 的特色,比起正常引擎更不容易进水。

    车侧设计上比较趋近于二代的阳刚面貌,而圆弧形塑胶保险杆、梯形轮拱都是针对越野性能而刻意设计。

    车顶排水沟虽然相当老派,但在进行越野活动的时候排水效果相当好。

    195 80 R15 全地形轮胎可是标准配备,而且比前一代所配原厂胎来的宽,有助于提升道路行驶稳定性。

    而别小看这些传统元素,从圆弧形塑胶保险杆、梯形轮拱等等,这些可都是针对越野方便、维修性所刻意保留下来的,在碰撞测试标准逐渐干预设计师天马行空想法的今天,Jimny 还能够持续维持此一元素真的很不容易。

    机能性十足的内装

    越野车来说,内装不用走太过花俏的设定,只要各项功能控制「触手可及」就好,新一代车型从用料和整体配备来说,其实也不算有多大的提升。但时代在变,如果在车内还是那种过于「机能性」风格,肯定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所以Suzuki 花了不少心思导入些时髦的设计,而且也更符合HMI 人体工学。

    比方说仪表板走二代Jimny 的独立双圆造型,搭配方正中控台上缘的音响主机、下方则是独立恒温空调与左右车窗、陡坡缓降按钮等配置,在实际开车时都能够轻易控制。而方向机柱也是首度增设可以上下调整的形式,要知道过去为了越野安全考量是采用固定式不可调的,最后就是副驾驶座前方的大型扶手,过去三代要上下车时时常会有不知道抓哪边的问题,现在可以很轻松地握着上车。

    中船部分除了标准的四速自排排档座以外,Part-Time 4WD 四轮传动系统的控制也从上一代后期的按键式4WD 模式切换改成机械式独立排档设计,让人看了非常有感。另外为了户外休闲越野需求, Jimny 车内塑料都采用简单清洗的硬塑胶为主,后座椅靠背和行李箱也采用树脂塑胶,不仅更为耐用同时也更好清洁。另外针对特殊状况后座安全带也能直接拆卸。

    如果真的不喜欢音响主机,你也可以花费20000选配日本原装的多媒体主机、同时具备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 连线功能。不过由于Jimny 本身是越野取向的车型,因此即使换装这套多媒体主机依旧无法支援倒车显影的功能,当然在日本也是没办法选配的,真的要倒车显影功能恐怕要去找外面的厂商改装了。

    车内空间部分,透过加宽头部和肩部周围的空间、同时后座具备12 段调整来提高舒适度,而前后乘员之间的距离扩大了40 mm,所以外观看似没有变大,但车内空间可说相当有感的进化呢!不过很可惜的是原先后座左右二侧的置物空间,在新车上就全面取消了。

    行李箱空间部分,透过改变尾灯的位置,后尾门开口宽度超过1米,同时行李舱宽度最大1300mm,全躺平具备352公升的水准,其实表现跟第三代车型相比提升也不多,毕竟车身尺寸就是这么大,你硬要生出「魔术大储物空间」也不现实。细细品味了一个早上,我认为设计师通过各种细节设计,将Jimny 原先不大的空间榨出相当高明的空间利用率,这点恐怕也只有日本车厂才能做到了。

    缔造安全新标竿、ADAS 比照欧日规格

    其实在知道Jimny 来台的规格具备完整ADAS 的同时,笔者内心是觉得蛮意外的,毕竟过去金铃汽车都只有导入基本的六气囊、ESP 等配备,但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大,现在没有个ADAS 恐怕在上市的时候就会被乡民战翻了。

    所以这次Jimny 导入的同时就成为Suzuki 在台具备完整ADAS 系统的车款,拥有Dual Sensor Brake Support 主动煞停系统(以红外线摄影机与雷达感知)、车道偏移警告系统、AHB 远近光灯切换系统等。

    全新1.5 动力总成、梯形大梁车体再度强化

    过去Jimny 采用的是1.3 M13A型DOHC 直列四缸引擎搭配四速自排的设定,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进行越野活动的时候算是够用。不过为了应对更严苛的环保排污法规与提升驾驭性能,这次大改款则是导入全新开发、针对越野性能所设计的1.5 K15B DOHC 直列四缸引擎。至于变速箱部分由于维持纵置引擎、后轮驱动的底盘架构,在考量到车体重量、越野性能与维修便利性等因素之下,档位变多、行星齿轮数量变多让变速箱体积增大,势必会影响原先强调的越野灵巧性,最终还是维持四速自排的设定

    虽然最大输出102PS/ 6000rpm、最大扭矩130Nm/ 4000rpm 不算起眼,但这具引擎强化中低转扭力输出以因应越野路况所需,并且藉由换装电子风扇、改善压缩比、进气口布局往上让空气滤清器在引擎顶部、铝合金油底壳、专用飞轮与树脂油箱等等,将过去1.3 动力不足的问题改良以外,同时还能保有越野适应性与出色的油耗表现。

