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尹同跃执掌笨蛋的奇瑞,李书福操纵精明的吉利

    12缸汽车头像12缸汽车头像
    12缸汽车05-14

    尹同跃和李书福,近段时间少有的频频现身,不过是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从发展的路径上看,两家国内有着强大实力的车企,几乎基本一样,“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从来未终止,尤其是在新能源时代,更显得性格各异,但一个“笨蛋”,一个“精明”,两位汽车大佬给我们展示了同一路径上不同的车企命运。

    “多数车企都很聪明,很多功夫都下在看得见的地方;奇瑞是个比较笨蛋的企业,我们把很大功夫下在看不见的地方。”在星纪元ET上市发布会上,尹同跃调侃道,“笨蛋的奇瑞”一说,一时风靡汽车圈。

    殊不知,为了星纪元ET这款车型能够大卖,年过六旬的尹同跃“不要脸”地开直播,效仿蔚来李斌、小米雷军、华为余承东进行车辆长测。

    实际上,星纪元ES上市之时,尹同跃就提到了一句“这款车也计划在海外市场推出,海外售价或达到百万元,将成为海外售价最高的中国品牌新车”,以此来暗示星纪元ES在国内的价格不贵。不过贵与不贵,消费者自有判断,星纪元ES上市不久就降价,抛开市场客观规律,自认为的便宜,足以证明奇瑞的“闭门造车”思路,还未改变。

    这次,星纪元ET上市,尹同跃提到的是“笨蛋的奇瑞”,像极了打苦情牌,“奇瑞再穷,也不敢减少研发的投入”,意图在这款全新车型身上,再次树立起技术流派的形象,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种种力捧的声音围绕之下,星纪元ET似乎被默认已然成功,新车26000辆的订单,和半年前星纪元ES动辄20000辆的订单,犹如在采取着某种一样的、自认为有效的战术一般,过程相似,结果还是个未知数。同一平台但有着华为光环的智界S7,已经重新站了起来,月销从几百辆到4500多辆,而星纪元ES始终沉于谷底,那20000辆的订单,半年估摸只消耗了3000辆。

    在尹同跃于镜头前尽是激昂陈词之时,李书福倒是收敛了不少,当年一句“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萦绕耳畔,而今鲜少露面,“躲”于幕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上市狂魔,意图曲线做强做大吉利。

    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以每股21美元发行了21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筹集资金约4.4亿美元,上市首日,极氪股价开盘后快速拉升,最终以34.57%的涨幅收盘,市值约69亿美元。

    在上市狂魔李书福的操纵之下,多达9家企业上市,涉及领域包括汽车、摩托、智能科技,但并非多是优质股。以同在漂亮国上市的极星来看,两年前股价还可达15美元多,而今跌至1美元多——上市不代表优质,上市也不代表成功。

    固然,相较于极星、路特斯等汽车股,极氪更能以业绩说话。独立于领克的极氪,在2023年斩获了11.87万辆销量,同比劲增65%,虽则体量仍不算大,但相比小鹏、蔚来等,潜力更足。

    最为关键的是,9年前早已谋划“蓝色吉利行动”的吉利,几经挫折,现在再看时,却是极氪先行助力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站稳脚跟,给足信心,进而才能这个盘子铺大。

    相较于“笨蛋的奇瑞”,吉利的精明之处在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是将旗下的各个品牌独立上市,还是以售卖技术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分散开来,似乎更能稳妥把控好风险。

    当然,正如前面所言,上市不代表优质,上市也不代表成功,极氪上市,只能说明,吉利的新能源之路刚刚正式开始。

    2023年,奇瑞全年销量188.1万辆,其中,出口销量多达93.7万辆;吉利全年销量168.65万辆,其中,出口销量27.4万辆。

    今年4月,奇瑞零售量7.9万辆,吉利11.6万辆,奇瑞紧追吉利;吉利批发量15.3万辆,奇瑞17.5万辆,吉利紧追奇瑞。

    从销量分布上来看,一个对着国内车企喊着不客气,而另一个放眼全世界要成为大众,原因就不言而喻了。算得上是殊途同归,一个是外放而后内敛,一个是内敛而后外放,无论是笨蛋的奇瑞还是精明吉利,都要朝着新能源大步迈去。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