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第20万台车由车主开下线,上汽大通7年飞速成长!

    我行车行头像我行车行头像
    我行车行2018-02-03

    7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每一年都见证着自己的成长,自主品牌车企的每一步更是如此。

    经过7年的不断成长,今年2月2日,上汽大通第20万台整车下线仪式在无锡工厂启动,首款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D90的车主亲自驶下生产线。同时,根据上汽大通在2018年1月所获得的销售成绩单,月销量为7797台,同比增长95%。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上汽大通的表现同样优异:2017实现整车销售71,117辆,同比增长54%。海外出口破万台,继澳新、爱尔兰市场后,上汽大通的纯电动产品进一步进入了德国、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市场,成为发达国家出口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

    除了市场业绩和销售模式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之外,其首创的C2B智能化大规模定制业务,已经成为用户对上汽大通的鲜明标签。

    C2B的个性化定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除了传统车企所提供的“套餐”之外,上汽大通又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自助餐”的?

    就让我们跟着这辆由车主亲自驶下生产线的第二十万台上汽大通产品——D90,前往无锡生产基地寻找答案。

    不妥协的挑战者,为每一位用户创新:

    在传统车企使用固定车型搭配的情况下,上汽大通开拓进取首创个性化定制服务,作为C2B业务模式创新下的独特产物,上汽大通D90与其它车型的本质差异便是生产模式的颠覆。不同于以往B2C造车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每一辆D90都是由用户驱动业务、用户参与决策的结晶。由此,便不难理解,当驾驶着经自己手设计出来的爱车驶下生产线,亲自全程考察参观上汽大通无锡工厂时,车主激动的心情为何溢于言表了。

    虽然C2B的概念早已有人提出,但是由于过高的研发成本和复杂的设计过程都让很多车企望而却步,上汽大通从用户角度出发大胆探索C2B模式下的全新造车方式,首款C2B概念产品D90已经成功问世,并且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

    柔性化生产线,是用户定制化的基础:

    上汽大通很早便接触到了用户定制化车型的需求,并引进了柔性化生产方式。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上汽大通旗下轻客车型V80的个性化制造订单已达到了40%,用户对房车的要求更是100%的个性化。在此基础上,上汽大通已经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种业务模式和柔性化、个性化制造体系能力,具备实施C2B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并在制造理念上也发生了由“以客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驱动”的转变。

    智能屏幕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便捷:

    由于车辆的定制化程度高,上汽大通在生产线中的工作位设有智能屏幕,可以显示与当前订单对应的的装配需求,从而指导装配人员作业,形成专属的安装作业指导书。并且在成品验收环节,同样是根据智能手持终端进行专属车辆的装配检验,从而保证专属订单需求的全部完成。也正因为智能屏幕的订单专属特性,上汽大通才能在同一生产线上,准确无误的安装多达10616个价格梯度的、各不相同的上汽大通D90,也能够达成快速、顺畅的生产,并保证精准无误。

    专属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只为满足个性鲜明的车主:

    随着消费主力人群的年轻化,消费需求结构正不断向多样化与个性化转变,传统大规模流水线模式下生产的冷冰冰产品不再受青睐,而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主导的定制化C2B汽车生产模式时代正在到来。通过使用户回归商业决策中心,上汽大通推动中国汽车品牌摆脱纯堆砌配置、走正向研发的正确之路,打造自主品牌向上范本的同时,也以C2B及业务数据化转型为抓手,使上汽大通的数字化转型走在行业前面。

    专业的机器人,助力最出色的品质:

    无锡工厂的四大生产车间冲压、焊装、涂装以及总装,自动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玻璃自动上线机器人、涂装喷漆机器人的运用,有效的提升了制造效率。

    上汽大通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造车理念,以及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再加上上汽集团的资源优势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战略引领,使得C2B业务真正落地和1.0版本的建设完成,并形成了一套智能开发、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生产等全智能化生产体系。

    凭借信息时代消费升级的东风,率先为用户提供Dream Car的上汽大通,未来将继续以乘风破浪之姿,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为 “大通速度”加码。

    次阅读
    57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57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