    传统Jimny 车型所具备四宝:阶梯形大梁车体结构、纵置引擎后轮驱动设计、Part-Time 4WD 搭配副加力箱与三连杆固定轴强化悬吊系统等,在新世代车型上依旧维持不变,不过这次大梁车架中间导入「X型」强化结构,前后也导入强化横梁,使得车身钢性强上1.5倍;另外大梁周围六处与车壳相连接的地方加上橡胶降低传递到车内的力道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过去笔者也开过上一代的Jimny,所以这次与第四代相遇之下,那股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阶梯式大梁结构所带来的「果冻感」行驶感依旧,不过这次底盘跟车身链接处改进了软性胶垫和车身刚性有所增强,所以稳定性相对提升不少。

    动力组合的感受部分,起中速域的反应与1.3 引擎相差不远,动力输出顺畅,不过由于只有四速,所以在面临到需要高转的时候就必须常常重踩油门降档位或是采用O/D 档锁定来将转速拉至4000rpm以上,即使Jimny 刻意针对引擎室、车顶、车底版等处强化隔音材质,但引擎的嘶吼声还是如影随形,唯一较有感的大概就是风切声变小了吧。

    至于操控部分,其实对于Jimny 这种工具车来说应该连提都不要提的,毕竟他是阶梯形大梁车体结构,开起来重心很高不说,在2H 后驱模式下开过弯侧倾相当明显,指向性与路感都比较模糊;而在4H 四驱模式下过弯稳定性稍微好一点,但相对的转向半径就变大了,但市区低速行驶可千万要切回来,不然会有明显的重拖感。

    越野对它来说小菜一碟

    这次总代理仅有安排各项关卡「试乘」而非轻自下去越野,当然在自由时间的时候我们也是稍微开了一小段Off-Road 来浅尝一下。这次4WD 系统虽然维持Jimny 传统的Part-Time 4WD,但却重新命名为Allgrip PRO,更导入Brake LSD 循迹控制系统,转向系统也导入全新的转向阻尼系统,在恶劣道路上行驶时回转震动感大幅降低。

    由于Jimny 接近角则为37 度、通过角为28度、离去角为49 度,最小离地间隙为210 mm,基本上在处理轮胎阵、碎石路面、爬坡路段、沙坑、涉水出入坑等关卡轻而易举。

    比较特别的是,在不同领域下机械连杆式加力箱的控制也有所不同,像是在沙坑地形下利用2H 后驱模式打滑陷进去之后,只要切换到4H 模式就能脱困;其他关卡也只要先关掉ESP 循迹系统并切换为4L 模式都能轻松脱困。

    碎石路面主要是让我们体验不同摩擦力之下的轮胎驱动状况。

    爬上小山坡路段对Jimny 来说轻而一举,即使下山也只要开着陡坡缓降系统就能结案。

    这边主要是先用2H 模式故意让车子陷入沙坑,然后再用4L 模式脱困。

    涉水部分其实高度不高,但由于排气系统加高、同时离地间距为210 mm 的缘故,对Jimny 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最后在开放泥泞地场域中,我们也坐着教练的车游走于各种「野外恶劣地形」模拟,比方说爬陡坡并利用HDC 陡坡缓降系统下坡,在沙滩上以4L 模式飙沙、水滩玩水等等,即使在车内感受到明显弹跳、摆动幅度,但这正是纯种越野车的「乐趣」所在,今天虽然不是笔者亲自下去开,但坐在旁边一样能感受到教练们「欢愉」的心情,这种能够征服大自然的「喜悦」是一般休旅车达不到的,也正是纯种越野车能够屹立不摇的关键所在。

    笔者一直很喜欢这种专注于「越野」性能的纯种越野车,这种可以勇闯大自然、突破人类难以到达地形的工具车,在休旅车日益风行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稀有动物。当大多数人已经慢慢习惯于轿车底盘为基础的SUV ,Jimny 还是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持续走这条孤单的道路,新一代车型甚至更人性化了点,不再是全然工具。

    坦白说,或许是因为笔者接触到第三代车型较多的关系,对Jimny 车型的感受就是台工具车。但第四代车型上市的那一瞬间笔者立刻爱上,发表会上看到实车更有种想要下单的冲动。或许是因为这市场上已经没有如同Jimny 般的娇小灵活纯种越野车、也可能是因为Suzuki 藉由第四代Retro 设计再度告诉世人Jimny 的辉煌历史,种种理由都让笔者对于这台小Off- Roader 重拾了热爱,甚至趁着年假去日本Jimny 博物馆好好了解这台车呢(文章日后会上线,敬请期待)。

    如果你是个Off-Roader 控,市场上已经没有像Jimny 如此物超所值的越野车了,但如果你只是个外貌控、想作为某款价差数十倍的德国老牌Off-Roader 的替代品,除非你真的有那股爱能够包容Off-Roader 的缺点,不然它真的不适合你。

    次阅读
    6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6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